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教訓是為了發洩嗎?

壞習慣、缺點、失誤、不小心惹禍, 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或情況。 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 錯誤、缺點、壞毛病是常有的事情, 可能每天、每時都會發生, 可能父母糾正了很多次都不見成效, 但是孩子就是在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

父母在氣急敗壞的時候, 對待孩子的辦法各式各樣。 讓我們一起冷靜地看一看這些辦法。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 怎麼老是記不住……”

“又錯了, 這孩子怎麼這麼笨……”

“再這樣我揍死你!”

“不許哭了, 再哭一個試試。 ”

……當我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 是不是覺得很解恨, 很過癮?有的父母覺得通過這種方式一邊發洩了自己的不滿意,

Advertisiment
一邊也教育了孩子, 一舉兩得。 其實, 這種方式只是打著“教訓”孩子的旗號在發洩自己的憤怒。

捫心自問, 真的是孩子錯了麼?是不是孩子的錯讓你到了忍無可忍不能再忍的程度?還是, 你其實原本有很多情緒需要發洩, 而孩子恰好充當了這倒楣的“導火索”和“出氣筒”?

試想:假如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也犯錯誤。 你會用這樣的態度對待他麼?當然不會, 因為如果你用打的或者斥駡, 恐怕他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回敬你。

假如對著你的領導發火, 你會考慮會不會懲罰我, 會不會影響我的前途, 會不會……有太多要考慮的東西。 可對著孩子發火, 恐怕你在瞬間就能得出結論:即使我沖他發了火,

Advertisiment
他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就因為孩子弱小, 他無力反抗, 有些父母在“教訓”孩子的時候, 把人類欺軟怕硬的本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沒得商量, 這就是赤裸裸的發洩。

但是, 孩子的反抗和報復遲早會來, 這種反抗和報復有時候會給了社會, 有時候還給了父母, 而更多的, 則是給了自己的下一代。 心理學實驗發現, 不管是人和動物, 在對待自己的下一代時, 總是重複自己幼時的遭遇。

還記得你小的時候, 犯了錯誤, 父母是如何對待你的麼?

打屁股——這個行為非常真實地再現了父母小時候的經歷, 也充分體現了人類的惰性。 打孩子其實往往是因為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 而且認為“打”是一個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 時間久了, 打孩子的行為不斷升級,

Advertisiment
就會達到一個不可逆轉的程度, 就會變成父母思維的一部分。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在短時間內也許是最奏效的。 可能會解決眼前的一個小問題, 卻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大隱患, 創傷會伴隨孩子一生。 有的父母只顧眼前, 對孩子以後發展的影響, 對孩子將來的影響, 就完全顧不得了。 假如你打算完全不顧, 那就不要在將來的某一天埋怨孩子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曾經有一位高中生的家長常常非常苦惱地打罵、埋怨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你上不了重點中學, 考不上清華北大?”為了學習的事情父子倆鬧得很僵。

老師給這位父親的提醒是:這事不怨孩子。 因為一個人他的成長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

Advertisiment
那就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的環境影響。 先天遺傳是來自父母, 後天環境影響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環境, 也是來自于父母。 所以孩子是好是壞, 你只要問自己有沒有做好就可以了。 怨不得別人。

同理, 如果當時你不管不顧地發洩了自己的情緒, 那就要做好孩子日後受到不良影響的準備。

有這樣一段話, 非常形象地描繪了我們的“打罵教育”。

“暴力教育會讓孩子變得順從, 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 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暫時的、表面的效果, 但它是以兒童整體的墮落和消沉為代價的。

人類文明傳承到今天, 農業不會退回到刀耕火種, 軍事不會退回到弓箭斧頭, 醫學不會退回到巫神法事,

Advertisiment
只有家庭教育動輒退回到野蠻粗暴。 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不同家庭的孩子, 由於他們父母教育觀不同, 他們的教育生態環境就有著從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異。 ”

打如此, 罵亦然。

想像一下, 當爭辯不過別人的時候, 理論爭辯就有可能變成罵大街。 這說明什麼——你詞窮了, 無能為力了, 只剩下一潑怒氣無處發洩。 教訓孩子也是如此, 你搞不定他了, 才會被氣得出言不遜。 別看孩子年齡小, 他可是有感覺的。 他要麼無所畏懼你的這種看似兇惡實則心虛的情緒, 繼續我行我素。 要麼忌憚於你的恐怖, 而失去活力和行動能力, 變得畏畏縮縮。 這兩種結果, 你想要哪一種?

當然父母也是人, 會因為工作的事情、情感問題、包括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有很多的情緒起伏。 但就像我們不高興了也不能隨便發洩,即便你的朋友惹到你了,你還是會儘量容忍。對待孩子也是這樣,學會尊重和公平,不能欺負孩子,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時就打罵孩子。

綜上,教訓孩子的時候,先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孩子是人,不是沙袋,不是出氣筒,不是弱小的被征服者,而是你要像對待朋友那樣的去尊重的人。

但就像我們不高興了也不能隨便發洩,即便你的朋友惹到你了,你還是會儘量容忍。對待孩子也是這樣,學會尊重和公平,不能欺負孩子,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高興時把孩子寵上天,不高興時就打罵孩子。

綜上,教訓孩子的時候,先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孩子是人,不是沙袋,不是出氣筒,不是弱小的被征服者,而是你要像對待朋友那樣的去尊重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