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不肯乖乖吃藥怎麼辦


俗話說:是藥三分苦。 不少寶寶對於吃藥都是很抗拒的, 一來寶寶不喜歡藥的苦味, 二來寶寶生病的時候情緒上也會變得異常煩躁。 面對家裡不肯乖乖吃藥的小傢伙, 媽媽該拿出什麼樣的喂藥神器呢?

嬰兒喂藥的原則

0-1歲的嬰兒吞咽功能還不完善, 只能服用液態藥(沖劑藥可用水衝開後喂給寶寶, 若是片劑也要溶解為液體後再喂給寶寶)。 可以選擇勺子和滴管喂, 喂藥工具注意要消毒。 喂藥時不要讓嬰兒平躺著, 平躺時吞咽比較困難。 最好把嬰兒抱在肘窩中, 使其頭部微抬高一些, 家長可先用手固定寶寶的頭和手,

Advertisiment
然後把裝有藥液的滴管或勺子放入嬰兒口中, 放在舌根部(舌面的後三分之一), 輕輕擠壓滴管橡皮囊或慢慢抬起勺子柄, 使藥物流入寶寶口中。

這裡要特別提醒, 1歲以內的寶寶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 即吃奶後容易吐奶。 對於這樣的寶寶喂藥後注意要豎抱, 避免寶寶把藥吐出後、再嗆入氣管。 喂藥後至少要觀察10分鐘, 家長再離開。

很多“過來人”都感覺給1到2歲的寶寶喂藥最難, 他們不像“小時候”那麼乖了, 但又沒有大到可以和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說服他們乖乖吃藥的地步。 許多家長這時會網購一些喂藥的“利器”, 如針筒、喂藥器。 沈振宇醫生提醒說, 使用這些“利器”喂藥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藥物的推送一定要慢,

Advertisiment
年齡越小的寶寶吞咽速度越慢, 藥物推送時也要越慢, 否則寶寶可能會因為吞咽不及時吐出藥物或引起嗆咳。

1到2歲後, 部分寶寶是可以開始服用片劑了, 有些家長會把成人藥掰開喂給寶寶。 沈振宇認為, 如果有條件的話, 儘量選擇兒童專用藥, 而不要將成人藥片掰開給寶寶吃。 但成人藥片口感差, 寶寶比較難接受。 而且寶寶的吞咽能力差, 吞服片劑或膠囊時都有嗆入氣管的可能, 如果不得已只能選擇片劑或咀嚼片, 最好用水把藥溶解為液體後再喂給寶寶喝。

寶寶喂藥難怎麼辦?

一、奶嘴式喂藥器/針筒式喂藥器

奶嘴式喂藥器或針筒式喂藥器的特點是它們能夠順應寶寶的吸奶習慣, 通過吸食的方式來吃藥,

Advertisiment
另外這兩種喂藥器都能避免過度伸入寶寶口腔的特點, 這是和滴管式喂藥器所不同的地方。

父母們使用這款喂藥器非常方便, 可以先將藥粉放在杯蓋中攪拌調好, 然後將杯蓋略微傾斜, 用推力棒把藥水吸出, 最後就是將寶寶的頭微仰, 緩緩地將藥水推入寶寶口中就可以了。

二、滴管式喂藥器

滴管式喂藥器的最大特點就是採用吸管式設計, 能很好地控制吸藥量, 寶寶不會被藥液嗆到。 父母們使用這種喂藥器時要注意不要伸入寶寶口腔太深的部位。

滴管式喂藥器能精確地用吸管吸取藥液, 父母可以把藥液緩緩地滴入寶寶口中。 父母也可以先把吸管吸取適量的藥液放到量杯內, 將量杯套入奶瓶口內,

Advertisiment
蓋上奶瓶蓋, 讓寶寶用奶嘴來吸飲。

滴管式喂藥器的使用提示

用滴管式喂藥器雖然方便, 但有些小細節還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父母們用吸管吸取藥液後, 不能把吸管倒轉。 此外, 許多滴管式喂藥器的吸管比較柔軟, 所以不太適合通過沸煮的方式來給它消毒, 父母們在使用時要看清楚產品的使用說明。

