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需注意:寶寶認生不是錯

寶寶1歲零5個月, 非常認人, 或者說是怕生, 我不知道認人和怕生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總之, 她絕對不讓陌生人接觸, 尤其是男的, 剛接近她或者和她說話, 她立刻就轉身。 她熟悉的人帶她不會這樣。

當然, 把孩子完全藏匿起來, 期待認生階段悄悄溜走, 也是不現實和不恰當的。 孩子認生的人, 往往是我們的熟人朋友, 甚至親人, 孩子認生令我們難堪,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接納我們的社交圈子。 孩子也需要建立同齡社交圈子, 跟更多小朋友進行互動, 學會如何融入陌生環境和集體。 這些都需要練習, 我們則需要根據孩子個體性格來進行幫助。

Advertisiment

首先, 不要給孩子貼“認生”“害羞”“膽小”之類的標籤;其次, 無論對方跟我們如何熟絡, 都不要敦促孩子馬上消除戒備, 更不能要求孩子見到誰都落落大方地打招呼, 我們自己以身作則, 對所有人都有禮貌, 孩子會模仿我們的態度和行為。 另外, 多帶孩子去戶外, 帶孩子跟其他人一起玩兒, 見識多的孩子不會過分認生。

認人或者怕生, 或曰“認生”, 跟安全感是否牢靠沒有必然的關聯, 而是兒童發展的必經階段。 小嬰兒從四到六個星期開始就有認生的表現, 繼而隨著他們逐漸長大,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認生行為。 他們年齡越大, 思維越複雜, 恐懼的內容越豐富, 表現形式也越複雜, 因為他們具備與以往不同的反應能力。

Advertisiment
認生是大自然給人類(動物亦然)安排好的自我防禦機制, 你女兒的表現應該說不僅很正常, 甚至值得慶賀。 如果是相反的情況, 她跟誰都見面熟, 誰帶她走都行, 你是不是更該擔憂了呀?

很多時候, 幼兒抗拒陌生人, 不僅是跟他們自身的怕生有關, 也跟陌生人對他們的態度有關。 很多成年人對待孩子的表現值得商榷, 比如未經允許觸摸孩子, 拍頭、擰臉、胳肢、抱起來, 大驚小怪, 高聲評論, 要求孩子“叫”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什麼的, 或者沒頭沒腦地對孩子提問“幾歲啦?會背唐詩嗎?唱個歌呀”。 假設有人這樣對待你, 儘管你已經是懂得禮儀的成年人, 在這種情況下擺出彬彬有禮的姿態, 恐怕也是勉為其難,

Advertisiment
更何況一個幼小的孩子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