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怎樣幫孩子交朋友

求同存異

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

陳小閩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 越來越多的孩子渴望擁有同學間的友情, 高興時有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煩惱時有人“出謀劃策”。 然而, 這種渴望並非人人都能如願以償, 不少孩子感到自己的人緣不好。

首先, 孩子人緣不好, 往往與家庭環境有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一個溫暖陽光的家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那麼孩子的心是完整的、堅強的、開放的, 人際交往就會自然地發展起來, 它是件普通和幸福的事。 而如果父母本身與人交往就有很多顧慮, 做作、防禦,

Advertisiment
夫妻間的相處也不和諧, 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外界是不安全的, 他們就會排斥父母的這種交往方式, 也學不到人際交往的日常技能。 所以孩子人際交往不良, 家長要先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內心世界, 我們是不是開放的, 我們夫妻的關係是不是平等和諧的。 如果不是, 我們現在就要作出改變, 在人與人互動中, 會有很多不同點出現, 也沒有兩個人的觀點會一模一樣, 因此, 在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 我們要坦誠相對, 分享彼此的感受, 互相協商, 達到一個共同點。 以身作則, 身教勝過言教, 這個是給孩子人際交往最好的學習機會。

其次, 我們要分析孩子沒有朋友的原因。 難以交到朋友的孩子通常可能是過分害羞, 或者是攻擊性太強。

Advertisiment
攻擊性過強的孩子容易變得橫行霸道, 過分害羞的孩子容易成為橫行霸道者欺負的對象。 話題中提到的這個孩子, 主要的問題不是被朋友疏遠, 而是她不會主動去交往。 如果做父母的認為女兒是被別人疏遠, 那麼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 永遠等著別人來滿足她的需求, 也可以看出母親對女兒愛護有加, 無意識地剝奪了女兒的主動權。 我建議這位母親先耐心地與女兒溝通, 瞭解女兒不喜歡與人交往的原因。 母親可以這樣說:“女兒, 媽媽發覺你不是很喜歡跟別人交往, 媽媽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不知道你的原因是什麼呢?”然後認同女兒的想法和感受, 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孩子, 用你的愛來承載女兒的負面情緒,
Advertisiment
並與女兒分享你的觀點, 最後給女兒幾點建議, 讓她選擇去嘗試。

再次, 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 父母應該觀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現, 找出原因, 還要瞭解孩子的感受, 讓孩子思考是什麼原因使同伴不願意與他交往, 引導孩子主動解決問題。 讓孩子在和其他同學交往時, 學會真誠、自省、求同存異、諒解和寬容。 要告訴孩子, 與人交往中, 應當先尊重別人和自己的不同, 包容別人和自己的不一樣。 多顧及別人的感受, 是贏得別人對自己好感的前提。 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靠的不是技巧, 而是人格, 而在父母過度關愛下成長的獨生子女, 往往只想索取, 不知付出, 這恰恰是難以與別人融洽相處的人格。

Advertisiment

失去好友是件難過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碰到這種不快之事, 幫助孩子解決被好友疏遠的苦惱, 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接受、直面對待。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盡可能地調整好心態, 讓他們走出陰影。

家長要學會藏在孩子身後

江向陽

社交能力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 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人們具有善於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 不僅是孩子智力發展、健康成長的需要, 更是他們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品質。 卡耐基曾說過:“一個成功的管理者, 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15%, 而交際能力占85%。 ”想要開發孩子的社交能力,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 如果孩子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

Advertisiment
和小朋友、老師相處融洽, 那他就會覺得自己是被接受, 被喜歡的, 從而便會更快樂、開朗、自信。

作為家長, 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學會與人交往呢?

首先, 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 要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 盡可能做孩子的朋友, 培養孩子愛說話、敢說話的性格。 家庭大小事盡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 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 應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 大膽地與人交往, 品嘗與人和諧交往帶來的種種樂趣。

其次, 培養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 社交能力是在孩子與他人、尤其是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 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 家長要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 尤其是讓孩子學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比如,當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時,可以教導孩子友好地向別人發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不可以?”當孩子與別人爭搶玩具時,父母要耐心引導,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辦法,學會說服別人與自己分享玩具。

另外,教孩子用文明語言與他人交流。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行嗎”、“你先玩,我後玩”等語言,使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學會交朋友。

第三,創設情境、提升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獲得提升的。家長要為孩子創造多種社交機會和條件。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家長要學會藏在孩子的身後,而不是沖在孩子的前頭。比如,家裡來了客,要讓孩子參與接待;有機會也要適當地帶孩子參加各種聚會,讓孩子與不同的親戚朋友交流、玩耍;購物時,讓孩子試著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學會與他人正確地相處。

