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與孩子相處中的十條準則

潘麗早在7年前女兒出生時, 就暗暗地承諾, 一定要與女兒成為最好的朋友。 於是, 她做了全職媽媽, 幾乎用一切可能的時間與女兒在一起, 做遊戲、散步, 陪女兒上圖畫課, 和女兒一起看喜歡的電視, 等等。 她也教育女兒平時要懂禮貌, 尊重他人, 不要隨便發脾氣, 說大話, 隨意地打擾他人。 可是當女兒不聽話時, 她很少懲罰孩子, 她不願意讓孩子有不高興和傷心。
漸漸地, 女兒長大了, 潘麗發現, 自己讓女兒做的事, 她總會講出一大堆“苛刻條件”來加以“抵抗”。 有一次, 她要求女兒做完功課再與同學一起玩, 女兒竟然回敬她多管閒事,

Advertisiment
瞎操心。 潘麗聽後簡直氣瘋了。 她開始懷疑自己當初“承諾”的出發點是否有問題, 難道孩子就得接受“嚴厲”教育嗎?
許多父母都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知道應該堅持說不, 但總是不由自主地妥協。 其實, 與孩子做朋友, 並不是一味無原則地滿足他們的願望和要求, 不然, 很難建立起一個正確的限制標準, 而可能導致的結果是, 孩子不因說大話或破壞規矩而感到羞愧。 要想成為一個有影響、有威信的父母, 就必須對孩子不適宜的行為進行批評, 對他們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如果你將朋友的概念用過了頭, 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界限會變得模糊不清, 無形中還會助長孩子的霸氣。 兒童問題專家們給父母們提供了一些對策:
準則1:制定必要的規則
孩子2歲起,
Advertisiment
父母就該要求他不要亂跑, 不要將食物亂扔在桌子上等等, 並且在什麼時候都該遵守。 這些行為規範的制定, 對他以後的成長是十分有利。
提示:如果孩子違反了規矩,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 或粗暴無理, 父母就有責任加以制止。
準則2:讓孩子學做家務
孩子3歲起, 父母應讓他明白:家裡父母是起主導作用的。 可以把一些適當的“工作”分給孩子做, 如吃飯前將自己的玩具收起來;用後的蠟筆要放回原處;上學的孩子可以讓他收拾飯桌等。 適當參與家務, 能讓孩子漸漸地學會獨立。
提示:父母不必因擔心孩子會摔壞碗碟, 或做事手腳太慢, 而放棄讓孩子鍛煉的機會。 其實, 勤勞和關愛就是從點滴中積累培養起來的
準則3:滿足合理的要求
如果孩子提出要求並不過分,
Advertisiment
應該接受, 這樣可以逐步讓孩子懂得被重視和被尊重。 譬如, 媽媽正在洗衣服, 孩子希望媽媽能帶他去戶外玩一會兒球。 你可以告訴他, 等衣服洗完後馬上就帶他去。
提示:滿足孩子要求, 不要建立在中斷自己正在做事情的基礎上。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尊重他人。
準則4:有時需要“鐵心腸

如果孩子已經買了不少玩具, 還不斷讓你買新的玩具, 不然, 就大聲哭鬧。 這時父母應清楚地明白, 孩子的哭是因為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此時不需要過分地安慰他, 否則會使孩子將此理解為你的同情和你認輸, 並且以此作為“要脅”的方法。

Advertisiment
有時讓孩子在生活中有些“不滿足”, 對他成長是有益處的。
提示:父母不必自責心腸太硬, 恰恰相反, 這種做法對培養一個有規矩的孩子是很有好處的。 別擔心, 孩子對不愉快的事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忘掉的。
準則5:開拓孩子朋友圈
如果父母與孩子過分親密, 每分每秒都與他在一起, 會使孩子離不開你, 就很難和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 成為朋友。 所以, 在可能的情況下, 讓孩子走出家的環境, 去接觸更多的人。
提示:隨著孩子的長大, 父母對孩子的依賴會逐步增長, 相反,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則會逐步降低。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需要依賴孩子來充實自己的時間, 那麼就該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
準則6:不要做空洞的恐嚇
如果孩子不聽話,
Advertisiment
你又沒有制住他的法子, 久而久之, 你就在孩子面前喪失了權威和信用。 有時你實在沒耐心再嘮嘮叨叨下去了, 給他下了最後通牒, 你就必須說到做到, 不為孩子的可憐相所動。 但你在給他下最後通牒之前要想清楚。 假使你老是嚇唬孩子又總是說了之後不執行, 他就會覺得你沒用, 漸漸地蔑視你的權威。 最糟糕的是, 孩子將無視你良性的誘導, 使得你濫用更多對孩子身心健康不利的事情作恐嚇。
提示:切忌用一些大而無當的諸如:“把你塞到地底下去”之類的話恐嚇他, 那是最沒效力的。
準則7:不要一發脾氣就罵孩子
即使再氣憤, 也不該當眾罵孩子, 這是很傷孩子自尊心的。 要知道, 父母一項很重要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的尊嚴。 用粗魯的言辭罵孩子仿佛給孩子貼上標籤,這個標籤會給孩子一個印象,時間久了,孩子就認為自己就是那樣子的人。
提示:如果你發現自己太急躁了,可以對孩子作適當解釋,告訴他今天得快點,我們還有事。讓他感覺你的急脾氣是對事不對人。如果不注意,已經罵出口了,應趕快對孩子道歉。來自父母的道歉是很有效的,承認自己錯了,也等於告訴孩子以後他錯了應該怎麼辦。
準則8: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駁自己的配偶
你告訴孩子該睡覺了,你丈夫打斷說:“讓他把這套節目看完吧,還早呢。”由於配偶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為家長之道上也各不相同,一方可能是威嚴型的,另一方可能是溫婉型的。如果當著孩子表現。
你們的分歧,孩子以後遇事就會利用父母間的不一致鑽空子。這類小小的分歧往往會在日後釀成大問題。
提示:如果你覺得配偶在做的事情你不同意,先讓他去,待會兒再跟他私下商量,不要當著孩子表示你的不同意見。有許多夫妻從不在一起討論他們的為父為母之道。應在一個有閑的晚上,聊聊各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想法,作些適當的讓步,爭取達成共識,這樣不僅有利於教育孩子,也易於增進夫妻感情。


