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鬧覺”是為哪般?

你家寶貝會“鬧覺”嗎?看看下面這個寶媽怎麼治女兒“鬧覺”的。

女兒剛上幼稚園那會兒生了個毛病, 只要是一上床睡覺, 必定使性子發脾氣。 還總是在被窩裡鬧, 不是說褥子鋪得不平了, 就是說枕頭放歪了, 要不就是被子蓋得不嚴了。 這都五月份了, 天沒那麼冷吧, 捂那麼嚴實孵雞蛋啊?我和她媽媽一致認為:“肯定是困了, 又睡不著, 可憐啊”, 口吻很專家, 很淡定。

專家也有不淡定的時候。 那天她又開始鬧, 我知道這一鬧少不了一個小時, 不耐煩地說:“又開始了!”

她一聽就急了, 騰地就從被窩裡坐起來, 大聲嚷:“什麼開始了?我又不是電視,

Advertisiment
什麼開始了!”

我和她媽樂得沒了脾氣。 因為我們每次開電視時, 都會互相招呼說:“開始了, 快看電視”, 她以為“開始”這倆字, 是播放電視的專用術語, 所以絕對不能用在別的地方, 更不能用在她鬧脾氣上。

有時候也會給她兩巴掌, 太鬧了!從六點到八點, 又說被窩鋪得不好, 鬧起來沒完沒了。 巴掌是她媽媽給的, 打完她老實了(說實在的, 多虧那時候沒由此得出她就是欠揍的結論)。

媽媽確實心情不好, 因為剛剛做完痔瘡手術, 痛苦得很。 我呢, 輕易不沖她們母女發火, 怕她媽媽煩, 不利於養病。 好麼, 我這女兒更是蹬鼻子上臉了。 有個詞是“有理說不服, 沒理狡三分”, 說的就是她。

我很柔和地指出:“女兒你又發脾氣了。

Advertisiment
”她死活不承認:“我沒發脾氣!就是沒發脾氣!”

我火了, 訓她。 她反咬一口:“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噎得我張口結舌。

這熊孩子到底是怎麼了, 平時乖得像天使, 怎麼到睡覺點兒就變惡魔呢?

有一天, 女兒貼到媽媽耳邊小聲說:“媽媽, 晚上睡覺時我餓極了。 ”

我們終於知道了, 她使性子, 是因為肚子餓得難受。 那你倒是說啊!那你倒是吃啊!每天從幼稚園回來都只悶頭玩玩具, 我們以為她在幼稚園裡的晚飯已經吃飽了, 也就從來沒打斷過她的興致。

後來, 我們從別的家長那裡知道, 每天晚飯時, 老師總是鼓勵孩子多吃, 說:“小朋友們, 看誰吃得多。 吃飽了, 回家大人吃飯時就不要再吃了。 誰要是回家後晚飯不再跟大人一塊吃了, 第二天我就給他發一朵小紅花!”

Advertisiment

我回家問女兒:“我們吃晚飯時你總是說不餓, 不跟我們一起吃, 是不是就想得小紅花呀?”

女兒點點頭。

我去!原來是這樣!我們還自以為是, 說她是困的, 是閑的, 是沒事找抽型的。 我們真夠粗心的。

不說幼稚園的這種鼓勵方法對不對。 作為家長, 我如果能真做到聆聽孩子, 而不是覺得自己吃的鹽比她吃的飯多, 不過早下結論, 平等待孩子、尊重孩子, 可憐的孩子就不會蒙受不白之冤了。 孩子願不願意跟你說心裡話, 全看你怎麼對待他了。

我告訴孩子, 想得到小紅花說明她很有上進心, 挺好, 但是幼稚園裡的晚飯是下午五點, 到睡覺時已經過了三四個小時, 是人就會餓, 所以餓了一定要告訴爸媽, 吃飽了不餓很重要。

Advertisiment

事過近四十年了, 我還記著, 現在開始隔代教育孫女了, 算是警示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