第四,及時讚美,鞏固社交能力。讚美如同陽光。面對孩子正確、積極的人際交往行為時,我們要充滿激情地給予讚美。如果能夠加上肢體語言就更棒了。親一親,摸一摸,抱一抱等。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是對的,並不斷加以鞏固和延續。

專家觀點——

讓孩子學會禮讓和主動

邱東海

我兒子正上小學二年級,個子很小,外貌一般,但人緣非常好。他經過的地方,如我的住處、他學習過的幼稚園、小學以及陌生的地方,他都能結交到同齡的朋友,甚至包括一些年齡比他大的孩子、成年人和老人。兒子這種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性格並非遺傳,因為我們夫妻倆的性格都比較內向,很大程度上與後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法有關。

一、多給孩子提供與人接觸的機會。兒子的成長環境較特殊,我們夫妻倆都是上班族,白天沒有時間帶兒子,就把他委託給住在我樓上的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女主人帶孩子不像保姆,都“圈養”在家裡,而是經常帶我兒子到住宿樓下會會陌生人,或者逛逛鄰居家。我兒子就這樣過了兩三年,接著在幼稚園的三年裡,參加了多次全市國際象棋比賽和6次省市級卡啦OK大賽,使他養成了碰到陌生人不會害羞的良好性格,為他以後交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會孩子禮讓和主動。在交友過程中,禮讓和主動非常重要。這裡的禮讓是指待人要有禮,交友吃點小虧很正常。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溺愛或疏於管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唯我獨尊”或者幹什麼事都依賴父母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不會主動與同齡人接觸,即使與同齡人相處,一旦稍微不順他(她)意時,很容易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這樣就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另外,小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吃點小虧也是在所難免的,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怕孩子“吃虧”、“受氣”,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我兒子在雙休日和假期要求出去玩時,我基本不管他跟誰去玩,只要求他玩的範圍及時間,有時去觀察一下他玩的內容。

三、讓孩子具備更多吸引同齡人的地方。孩子除了主動去結交朋友,另外讓同齡人主動來結交你也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多關注孩子,讓他們具備更多吸引同齡人的地方,並且儘量在平時表現出來。我平時都會要求他把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議表達出來,讓大家明白他的想法和做法。久而久之,同學和老師都稱呼他為“小機靈鬼”,以至班級裡的同學參加學校的一些多人組合比賽,都會拉攏他一起參加,比如這學期的“海盜船”賽、英語歌曲比賽等等。

智慧父母——

家長聲音——

從小培養孩子交朋友,將使孩子一生受益。兒子小的時候,我一有空就帶他下樓玩,隔壁的孩子都是他的朋友。我們都非常歡迎他帶朋友來家裡玩,給孩子們提供零食、玩具等。他們在我家非常自由,床上床下地亂爬。我儘量抽空陪他們玩“蒙眼躲貓貓”、“字牌編故事”等遊戲,孩子們玩得很盡興,他的朋友都喜歡到我家玩。週末,我有空還會帶孩子們出去找節目,像摘草莓、摘桔子等農家樂活動。最近,我們為兒子舉辦了聖誕晚會,讓他自己邀請朋友。我認為,家長幫孩子交朋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拓展孩子的知識面,使孩子能吸引同伴。2、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技巧,如膽子要大,要勇敢、主動與人相處,不暴力,能幫助人,對小朋友有親和力等。3、家長對孩子的朋友態度要友善,積極為孩子交朋友創造良好的條件。

——簡簡媽

我女兒剛上學時也遇到過這個問題。有次她突然大哭,說班上同學都不跟她玩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後來我向人討教計策,先找領頭的同學,跟她講好了要團結友愛,大家要一起玩,又跟對方家長打好招呼,這樣,情況才有所好轉。

前年轉學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女兒剛開始不會做手抄報,問同學,同學不理她。後來經過她自己的努力,能力提升了很多,同學也漸漸接納了她。這當中,我也做了不少工作,經常與老師溝通(沒送禮),讓老師更瞭解孩子,給她更多機會表現和鍛煉;學校演出,我也積極參加,去幫孩子們化妝;假期請同學來家裡玩。今年女兒通過選舉當了班幹,也有了自己的新朋友。我認為,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有的放矢。 ——宇蕾媽

尤其是讓孩子學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比如,當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時,可以教導孩子友好地向別人發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不可以?”當孩子與別人爭搶玩具時,父母要耐心引導,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辦法,學會說服別人與自己分享玩具。

另外,教孩子用文明語言與他人交流。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行嗎”、“你先玩,我後玩”等語言,使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學會交朋友。

