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一哭就餵奶?小心餵養過度

當寶寶還小的時候, 尤其是0-6個月的寶寶, 往往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有些媽媽總是覺得寶寶沒吃飽, 孩子一哭就以為是餓了。 很多媽媽分不清寶寶哭是什麼原因, 以為寶寶一哭就是餓了要吃奶, 其實寶寶也可能因為尿布濕了、需要愛☆禁☆撫、困了或不舒服而哭。 要先搞清楚寶寶究竟為什麼哭, 不能一哭就喂, 否則很容易造成餵養過度。

嬰兒期是一個特殊的“口欲強烈期”, 吸吮是一種天性, 是心理安全感的需求, 所以寶寶想吸吮並非一定是饑餓了。 寶寶一次能喝多少奶也不代表一次需要喝多少, 胃是可以被撐大的。

Advertisiment
消化的時間和胃容量有關, 嬰兒的吮吸需求不應該用無限制地增加奶量來滿足, 更不要可勁兒的撐。 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與寒。

在輔食添加階段要掌握三個基本原則:由一種到多種, 由細到粗, 由少量到適量。 添加輔食過快過量, 同樣會加大寶寶腸胃負擔, 引起消化系統的麻煩。 小嬰兒天生需要少食多餐, 這是他們的胃腸道發育特點決定的, 人為地撐大他們的胃會造成很大的痛苦, 也會給今後一生的健康埋下定時炸彈。

寶寶的胃容量大概是多少呢?可以參考下列的資料, 這個資料基本上是寶寶餵養量的上限。

月齡 參考胃容量(ml)

0-2周 60-80; 2周-2個月 80-140; 2個月 120-150 ;3個月 130-160 ;4個月 140-180; 5個月 150-200; 6個月 200-220; 》6個月 220 (來自網上圖表資料)

一般說來, 寶寶具有調節能量攝入的本能。

Advertisiment
但是這種本能更多地體現在母乳餵養上。 媽媽不用擔心純母乳餵養的寶寶由於吃奶太頻繁而造成“過度餵養”。 即使是最初幾個月中因為頻繁吃奶而體重過胖的寶寶, 後期隨著會爬、會走等運動量的加大, 體重增長也會減緩或有所回落。

對於配方乳品餵養的寶寶, 吸吮需求和奶瓶的設計, 是造成過度餵養的兩個原因。 小嬰兒都有很強的吸吮需求。 寶寶每一次吸吮奶瓶都會吃到奶, 沒有從容地單純享受吸吮的可能。 奶瓶的設計原理是靠寶寶口腔形成的空氣負壓把奶吸出來。 寶寶吃進一口吞下時, 吞咽動作本身就會在口腔裡造成新的負壓, 讓更多的奶流進口腔。 當寶寶吃到口欲基本滿足時,

Advertisiment
已經被撐到了。

是否過度餵養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餵養人對寶寶攝入量的判斷。 如果配方奶配製得過濃, 就會導致寶寶體內細胞外液呈現高張狀態, 細胞內液減少, 隨之出現慢性口渴, 而慢性口渴又可能增加哺喂次數, 因此最終導致過度餵養。 當媽媽認為寶寶吃得多有益健康時, 就會導致過度餵養。 在大人眼裡, 白白胖胖的萌寶寶是最招人喜愛的, 如果自己家的寶寶比較瘦小, 在外人面前媽媽會覺得好似沒有面子, 為了養個白白胖胖的寶寶, 總是讓寶寶多吃一點, 再多吃一點。 有一些媽媽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長得快而“自豪”, 其實孩子太胖或發育過快, 同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麻煩。

過度餵養有哪些危害呢?

Advertisiment

美國育兒權威專家威廉。 西爾斯博士在其著作中談到, 過度餵養可能導致寶寶腸胃超負荷運轉, 還可能引起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更有可能因為血液全部集中在胃部, 導致心腦供血不足。

過度餵養易致腦疲勞:為消化過多的食物, 消化道必然擴張, 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 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 所以吃得越多, 胃腸需要血液越多, 腦供血越少, 對大腦危害越大。

導致運動能力發育落後:許多胖寶寶, 大運動能力普遍比較同月齡的寶寶落後。 因為肥胖致動作笨拙, 不愛活動, 該坐的時候坐不住, 該爬的時期爬不動。 運動能力的減弱進一步導致寶寶體能消耗過少, 加之餵養量過多, 必然會越來越胖,

Advertisiment
越來越懶得動。 靈活的運動能力, 活潑好動, 精力充沛是寶寶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

導致過食性腹瀉:小兒過食性腹瀉是餵養方式失誤造成的。 年輕父母們應該根據發生的原因調整嬰兒飲食的種類與數量。 對由於攝取營養過多而引起胃腸消化功能障礙所致腹瀉的患兒, 應在限制進食的同時, 補充適量維生素B1、B6及多酶片等, 以幫助消化。 不要認為小兒一腹瀉就是細菌所致而盲目濫用抗菌素。 去醫院驗一下糞便, 準確找出引起腹瀉的病因是最重要的。

增加兒童肥胖的危險性:而今對“兒童期肥胖對成人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的影響”課題的深入研究表明, 嬰兒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 嬰兒期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數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有學者提出下丘腦和內分泌調節學說,即過度餵養使寶寶血清中瘦素濃度增高,導致下丘腦瘦素受體對瘦素的敏感性下降。當體內出現能量正平衡環境時,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發生肥胖。當然,這並不排除嬰兒期後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導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證實,非母乳餵養的寶寶到了12~18歲,發生肥胖的危險是母乳餵養者的2~4倍。

這種肥胖會影響其一生的健康。 嬰兒期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刺激類胰島素生長因數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細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細胞增多。有學者提出下丘腦和內分泌調節學說,即過度餵養使寶寶血清中瘦素濃度增高,導致下丘腦瘦素受體對瘦素的敏感性下降。當體內出現能量正平衡環境時,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發生肥胖。當然,這並不排除嬰兒期後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導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嬰兒期過度餵養會增加兒童肥胖(5~6歲)的危險性,一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證實,非母乳餵養的寶寶到了12~18歲,發生肥胖的危險是母乳餵養者的2~4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