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要學會把孩子當成普通家庭成員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 自我意識開始增強, 父母的反應有可能出現兩極化, 要麼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滿足, 要麼嫌孩子吵鬧不與孩子交流。 這兩種做法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要學會把孩子當作普通的家庭成員對待。

孩子的地位要擺正 

孩子從出生到十八歲以前, 是成長的關鍵期。 關鍵期可以根據年齡大致分為5個階段, 不同階段的教育重點不一樣, 教育方法也不一樣。 其中的第三個階段:3~6歲, 是學齡前期。 這個階段, 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要讓孩子擺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Advertisiment
孩子地位過高是不恰當的, 地位過低也不恰當。 他就是家裡一個普通的成員, 跟父親、母親還有其他家庭成員具有同等地位。

很多家庭中, 孩子可能是No.1或VIP式的人物, 孩子有什麼願望, 家裡其他成員即使壓抑自己也要滿足他。 這樣一來, 孩子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 習慣於個人的意志高於一切的傾向。 這樣的心理品質對孩子今後適應社會特別不利, 容易出現心理障礙。

拒絕孩子的一半要求 

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關心和愛護, 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 幫助他去做他不能做的事情。 但是有一點, 就是要孩子提出求助的願望之後, 我們再去幫助孩子。

這個過程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自主願望。 孩子先提出要求, 說明需要我們説明,

Advertisiment
我們才能考慮給予。 在給予的時候也要特別講究, 要看孩子求助的願望, 是不是家長應該滿足的。

比如說, 孩子要跟媽媽在一個床上睡覺, 讓爸爸到客廳沙發上睡。 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家長就不能簡單地滿足他, 要加以分析。 所以擺正孩子在家庭中位置的一個重要環節, 就是要能夠理性地、堅決地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如果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我們都滿足, 孩子的地位就太高了。

其實, 孩子提出的要求, 大約有一半應該滿足, 一半應該拒絕。 因為我們承認的想法就大概一半是對的, 一半是錯的。 如果孩子提的任何要求都滿足, 別說一半了, 就連一個都不拒絕, 那我可以嚴肅地告訴你:可能以後你就得帶孩子去找心理醫生了,

Advertisiment
因為你給孩子的生存環境太不自然了。 在成人世界裡, 並不是我們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滿足, 那我們應該照這樣的原理, 按照這個比例, 去拒絕孩子的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才能發展理性的思維和行為。

拒絕孩子不代表不交流 

雖然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但也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 孩子在3歲以後建立了自我意識, 他覺得周圍的人想怎麼樣不是那麼重要, 自己想做什麼很重要。 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加以尊重, 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傾聽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面部朝向孩子, 身體微微前傾, 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家長對自己表達的內容很關注, 才愛跟家長交流。

孩子跟家長之間建立順暢的交流關係,

Advertisiment
是將來我們對孩子施加正面影響的重要基礎。 如果孩子跟家長之間的交流被破壞了, 孩子以後如果出現偏離的行為, 我們干預起來也會相當無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