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老說別人家的孩子嗎?這樣能激勵孩子成長嗎?

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都有一個神一般存在的競爭對手。 他乖巧懂事, 身兼數項藝術技能, 每次考試都是第一, 他是老師眼中的優等生, 是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總喜歡將自家的孩子與隔壁老王家的女兒比成績, 與親戚家的小孩比特長, 與同事家的孩子比長相, 甚至將自家兩個寶貝都要做對比。

那些別人家的孩子

“呦, 你家孩子都會叫媽媽啦, 我家的還不會呢。 ”

“你看隔壁小明, 學校的作業做完了還在做習題冊, 你呢?暑假作業做完了嗎?”

“默默身材那麼苗條還堅持早起跑步, 你體重都快趕上你爸了。

Advertisiment

家長的期望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與日俱增, 當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優秀的時候, 家長也希望自家的孩子同樣優秀, 甚至超過別人的現有水準。

所以, 孩子時長都處在極度的壓力之下, 心理上也總認為自己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但在家長的心中, 家長總希望通過比較, 激勵自家孩子不斷提升自己, 激發自身的潛力, 也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比較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產生逆反心理

一味地在孩子面前誇讚別人家的孩子, 讓自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 會認為父母是不喜歡自己、嫌棄自己的。

當孩子發現父母沒有那麼喜歡他的時候, 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什麼事情都要與父母對著幹,

Advertisiment
為的就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于此期間, 孩子會漸漸地疏遠父母, 親子關係也會面臨破裂。

自信心受挫

父母拿來比較的, 永遠是別的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自家孩子身上的不足進行比較, 在比較過程中會故意誇大別人的優點, 同時也放大了自家孩子身上的缺點。

時間久了, 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有很多的缺點, 身邊不斷出現的榜樣, 會讓他們覺得無論自己多麼努力, 爸媽都不會發現自己身上的好, 自信心也越來越受挫。

孩子漸漸變得不愛在人前說話, 不愛笑。

不安和焦慮

孩子頻繁的被比較, 對身邊比他優秀的人會慢慢豎起敵意和嫉妒心, 因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 都趕不上別人。

當別人考試成績超過自己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心裡就會產生不安, 總是想要想盡辦法超越對方, 而這種惡性競爭的開始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 要調整孩子良好建康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未來更高的挑戰。

不比較, 怎麼做?

1、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通過比較讓孩子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但是術業有莊, 每個人的強項都不一樣。 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 家長要尊重孩子彼此間差異性, 讓孩子保持優點, 取長補短。

2、引導孩子做自己

與其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還不出挖掘自己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引導孩子去專攻自身的特長。

家長可以讓孩子和自己做比較, 總結之前失敗的原因和經驗, 以史為鑒,

Advertisiment
避免重複之前的錯誤。

3、培養良好的親自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親子關係。 孩子年齡小比較依賴父母, 很多處事方式都是從家長的身上習得,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

閱讀有利於促進孩子和家長心與心的交流, 3~13周歲也正是培養孩子第二語言的最佳時間段。 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英文繪本, 在促進與孩子情感交流的同時, 也能培養孩子的第二語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