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的偏見縱容了孩子近視

近視是兒童青少年中最常見的眼病。 許多家長由於缺乏正確的眼保健知識, 並囿於自身的認知、主觀的願望和錯誤的導向, 會產生一些誤識和偏見, 並據此干預自己孩子的近視矯治。

下面列舉一些家長中常會產生的誤識與偏見:

偏見之一:眼鏡儘量不要戴, 因為一戴眼鏡就摘不下來, 而且越戴度數會越深。

有的家長即使發現自己的孩子近視已有多時, 仍堅持不讓戴鏡;由於視力越來越差, 上課看不清黑板, 學習成績下降, 到被迫戴鏡時, 驗光發現近視度數已較深;按所驗度數配鏡, 戴了又會覺得頭暈;不得不分步矯正,

Advertisiment
而且不能摘, 直至度數到位。 這些家長儘量不讓孩子戴眼鏡, 結果卻加深了近視。

正確科學的做法是: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近視, 首先必須散瞳檢影, 鑒別真假近視。 如果是假性近視, 暫不戴鏡, 可採用藥物、理療等方法促其康復;如果是真性近視, 由於眼軸已代償性增長, 採用上述方法不能使其好轉或治癒, 應及早戴鏡矯正, 同時再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近視加深;否則不但影響學習生活, 還會使近視越來越深。

根據視覺生理, 二百度以內的近視, 配鏡後摘摘戴戴是很自由的, 並無不適的感覺;超過三百度的近視, 摘下眼鏡後看遠看近均不清, 所以必須常戴, 不應摘下來了。 因此, 及早矯正戴鏡者,

Advertisiment
由於度數較淺, 這時眼鏡僅是工具, 可以在需要時戴;而較晚矯正戴鏡者, 由於度數較深, 眼鏡成了依賴物, 不能須臾離開了。

如何控制近視的加深呢?應在合理的矯正戴鏡的前提下, 再採取科學和有效的措施, 尤其必須減輕長期看近所致的眼肌緊張和視覺疲勞, 避免或減少色光的刺激, 經常注意用眼衛生。

偏見之二:近視配鏡度數越低越好, 只要看見黑板上的字就行。

有的家長囑咐孩子, 上課看見黑板上的字就不要戴鏡;有的家長要求配鏡度數越低越好, 只要看見黑板上的字就行;有的孩子一副眼鏡戴幾年, 家長認為孩子看得見黑板上的字就不查不換。 其實, 以看得見黑板上的字為標準, 往往會造成矯正不足。

理論和實踐已充分證實,

Advertisiment
近視以後, 如果配鏡時不足度矯正, 看遠時不清晰, 會促使眼軸增長而加深近視。 正確的做法是:必須對基礎屈光進行完全矯正, 即一般必須使矯正視力達到正常, 能輕鬆地看清黑板上的字;並且配鏡後每半年要複查一次, 當度數有變化時須及時調整, 並指導落實相應的保健措施, 避免近視的進一步加深。

偏見之三:戴眼鏡後眼球會變形凸出, 所以儘量少戴。

確實, 一些高度近視的人, 眼前後軸比正常人長, 眼球看上去有些凸出, 而低度近視者一般無這種現象。 我們觀察高度近視的長期戴鏡者, 在摘下眼鏡時往往有眼球變形凸出的強烈的感覺, 這種感覺有一部分是真的, 但還有一部分是錯覺。 因為近視眼鏡是縮小鏡,

Advertisiment
人們觀察時認可了戴鏡者的縮小鏡中的眼睛像, 當一旦摘下眼鏡, 會突然覺得差別太大, 眼睛變形了。 高度近視者的這種狀況是不可避免的。 要避免戴眼鏡後眼球變形凸出, 只有合理矯正戴鏡, 並採取措施控制近視的加深, 而不是儘量少戴。

偏見之四:矯正近視的眼保健產品, 只要裸眼視力有提高, 就是有效的。

近視眼是一種屈光不正, 近視眼的衡量標準是屈光度, 它是一個客觀的指標。 而裸眼視力是近視眼的一個主觀指標。 近視患者的裸眼視力低於正常, 但它有一定的波動性和可變性, 利用中藥、理療、生物回饋等生理、物理和心理的方法可提高視覺細胞和視覺中樞的興奮性, 但由於這種興奮不會持久,

Advertisiment
因此, 視力增進的維持時間往往不會很長。 近視是否好轉, 衡量的標準應是屈光度是否降低, 而不是裸眼視力有所提高。

據權威分析, 市面上的許多眼保健產品僅對假性近視可能有一定的療效, 對真性近視來說, 在戴鏡矯正的基礎上, 有些方法僅能起到延緩近視加深的作用。

以上對一些家長常會產生的偏見進行了評析, 讓我們摒棄各種誤識與偏見, 科學地矯治兒童青少年近視, 以保護下一代的視力與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