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必看!三歲之前不要”慣“,三歲之後不要“管”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孩子太難管, 大人們教導的話也往往是“左耳進右耳出”, 今天要求他這麼做, 明天他就繼續特立獨行。 而家長對待孩子就是不停的說說說, 氣到極點, 責駡不起作用乾脆就動起手來, 最後弄得家長心情不好孩子也不開心。 其實, 對待孩子一定不能把孩子當成“小大人“。 很多家長都遇見過有些三四歲的孩子說起話來頭頭是道, 就把孩子看成小大人, 覺得孩子什麼都懂。 這是因為孩子觀察模仿大人平時說話以及語言、表情運用能力發展的結果, 而孩子不能真正的完全理解這些大家人們講的大道理。

Advertisiment
因此, 教育孩子不能把孩子當成小大人去看待。 當然, 孩子本身的身心發展也是不成熟的。

既然不能像要求成人那樣去要求孩子, 那怎麼更好的讓孩子聽話家長省心呢?心理學有一句話:三歲之前不要“慣“, 三歲之後不要“管“, 說的就是三歲之前要説明孩子建立起規則秩序, 三歲之後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約束, 盡可能的發揮孩子好玩好動的天性。 這麼說是因為2到3歲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即對自己的認識, 他們為了表現自己的存在常常會”鬧獨立“也就是開始反抗, 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做, 比如自己幫媽媽倒垃圾, 有人敲門自己掙著要去開門, 自己端碗等等, 孩子的這些獨立家長們不要太擔心, 只要對孩子安全沒有影響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

Advertisiment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性,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正是3歲前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 也正是要説明孩子建立起規則秩序的最好時機, 這點很重要, 孩子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開始學會懂事, 學會哪些事情能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 而三歲之後是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的時期, 如果對孩子約束過多不利於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這就是所謂的”三歲之前不要慣, 三歲之後不要管“。 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 三歲之前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 什麼事情都由著孩子去做, 總覺得等孩子大一點就懂事了, 不懂事再教也不晚, 但恰恰是過了三歲前規則秩序的關鍵期,
Advertisiment
接下來再讓孩子那麼懂事就不容易了, 就好比我們很多人說英語總是感覺沒有說漢語容易, 這就是因為在3-6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沒有很好的英語語言環境。 因此, 三歲前一定要説明孩子建立起規則秩序, 三歲後你才可以更加省心。

最後, 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們要具體事情具體來看, 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 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 教育是一件容易也複雜的事情, 因為需要父母不斷的去嘗試, 克服家長自身的某些情感, 比如偏愛、煩躁等等。 只要願意堅持下去您的孩子一定會有一個充滿幸福的未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