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陪寫作業“六”疑問

很多家長來電諮詢, 自從孩子上學後,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應該每天陪著孩子寫作業, 因為的確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家長的陪伴而發生作業丟三落四、漏洞百出的情況, 有的孩子在沒有家長監管的情況下甚至乾脆不做作業。 但是, 如果每天陪著孩子寫作業, 家長又怕孩子養成依賴性, 缺乏獨立性。 似乎向左向右都有利弊, 那麼, 兩難中的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疑問一:在什麼情況下或什麼樣的孩子, 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寫作業?

答:一般來說, 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 比如, 他剛進入小學, 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Advertisiment
理解能力較差, 還不懂“作業”是怎麼回事, 回到家就把作業忘到了腦後, 等等。 對於有這種情況, 家長的陪伴是必要的。 不只是寫作業, 家長還可以陪孩子一起讀書、寫字, 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 同時指導孩子的寫字姿勢, 如何收拾書包, 如何準備學習用品, 等等。 父母的陪伴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增強孩子動腦、動手能力, 同時在父母的指導下, 孩子會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這一過程也促進了親子互動, 增進了彼此感情。

疑問二:陪孩子做作業, 要一直陪下去, 還是陪到一定年齡即可?

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自覺能力的增強, 父母可以逐漸從陪孩子寫作業中抽身出來。 一般來說, 到了小學高年級, 孩子就具有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了。

Advertisiment
這時, 父母不必陪同孩子寫作業, 只需要針對孩子不懂的問題做些輔導, 同時檢查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即可。 學習主要依靠的還是自覺性, 特別是孩子上初中、高中以後, 學習更主要依靠他自己的自覺、自律, 父母僅僅起到一個督促、幫助的作用。 在孩子尚小、還不會學習的時候, 家長可以暫時當孩子的“拐棍”, 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 一起學習, 但是家長當“拐棍”的目的是為了説明孩子儘快丟掉“拐棍”, 學會獨立學習, 而不是永遠當孩子的“拐棍”。

疑問三:家長陪孩子寫作業, 具體應該怎麼陪?

答:陪孩子寫作業, 已經成為許多家長每天的必修課, 但是家長陪的方式各有不同。 有的家長, 是在孩子寫作業時搬把椅子坐在旁邊盯著看,

Advertisiment
隨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比如哪個字寫得不好, 哪裡算錯了, 這種陪同很像“監工”;有的家長是不時地過來瞭解一下作業有哪些, 再不時地過來看看寫的情況如何, 最後再仔細地檢查作業, 查出的錯題要求孩子改正, 最後學習成了家長的事, 孩子有了嚴重的依賴性。 所以,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非常重要。

輕鬆快樂的學習才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所以家長應該盡可能地在陪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 陪孩子寫作業要做到:第一, 陪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人都是喜歡自由的, 而孩子需要一個過程才能進入學習狀態, 所以家長需要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不能要求孩子回到家馬上安靜下來,

Advertisiment
然後全神貫注地寫作業, 而要根據孩子的興趣, 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引導孩子慢慢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 有些孩子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做作業, 有些家長也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任務而陪。 “為作業而作業”會讓學生心煩, 家長心累!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時, 一定要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的興趣, 挖掘學習的興奮點和快樂因素, 可以誇孩子又學會了哪些字, 又懂得了哪些知識, 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棒。 第三, 發現問題, 及時輔導, 督促改正。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 要注意觀察和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和毛病, 並找到好的方法及時給以輔導並督促孩子改正。 這時, 問題的解決不是要讓家長代勞,
Advertisiment
而是令孩子自行改正。 孩子作業寫錯了, 家長不要指責, 也不要急於告訴孩子正確答案, 而應心平氣和地指出錯誤之處, 給予孩子思考的空間。 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來, 再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 要培養孩子自己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內容出題目讓自己做, 做完之後讓孩子當老師來檢查自己的作業, 還可以提供一支紅筆, 讓孩子模仿老師批改作業。 這樣做, 不僅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還能讓孩子在批改的過程中, 自然培養出仔細檢查作業的能力和習慣。

疑問四:如何讓孩子從“陪”平穩過渡到“不陪”?