三、多功能喂藥器

有些父母會覺得喂藥器的用途過於局限, 所以會猶豫要不要買。 居於父母們的這些考慮, 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款集喂藥與日常哺喂兩大功能於一身的餵養勺。

餵養勺是不少媽媽們超愛的一款產品, 它也能當喂藥器使用。 有的餵養勺勺身添加了刻度設計, 方便父母在喂藥時精確地計量。 餵養勺的最大特色就在於它能用於日常的哺喂,

Advertisiment
把輔食放在裡面不容易變涼, 父母單手就能給寶寶喂輔食, 省力又省心。

寶寶藥物應該怎麼存放?

首先, 要將藥物放在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 上了鎖的櫃子也是一個選擇。 切勿將藥品隨意放在桌櫃上、枕邊或兒童容易拿到的抽屜裡, 並且在容器上加裝兒童安全蓋(帽)。

其次, 每次用完藥都得收好。 切勿把它們遺留在飯桌或茶几上, 有時你會因為幾分鐘的疏忽, 便讓孩子“有機可乘”。 鎖好藥瓶安全蓋。 很多藥瓶都有安全帽, 養成擰緊藥瓶的習慣, 能減少孩子拿到藥片的機會。

感冒藥一般都含有複方成分, 如果孩子已經服用了感冒藥就不要再服用退燒藥了。 簡單而言, 為避免混淆, 最好選用單方製劑。

最後,一定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並確認藥品上的標籤,過期的藥品是無益而有害的。

5個常見喂藥誤區

強迫

家長七手八腳地摁住孩子,掰開嘴灌藥的後果是孩子越來越恐懼吃藥。而且容易因為哭鬧而把藥都吐出來。

捏鼻子灌

捏著鼻子強灌,可能嗆到氣管,引起嚴重後果。給孩子喂藥一定要耐心、細心。

哄騙

有些家長騙孩子藥是甜的,但被孩子嘗出味道後,下次就更不吃了。還有家長說藥是“糖”,這會導致嘴饞的孩子自己偷偷拿藥吃,引發危險。

用奶送藥

把藥混在奶裡,可能會出現凝結,降低藥物的療效。而且,如果孩子一次吃不完,還會導致藥量不夠。還有的大人企圖通過自己吃藥,用母乳把藥“過”給寶寶,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

給孩子“不吃”的選擇

家長一定不能問:“現在吃藥好嗎?”估計所有孩子都會回答“不好”,因為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吃藥。

對大一點的寶寶更不能採取強行灌藥的做法,應該對孩子耐心說明吃藥的好處,不吃藥的後果。也可以給孩子一點適當的獎勵。

最後,一定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並確認藥品上的標籤,過期的藥品是無益而有害的。

5個常見喂藥誤區

強迫

家長七手八腳地摁住孩子,掰開嘴灌藥的後果是孩子越來越恐懼吃藥。而且容易因為哭鬧而把藥都吐出來。

捏鼻子灌

捏著鼻子強灌,可能嗆到氣管,引起嚴重後果。給孩子喂藥一定要耐心、細心。

哄騙

有些家長騙孩子藥是甜的,但被孩子嘗出味道後,下次就更不吃了。還有家長說藥是“糖”,這會導致嘴饞的孩子自己偷偷拿藥吃,引發危險。

用奶送藥

把藥混在奶裡,可能會出現凝結,降低藥物的療效。而且,如果孩子一次吃不完,還會導致藥量不夠。還有的大人企圖通過自己吃藥,用母乳把藥“過”給寶寶,這些方法都是錯誤的。

給孩子“不吃”的選擇

家長一定不能問:“現在吃藥好嗎?”估計所有孩子都會回答“不好”,因為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吃藥。

對大一點的寶寶更不能採取強行灌藥的做法,應該對孩子耐心說明吃藥的好處,不吃藥的後果。也可以給孩子一點適當的獎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