第三,創設情境、提升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獲得提升的。家長要為孩子創造多種社交機會和條件。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裡玩。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家長要學會藏在孩子的身後,而不是沖在孩子的前頭。比如,家裡來了客,要讓孩子參與接待;有機會也要適當地帶孩子參加各種聚會,讓孩子與不同的親戚朋友交流、玩耍;購物時,讓孩子試著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在具體的生活環境中學會與他人正確地相處。

第四,及時讚美,鞏固社交能力。讚美如同陽光。面對孩子正確、積極的人際交往行為時,我們要充滿激情地給予讚美。如果能夠加上肢體語言就更棒了。親一親,摸一摸,抱一抱等。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是對的,並不斷加以鞏固和延續。

專家觀點——

讓孩子學會禮讓和主動

邱東海

我兒子正上小學二年級,個子很小,外貌一般,但人緣非常好。他經過的地方,如我的住處、他學習過的幼稚園、小學以及陌生的地方,他都能結交到同齡的朋友,甚至包括一些年齡比他大的孩子、成年人和老人。兒子這種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性格並非遺傳,因為我們夫妻倆的性格都比較內向,很大程度上與後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法有關。

一、多給孩子提供與人接觸的機會。兒子的成長環境較特殊,我們夫妻倆都是上班族,白天沒有時間帶兒子,就把他委託給住在我樓上的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女主人帶孩子不像保姆,都“圈養”在家裡,而是經常帶我兒子到住宿樓下會會陌生人,或者逛逛鄰居家。我兒子就這樣過了兩三年,接著在幼稚園的三年裡,參加了多次全市國際象棋比賽和6次省市級卡啦OK大賽,使他養成了碰到陌生人不會害羞的良好性格,為他以後交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會孩子禮讓和主動。在交友過程中,禮讓和主動非常重要。這裡的禮讓是指待人要有禮,交友吃點小虧很正常。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溺愛或疏於管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唯我獨尊”或者幹什麼事都依賴父母的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往往不會主動與同齡人接觸,即使與同齡人相處,一旦稍微不順他(她)意時,很容易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這樣就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另外,小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吃點小虧也是在所難免的,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怕孩子“吃虧”、“受氣”,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我兒子在雙休日和假期要求出去玩時,我基本不管他跟誰去玩,只要求他玩的範圍及時間,有時去觀察一下他玩的內容。

三、讓孩子具備更多吸引同齡人的地方。孩子除了主動去結交朋友,另外讓同齡人主動來結交你也非常重要,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多關注孩子,讓他們具備更多吸引同齡人的地方,並且儘量在平時表現出來。我平時都會要求他把自己合理的想法和建議表達出來,讓大家明白他的想法和做法。久而久之,同學和老師都稱呼他為“小機靈鬼”,以至班級裡的同學參加學校的一些多人組合比賽,都會拉攏他一起參加,比如這學期的“海盜船”賽、英語歌曲比賽等等。

智慧父母——

家長聲音——

從小培養孩子交朋友,將使孩子一生受益。兒子小的時候,我一有空就帶他下樓玩,隔壁的孩子都是他的朋友。我們都非常歡迎他帶朋友來家裡玩,給孩子們提供零食、玩具等。他們在我家非常自由,床上床下地亂爬。我儘量抽空陪他們玩“蒙眼躲貓貓”、“字牌編故事”等遊戲,孩子們玩得很盡興,他的朋友都喜歡到我家玩。週末,我有空還會帶孩子們出去找節目,像摘草莓、摘桔子等農家樂活動。最近,我們為兒子舉辦了聖誕晚會,讓他自己邀請朋友。我認為,家長幫孩子交朋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拓展孩子的知識面,使孩子能吸引同伴。2、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技巧,如膽子要大,要勇敢、主動與人相處,不暴力,能幫助人,對小朋友有親和力等。3、家長對孩子的朋友態度要友善,積極為孩子交朋友創造良好的條件。

——簡簡媽

我女兒剛上學時也遇到過這個問題。有次她突然大哭,說班上同學都不跟她玩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後來我向人討教計策,先找領頭的同學,跟她講好了要團結友愛,大家要一起玩,又跟對方家長打好招呼,這樣,情況才有所好轉。

前年轉學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女兒剛開始不會做手抄報,問同學,同學不理她。後來經過她自己的努力,能力提升了很多,同學也漸漸接納了她。這當中,我也做了不少工作,經常與老師溝通(沒送禮),讓老師更瞭解孩子,給她更多機會表現和鍛煉;學校演出,我也積極參加,去幫孩子們化妝;假期請同學來家裡玩。今年女兒通過選舉當了班幹,也有了自己的新朋友。我認為,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有的放矢。 ——宇蕾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