答:家長不可能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一直到求學結束, 都陪在孩子身邊。 一開始的“陪”是為了以後的“不陪”。為讓孩子從“需要父母陪”過渡到“不需要父母陪”,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孩子有計劃地安排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需要家長陪,是因為家長經常提醒孩子有哪些作業,家長必須教會孩子自己記全作業,同時做完作業之後要自己檢查。第二,相信孩子,同時教育孩子要自信。孩子做作業喜歡家長陪,是因為他缺乏自信,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可以做到”“你能行”等肯定性的話語,樹立孩子的自信,激發他獨立完成作業的動力。第三,從“陪”到“不陪”,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不能今天“陪”明天馬上就“不陪”,要循序漸進,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比如,可以慢慢減少陪的時間,每天減少一點,或者與孩子協商,如果可以獨立完成作業,進行適當獎勵。

疑問五:如果陪同讓孩子有了依賴心理,怎麼辦?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

答:有的孩子若沒有父母陪同,就一刻也坐不住,作業也寫不好,對父母的陪同已經養成了依賴心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及時察覺,逐漸減少陪同孩子寫作業的時間。首先,父母要教會孩子做計畫,先把每天的作業匯總,不要遺漏,然後安排做作業的順序,先寫哪些後寫哪些,完成一項作業大致需要多長時間。孩子有了計畫後,自然會按部就班地照著去做。其次,父母應該慢慢減少陪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幫助孩子養成獨自完成作業的習慣。當孩子習慣性地在寫作業時問:“這道題,我這樣做對嗎?”或“媽媽,你說這道題怎麼做?”這個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獨自解決問題。這樣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逐漸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形成獨立學習的習慣。

疑問六: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覺得厭惡,從而起到反作用嗎?

答: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負責和關愛的心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孩子寫作業時都陪在一旁。這種情況,往往是家長陪的時間越長,孩子越感覺家長像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被人監督的,或許他表面會屈從,但心底一定會反抗。所以,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應該因人而異,因需而陪。對不需要陪的孩子,家長的陪同會讓孩子覺得討厭,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會覺得家長在旁邊指指點點,像看守犯人一樣,很不舒服。有的孩子甚至與父母唱反調,父母強調要寫得工整、正確,他偏要做得馬虎、潦草。這樣,父母的陪同不僅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有了負面作用。對不需要家長陪的孩子,家長應該充分信任孩子,相信他可以做到自覺學習,從而大膽放手,讓他自主學習。

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絕非長久之計。陪孩子的過程,其實是培養孩子自己學習能力的過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應該“放手而不撒手”。放手,並不是意味著從此就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了,而是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既沒有被監視的感覺,又感受到家長對其學習的重視,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增強獨立學習的能力,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開始的“陪”是為了以後的“不陪”。為讓孩子從“需要父母陪”過渡到“不需要父母陪”,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孩子有計劃地安排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需要家長陪,是因為家長經常提醒孩子有哪些作業,家長必須教會孩子自己記全作業,同時做完作業之後要自己檢查。第二,相信孩子,同時教育孩子要自信。孩子做作業喜歡家長陪,是因為他缺乏自信,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經常對孩子說“你可以做到”“你能行”等肯定性的話語,樹立孩子的自信,激發他獨立完成作業的動力。第三,從“陪”到“不陪”,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不能今天“陪”明天馬上就“不陪”,要循序漸進,有一個從扶到放的過程,比如,可以慢慢減少陪的時間,每天減少一點,或者與孩子協商,如果可以獨立完成作業,進行適當獎勵。

疑問五:如果陪同讓孩子有了依賴心理,怎麼辦?應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

答:有的孩子若沒有父母陪同,就一刻也坐不住,作業也寫不好,對父母的陪同已經養成了依賴心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及時察覺,逐漸減少陪同孩子寫作業的時間。首先,父母要教會孩子做計畫,先把每天的作業匯總,不要遺漏,然後安排做作業的順序,先寫哪些後寫哪些,完成一項作業大致需要多長時間。孩子有了計畫後,自然會按部就班地照著去做。其次,父母應該慢慢減少陪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幫助孩子養成獨自完成作業的習慣。當孩子習慣性地在寫作業時問:“這道題,我這樣做對嗎?”或“媽媽,你說這道題怎麼做?”這個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獨自解決問題。這樣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會逐漸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形成獨立學習的習慣。

疑問六: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覺得厭惡,從而起到反作用嗎?

答: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負責和關愛的心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孩子寫作業時都陪在一旁。這種情況,往往是家長陪的時間越長,孩子越感覺家長像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被人監督的,或許他表面會屈從,但心底一定會反抗。所以,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應該因人而異,因需而陪。對不需要陪的孩子,家長的陪同會讓孩子覺得討厭,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會覺得家長在旁邊指指點點,像看守犯人一樣,很不舒服。有的孩子甚至與父母唱反調,父母強調要寫得工整、正確,他偏要做得馬虎、潦草。這樣,父母的陪同不僅沒有積極作用,反而有了負面作用。對不需要家長陪的孩子,家長應該充分信任孩子,相信他可以做到自覺學習,從而大膽放手,讓他自主學習。

古語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絕非長久之計。陪孩子的過程,其實是培養孩子自己學習能力的過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應該“放手而不撒手”。放手,並不是意味著從此就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了,而是給孩子相對獨立的空間,讓孩子既沒有被監視的感覺,又感受到家長對其學習的重視,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增強獨立學習的能力,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