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也要重視“秋冬養陰”

秋季是一切植物生長平定、收成的季節, 自然界因萬物成熟而呈現出一派平靜安定之象。 正如《皇帝內經》中所說的, “秋3月, 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 地氣以明, ”此時氣候天高氣爽, 地氣清肅, 秋季陽氣漸收, 陰氣漸藏, 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也是人體代謝出現變化的時期, 立秋是秋季的開始, 立秋在末伏前後, 氣溫雖然開始下降, 但在江南地區還有“秋老虎”, 有句老話---立秋後有24個秋老虎, 即有24天連續乾燥氣候, 其特點“溫燥”, 有夏季的熱及秋季的燥而且在下半夜可轉涼, 因此早晚注意加衣, 以免受涼。

燥邪致病特點

Advertisiment

秋季本身的特點是“燥氣當令”, 稱之為秋燥, 秋季的主氣為“燥”, 燥邪致病特點:

1.燥性乾澀易傷津液

外感燥邪易造成陰津虧損的病變, 出現各種乾燥、澀滯不利的症狀, 如口鼻乾燥、口渴欲飲, 皮膚乾燥、毛髮不榮、易脫落、小便短少、大便乾燥等。

2.燥邪易傷肺

肺為嬌髒, 喜潤而惡燥, 肺外合皮毛, 鼻為肺之竅, 而燥邪多從口鼻、皮毛而入, 故最易傷肺, 耗傷肺津。 肺失宣降, 因此多見乾咳少痰, 痰粘不易咳出, 咽喉幹痛, 肺與大腸相表裡, 燥邪襲肺, 則影響到大腸, 出現便秘。

燥氣當令, 防燥是首位

中醫防治秋燥的基本原則是燥則潤之, 具體基本方法是:

1.保持室內的正常濕度, 一般應在40%~65%之間為好。

2.多飲溫開水以及牛奶、豆漿、果汁等。

3.多食蔬菜、水果以及適當多吃些蜂蜜,

Advertisiment
百合、蓮子、白木耳等。

4.少食辛辣煎炸食物, 因這類食物助燥傷陰, 會加重秋燥。

5.多做戶外活動, 保持身心愉悅、安靜。

寶寶也要重視“秋冬養陰”

《黃帝內經》指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以順從自然界的規律:因為秋主收, 冬主藏, 養陰是指蓄養人體的陰液。 古代名醫張景岳指出:“秋冬不能養陰者……以致春夏多患火症, 比陽勝之為病也”。 因此, “秋冬養陰”對寶寶健康很重要, 那麼如何養陰呢?

食療養陰最為妥當。 只要適當調理飲食即可, 不必刻意服用藥物。 下面推薦幾種寶寶適用的粥羹。

1.百合藕粥

百合100克, 藕200克, 蜂蜜100克, 先將百合、藕片放鍋中煎熬半小時, 濾出煎液, 如此三次, 濾去渣, 將三次的煎液, 放入鍋中, 加入蜂蜜, 再用武火燒沸後,

Advertisiment
轉文火煎熬成羹, 每日早晚一小勺(約5毫升), 可潤肺, 止咳。

2.百合粥

百合30克, 粳米100克, 冰糖少許, 熬粥, 可具有潤肺止咳, 安神養心之功。

3.梨藕汁

生梨100克、藕50克, 洗淨去皮, 用擦子擦成泥狀, 用潔淨紗布擠濾其汁, 即可食用。 可潤肺養胃。

Tips

秋天的梨生食能清六腑熱, 熟食能滋五臟陰, 因此在多食果蔬尤其要注意多食梨, 對寶寶咳嗽、咽痛、便秘均有益, 其次秋天的藕可潤肺開胃斂陰, 茡薺亦是甘寒生津潤燥之佳品, 還可以利咽清肺化痰, 白木耳被稱為“窮人燕窩”, 可適當給寶寶吃些銀耳百合冰糖飲, 但如脾胃虛寒, 腹瀉者不可服用。

起居作息要規律

1.吃好睡好, 多運動

我們已經講了飲食養陰, 秋季一定要早睡早起, 這可以收斂神氣。

Advertisiment
古人認為秋天睡眠宜“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早醒以順應陽氣之收, 防陰精外泄。 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因此, 寶寶秋季不要睡懶覺。 秋季清晨, 天高氣爽, 空氣清新有利於孩子的生長, 另外, 秋季是室外活動的好時機, 氣候宜人既無夏的炎熱, 亦無冬的嚴寒, 機體容易適應氣候變化, 多運動, 使機體獲得更多的活力。

2.秋凍提高抵抗力

古人一再講, “要想寶寶安, 常帶三分饑和寒。 ”秋季天氣轉涼, 家長一定不要太急於添衣加被, 避免多穿衣服產生身熱汗出, 陰津耗傷。 常講的“春捂秋凍”是有道理的, 適當的微寒刺激, 可提高大腦的興奮性, 增加皮膚的血流量, 使機體的耐寒能力增強, 凍身體蓄真氣, 為過冬打下基礎。 在洗浴時, 適當水溫降低些,

Advertisiment
多用擦浴方法擦背及耳後部同時擦兩足, 至皮膚發紅即可, 以提高耐寒及抵抗力。 但秋凍切記也莫過度, 要隨氣候的變化適當調整, 及時增減衣被。

秋季要防止腹瀉

入秋後寶寶多有腹瀉, 中醫藥辯證治有方:秋季是瓜果豐收季節, 也是蚊蟲較多的時期, 加之秋天轉涼後, 脾胃易寒邪, 因此秋季腹瀉多見嬰幼兒, 而且不易康復, 引起秋季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輪狀病毒, 目前沒有特效的西藥, 中醫治病必須以證施方。

