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教育孩子的5個壞習慣

在養育寶寶的這條道路上, 每個爸爸媽媽都是摸索著前進的, 沒有哪個父母天生就會當爸爸媽媽。 但是, 在這條前進的道路上, 有的爸爸媽媽走得比較急, 比較緊張, 忽略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寶寶的影響。 要知道, 在孩子養習慣的過程中, 父母的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或者是教育方式, 很有可能會讓寶寶形成一個相伴一生的壞習慣。

以下的五個常見的父母的壞習慣, 相信很多父母第一條就中了。

一、穿衣太慢, 幫ta穿

@我愛靖寶寶:每天早上就跟打仗一樣, 寶寶要上幼稚園, 我要上班。 每次都想讓他自己穿衣服,

Advertisiment
可是當我洗漱弄好一切後, 他還在擺弄褲子!寶寶自己穿衣服太耗時間了, 每次都忍不住要幫他穿好。

解析: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尤其是早上要趕著上班的時候, 更是不能忍。

寶寶穿衣服是一門應該要學會的技能, 要解決這個問題, 父母首先要有足夠的耐心, 平時可以多多訓練寶寶自己穿衣的技能, 培養他們的興趣。

方法:

1、寶寶還小, 穿衣服是比較費力的, 需要媽媽的幫忙時可以幫, 但要以配合動作為主。 在寶寶自己穿衣服的過程中, 用語言指示又或者輔助一下, 比如, 穿袖子時, 你可以提起袖子, 讓寶寶自己把手伸進去。

2、早上時間緊, 所以晚上可以先讓寶寶選擇好自己想要穿的衣服, 引導他選擇比較容易穿的衣服,

Advertisiment
這樣能節省第二天早上的時間。

3、教會孩子區分衣服的正反、前後。 平時訓練寶寶穿衣時, 告訴他有商標的是反面, 應該穿在裡面, 商標應該在脖子後面。

4、不得已要幫寶寶穿衣服時, 也要告訴他原委, 告訴他今天的情況比較特殊, 得快點兒行動, 所以媽媽幫他穿衣服, 但是相信他下次能自己穿。

二、被玩伴欺負, 告誡以後別跟ta玩

@豆豆媽:我家寶寶自從上了幼稚園後, 偶爾能看到身上有一些傷, 衣服也弄髒了, 回來一問, 說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弄的。 我家寶寶比較乖, 一直都教ta不要欺負別的小朋友。 這個問題也跟老師回饋過很多次, 可是現在只能教他保護自己, 讓他不要跟那些小朋友玩。

解析:

孩子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們最擔心的就是他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有些媽媽會在寶寶被欺負時, 以激烈的方式去責駡對方的小孩, 或者告誡自己的寶寶以後不要跟他玩。 這樣的冷處理的辦法並不是最佳的。

方法:

1、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 家長應該教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 比如“不許打我”、“不要推我”等, 如果不奏效, 再去告訴老師, 如果還是不奏效, 那麼家長再找老師或對方家長溝通。

2、孩子的問題最好讓孩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 “讓孩子學會自己主動處理” 才是治本的辦法。

三、吵著買東西, 趕快買

@小奧特曼:我兒子每次鬧騰都很厲害, 招架不住。 比如, 每次逛街看到玩具, 他看到喜歡的玩具, 經常吵著要買新的。 明明家裡已經有很多,

Advertisiment
可是講道理總是不停, 實在是頭疼!