準則9: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怨恨情緒
如果孩子對你說“我恨你,媽媽。某某某比你好”之類的話,你立即作出十分激烈的反應,是大可不必的。最好的做法是暫且環顧左右而言他。
提示:事後可以反省一下或者與配偶談談,說不定你近來的脾氣是大了一點。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控制孩子的情緒。同孩子聊聊他哪裡不開心,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他的怨忿情緒談話。
準則10:停止說教
有時候你覺得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你說到臉紅脖子粗孩子仍無動於衷。要知道演說是不能代替行動的。假如你一邊告訴6歲的孩子不能撒謊,一邊又萬分得意地告訴家人你找了個什麼樣的藉口推辭了一個你不想參加的會議,這等於在變相地同意孩子以後可以不說實話。
提示:看看孩子是怎麼同他的小朋友們交流的。同孩子說話時常常看著孩子的眼睛,問問他對你說的是怎麼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你自己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你的孩子。尤其是你在家裡同配偶說話的方式會成為孩子同人交流的一種模式。

用粗魯的言辭罵孩子仿佛給孩子貼上標籤,這個標籤會給孩子一個印象,時間久了,孩子就認為自己就是那樣子的人。
提示:如果你發現自己太急躁了,可以對孩子作適當解釋,告訴他今天得快點,我們還有事。讓他感覺你的急脾氣是對事不對人。如果不注意,已經罵出口了,應趕快對孩子道歉。來自父母的道歉是很有效的,承認自己錯了,也等於告訴孩子以後他錯了應該怎麼辦。
準則8:不要在孩子面前反駁自己的配偶
你告訴孩子該睡覺了,你丈夫打斷說:“讓他把這套節目看完吧,還早呢。”由於配偶雙方來自不同的家庭,在為家長之道上也各不相同,一方可能是威嚴型的,另一方可能是溫婉型的。如果當著孩子表現。
你們的分歧,孩子以後遇事就會利用父母間的不一致鑽空子。這類小小的分歧往往會在日後釀成大問題。
提示:如果你覺得配偶在做的事情你不同意,先讓他去,待會兒再跟他私下商量,不要當著孩子表示你的不同意見。有許多夫妻從不在一起討論他們的為父為母之道。應在一個有閑的晚上,聊聊各自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想法,作些適當的讓步,爭取達成共識,這樣不僅有利於教育孩子,也易於增進夫妻感情。


準則9: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怨恨情緒
如果孩子對你說“我恨你,媽媽。某某某比你好”之類的話,你立即作出十分激烈的反應,是大可不必的。最好的做法是暫且環顧左右而言他。
提示:事後可以反省一下或者與配偶談談,說不定你近來的脾氣是大了一點。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控制孩子的情緒。同孩子聊聊他哪裡不開心,針對事而不是針對他的怨忿情緒談話。
準則10:停止說教
有時候你覺得是在教育孩子,但是你說到臉紅脖子粗孩子仍無動於衷。要知道演說是不能代替行動的。假如你一邊告訴6歲的孩子不能撒謊,一邊又萬分得意地告訴家人你找了個什麼樣的藉口推辭了一個你不想參加的會議,這等於在變相地同意孩子以後可以不說實話。
提示:看看孩子是怎麼同他的小朋友們交流的。同孩子說話時常常看著孩子的眼睛,問問他對你說的是怎麼看的。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你自己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你的孩子。尤其是你在家裡同配偶說話的方式會成為孩子同人交流的一種模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