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應該如何平衡孩子的獎勵與懲罰

獎勵和懲罰是對人性中低層次本能的迎合, 並不能真正促使孩子投入工作, 也無助于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孩子的道德品質比許多人高尚。 然而, 隨著他內心的解放, 他會對高尚產生新的理解。 他開始對掌控其他事物產生興趣, 而對自我身心的發展——這個他曾經無法抗拒的東西——變得漠不關心。 人們普遍認為, 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會促使他們認真完成該做的事, 或是養成安靜聽話的好習慣。 然而, 這些物質獎勵卻往往助長了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 比如暴飲暴食、自私自大等。 我們應該瞭解,

Advertisiment
孩子可以進行自我教育, 可以自發地抵制那些低等的本能。 我們告誡教師和家長以及所有願意幫助孩子的成人, 不要再寄希望于給孩子頒發物質獎勵或是實施懲罰, 那些做法不僅不適用於孩子, 還會阻礙他們在日常行為處事中進行自我指引。

然而, 讓教師或家長拋棄舊的習慣和偏見是十分困難的事。 蒙台梭利曾在書中提到很多事例。

曾有一位老師一直喜歡“改良”我的想法, 當我不在的時候, 她會引入一些自己熟悉的方法。 有一天, 我無意間造訪她負責的那間教室, 看到班裡最聰明的一個孩子胸前掛著一個用絲綢吊著的大大的十字勳章, 還有一個孩子坐在房間中央的扶椅上。 第一個孩子是被獎勵的, 第二個孩子就很不幸被懲罰了。

Advertisiment
而老師, 至少在我出現時, 並沒有干預孩子。 我保持安靜, 繼續觀察著。 掛著十字勳章的孩子前後專心忙碌著, 將他的小桌子上的東西拿到老師的桌子上。 他在扶椅上的孩子面前來回經過很多次, 不小心將十字勳章掉在了地板上。 正在被懲罰的孩子撿了起來, 翻來覆去地仔細看了又看, 對十字勳章的主人說:“你是不是掉了什麼東西?”那個孩子轉身毫無興趣地看了看十字勳章, 他的表情分明是“不要打擾我”, 說道:“這個掉了有什麼關係!”“沒有關係?”犯錯的孩子平靜地問道, 接著又補了一句, “如果這樣的話, 那我戴了哦!”另一個答道:“好的, 好的, 你戴就是了!”話語中似乎透著“但是你讓我安靜點吧”。 扶椅上的孩子慢慢地將十字勳章戴在胸前,
Advertisiment
仔細地看了看, 接著伸了個懶腰。 這是整個小事件的結局, 小掛件讓被懲罰的孩子很高興, 但卻沒有激起忙於做事的那個孩子的關注。

另一天, 我帶領一位女士訪問另一群孩子的房間。 我們的訪客表揚了那些孩子, 之後, 在我面前打開一個小盒子, 拿出許多用絲綢系著的發著亮光的銅制小玩意兒, 說道:“老師將會把這個掛在最好、最聰明的孩子胸前。 ”因為我不想用自己的方法去指導這位女士, 所以沒有出聲。 老師接過盒子。 這時, 一個安靜地坐在小桌前的很聰明的四歲男孩皺起眉頭, 大聲抗議:“不要給男孩子!不要給男孩子!”

多麼令人吃驚的一幕!雖然從沒有人告訴過這個男孩,

Advertisiment
可是他早就清楚自己是這個屋子裡最聰明的孩子之一了, 但他並不想被這個獎勵傷害感情、摧毀自信。 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他, 只有借助自己是男孩這麼個事實了。

就懲罰而言, 我們面對的是常常打擾其他人, 又不聽從我們勸告的那些孩子。 如果我們送他們去接受醫生檢查, 結果往往顯示他們是正常的, 並沒有多動症之類的問題。 於是, 我們在房間的角落放一張桌子, 把他們和其他孩子隔離開。 我們讓他們坐在扶椅裡, 這樣同伴可以看見他們, 並把他們想要的所有東西遞給他們。 從他們所坐的位置, 也可以很方便地看見同伴。 同伴的各種行為對這些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比老師的話有效得多。 這種隔離常常可以很成功地讓孩子安靜下來。

Advertisiment
而且, 他們漸漸地意識到和別人在一起工作的好處, 並開始像別人一樣做事。 通過這種方法, 我們可以將紀律的重要性告訴所有“搗亂”的孩子。 一般來說, 被隔離的孩子就像那些生病或行動不便的人們一樣受到特別關注。 無論我自己什麼時候到房間, 都會首先來到他們面前, 像對嬰兒一樣和他們說話, 接著再轉向其他人, 像對待成年人一樣關注他們在做的事。 我不知道被隔離的孩子的內心有了什麼變化, 但是從此他們開始逐漸為自己的一些良好舉止感到自豪, 並且通常會對老師、對我抱有一種喜愛之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