解析:

很多家長面對“玩具控”寶寶的吵鬧攻擊, 都難以完美處理。 很多時候, 在孩子準備哭鬧又或者哭鬧得厲害的時候, 就會趕緊滿足孩子的玩具需求。 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家裡的玩具越堆越多, 浪費錢不說, 還會養成孩子“有求必應”的性格, 讓他誤以為, 只要大吵大鬧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方法:

1、家長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 無論孩子吵到什麼地步都堅決不讓步, 讓他知道這樣吵鬧的做法是不成功的。

2、平時跟孩子制定好買玩具的計畫, 告訴他每個月有多少錢能用來玩玩具, 超過了的話就只能等到下個月了。

3、還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些賺取買玩具經費的方案, 比如完成爸爸媽媽佈置的任務,

Advertisiment
就能獲得相對應的玩具經費, 讓他明白有付出才有收穫。

4、完成了後, 還要記得祝賀孩子, 這樣能強化他的成功感。

四、把孩子的尿床當做笑話來說

@喵喵咪咪:社區裡經常會碰到一些認識的寶媽, 有一個寶媽老愛說自家寶寶的事。 比如說她家寶寶經常尿床, “這個月你都尿了多少次了, 總不能尿到娶媳婦的年齡吧!”這樣的話總讓社區的其他寶媽笑個不停, 但是他家寶寶就顯得很不好意了。 我認為這樣特別不好。

解析:

寶寶尿床是生理現象, 並不是寶寶願意這樣做的啊, 當媽的應該明白!另外, 經常這樣拿寶寶的一些難堪的事情來說, 容易導致他的心理壓力增大, 嚴重的話, 成年之後會出現難以與人溝通、偏執等問題。

方法:

寶寶尿床了,媽媽的工作量要增加了,還是要理解寶寶。不應該到處宣揚,而應該説明寶寶矯正這個情況,比如控制寶寶睡前喝水量等。

五、打破東西,大聲怒駡

@米羅媽咪:那天我寶寶不小心碰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一個玻璃杯,當下嚇得我尖叫了一聲,這一叫倒把寶寶給嚇壞了。

解析:

有時候,寶寶想要幫助媽媽收拾一下餐具,一不小心手滑打碎了;有時候寶寶粗心,一不小心碰到了放在桌子邊緣的杯子。這些都並不是寶寶願意的,打碎東西後的他們也處於驚恐之中,所以這個時候爸媽的做法很重要。

有的爸媽在孩子打碎東西後會指責他,會大聲怒駡,會說上一句“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越幫越忙”之類的,這樣的話讓寶寶很受傷!他們本是出於好意,但換來了一頓責駡,也許下次他就不會有這樣幫忙的衝動了。

方法:

在意外發生後,爸爸媽媽們應該蹲下來摸一摸孩子的頭,跟他說“不要緊,沒受傷就好,不過下次記得要小心一點,現在去拿掃把把它清理乾淨吧”,這樣能教導他,有責任要擔,做錯事要及時處理,採取有效的辦法補救才是最好的。意外發生後立馬發火的話,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孩子自尊受傷。

方法:

寶寶尿床了,媽媽的工作量要增加了,還是要理解寶寶。不應該到處宣揚,而應該説明寶寶矯正這個情況,比如控制寶寶睡前喝水量等。

五、打破東西,大聲怒駡

@米羅媽咪:那天我寶寶不小心碰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一個玻璃杯,當下嚇得我尖叫了一聲,這一叫倒把寶寶給嚇壞了。

解析:

有時候,寶寶想要幫助媽媽收拾一下餐具,一不小心手滑打碎了;有時候寶寶粗心,一不小心碰到了放在桌子邊緣的杯子。這些都並不是寶寶願意的,打碎東西後的他們也處於驚恐之中,所以這個時候爸媽的做法很重要。

有的爸媽在孩子打碎東西後會指責他,會大聲怒駡,會說上一句“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越幫越忙”之類的,這樣的話讓寶寶很受傷!他們本是出於好意,但換來了一頓責駡,也許下次他就不會有這樣幫忙的衝動了。

方法:

在意外發生後,爸爸媽媽們應該蹲下來摸一摸孩子的頭,跟他說“不要緊,沒受傷就好,不過下次記得要小心一點,現在去拿掃把把它清理乾淨吧”,這樣能教導他,有責任要擔,做錯事要及時處理,採取有效的辦法補救才是最好的。意外發生後立馬發火的話,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讓孩子自尊受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