1.辯證用藥

◎寒瀉

因過食生冷感受風寒而致, 症狀為:發燒、腹脹、大便溏稀。

用藥:藿香正氣水, 每次1支, 每日2次。

◎濕熱瀉

胃腸有積熱, 感受暑熱引起了熱瀉, 症狀為:大便稀粘, 酸臭、小便黃,

用藥:葛根芩連丸, 每次1克, 每日3次。

◎傷食瀉

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而致。症狀為: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見不消化食物,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則不安,

用藥:至寶錠,每次1丸,每日2次。

◎脾虛瀉

患兒久瀉引起身體虛弱,面色發黃,疲倦無力。大便稀散不成形或次數多。

用藥:啟脾丸,每次1丸 每日2次。

2.推拿防治

除用藥之外,應用食物療法及注意忌口也是防治秋季腹瀉很重要的輔助方法。對於腹瀉中醫推拿有神效。

◎捏脊

療效確切,同時提高免疫力,一般從長強起至大椎穴,共捏5~7遍。

◎補脾經

可調整胃腸功能,在寶寶拇指面作旋轉推100次。

◎揉腹

以肚臍為中心向左右各揉36次,揉腹是寶寶最好的保健品。

◎推大腸

可促脾消食,在寶寶食指側沿食指撓側緣推至虎口100次。

秋季養生歌

秋季收穫萬物豐,

氣候乾燥宣清潤。

多吃果蔬少辛辣,

穿衣適度合秋凍。

起居早睡及早起,

神志安寧勿躁鬧。

金秋運動生長快,

養陰保肺益健康。

四時二十四節氣養生

立秋

8月7日前後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衣著不宜太多,注意適當運動,但不要過度,飲食以清熱生津,健脾和胃為主。

處暑

8月23日前後

“一場秋雨,一場涼”不宜急於增衣裳。春捂秋涼是古訓。收斂陽氣病可防。簡單運動反解乏,飲食以清暑袪濕,養陽防燥為主,如薏米仁、鴨肉等,忌辛辣,油膩之品。

白露

9月7日或8日

早晚氣候已涼,注意“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秋高氣爽,正是寶寶外出旅遊的好時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之物,如:玉米、紅薯、柚子等。

秋分

9月23日前後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秋季當心志安寧,可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適合登山能強壯體魄,鍛煉心肺功能。飲食以調養肺與大腸、脾、胃為主,多食山藥、百合、蓮藕等。

寒露

10月8日或9日

多在戶外陽光下運動,可加快身體的生長,要注意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地方運動,使人心曠神怡。

飲食以養陰潤燥為主,宜食:荸薺,芝麻、橄欖等,不食生蔥、辣椒、香燥辛辣之物。

霜降

10月23日前後

注意動靜結合,不要過度運動,而大汗淋漓,使耗傷脾胃削弱抵抗力,經常揉按迎香、合穀,有助預防呼吸道疾病,多食以南瓜、冬瓜、萵筍、柿子等,養陰、潤肺之物,少吃黏膩之品,防濕邪。

◎傷食瀉

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而致。症狀為: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見不消化食物,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則不安,

用藥:至寶錠,每次1丸,每日2次。

◎脾虛瀉

患兒久瀉引起身體虛弱,面色發黃,疲倦無力。大便稀散不成形或次數多。

用藥:啟脾丸,每次1丸 每日2次。

2.推拿防治

除用藥之外,應用食物療法及注意忌口也是防治秋季腹瀉很重要的輔助方法。對於腹瀉中醫推拿有神效。

◎捏脊

療效確切,同時提高免疫力,一般從長強起至大椎穴,共捏5~7遍。

◎補脾經

可調整胃腸功能,在寶寶拇指面作旋轉推100次。

◎揉腹

以肚臍為中心向左右各揉36次,揉腹是寶寶最好的保健品。

◎推大腸

可促脾消食,在寶寶食指側沿食指撓側緣推至虎口100次。

秋季養生歌

秋季收穫萬物豐,

氣候乾燥宣清潤。

多吃果蔬少辛辣,

穿衣適度合秋凍。

起居早睡及早起,

神志安寧勿躁鬧。

金秋運動生長快,

養陰保肺益健康。

四時二十四節氣養生

立秋

8月7日前後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衣著不宜太多,注意適當運動,但不要過度,飲食以清熱生津,健脾和胃為主。

處暑

8月23日前後

“一場秋雨,一場涼”不宜急於增衣裳。春捂秋涼是古訓。收斂陽氣病可防。簡單運動反解乏,飲食以清暑袪濕,養陽防燥為主,如薏米仁、鴨肉等,忌辛辣,油膩之品。

白露

9月7日或8日

早晚氣候已涼,注意“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秋高氣爽,正是寶寶外出旅遊的好時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之物,如:玉米、紅薯、柚子等。

秋分

9月23日前後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秋季當心志安寧,可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適合登山能強壯體魄,鍛煉心肺功能。飲食以調養肺與大腸、脾、胃為主,多食山藥、百合、蓮藕等。

寒露

10月8日或9日

多在戶外陽光下運動,可加快身體的生長,要注意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地方運動,使人心曠神怡。

飲食以養陰潤燥為主,宜食:荸薺,芝麻、橄欖等,不食生蔥、辣椒、香燥辛辣之物。

霜降

10月23日前後

注意動靜結合,不要過度運動,而大汗淋漓,使耗傷脾胃削弱抵抗力,經常揉按迎香、合穀,有助預防呼吸道疾病,多食以南瓜、冬瓜、萵筍、柿子等,養陰、潤肺之物,少吃黏膩之品,防濕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