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對待寶寶分離焦慮的辦法

1、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 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 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 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 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在生活中要適當地放手, 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使其感受到成就感, 知道自己能獨立完成, 自己是可以的。

2、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稚園是個有趣的地方, 家長可以不斷地跟寶寶說:老師像媽媽一樣地愛你, 老師就像是你的朋友, 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 都可以和老師說等等。 首先要讓寶寶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師,

Advertisiment
這樣老師才可以接近寶寶並加以引導。 同時放低對老師的排斥心理。 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 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 可以學本領, 也可以玩遊戲, 使孩子對幼稚園留下一個好印象, 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3、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 出現了不安全感。 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 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 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 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 會唱歌, 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 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 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Advertisiment
每天入園的時候, 在家裡就應該說好, 媽媽送到教室就會去上班, 並且實際上也堅持這樣做, 不要表現出不舍, 否則聰明的寶寶一看到你的不舍, 馬上就會以哭來要脅你。

回到家裡, 爸媽要問一問寶寶在幼稚園是怎麼玩的, 不要帶任何的暗示, 就讓寶寶憑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敘述出來, 爸媽再以很誇張和驚訝的表情說:幼稚園這麼好玩, 有那麼多小朋友和玩具, 還有老師愛你們、和你們做遊戲, 媽媽都想上幼稚園了。 這樣就可以激發寶寶上幼稚園的興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

焦慮的產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 在幼稚園需要自己動手的事情不會做。 婷婷的哭鬧就與生活技能的缺乏有關係,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吃飯和睡覺的時候, 自然也就想起媽媽了。 所以在孩子入園前, 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 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 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 指導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後自己脫、提褲子。 自己洗手, 自己睡覺, 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 家長在指導時不要心急, 因為你越著急, 孩子就越緊張, 越怕上幼稚園。

5、增強幼稚園的吸引力

家長來接孩子時, 不要接了孩子馬上就回家。 幼稚園一般允許家長陪幼兒在戶外活動場地的活動器械上玩一會兒, 但要注意安全。 當孩子玩得高興時, 家長要表示應該結束了, 並答應他明天再來玩。 這樣, 幼兒可能會“懷念”在幼稚園玩耍的情景, 明天有了到幼稚園更強的動力。

Advertisiment

您還可以點擊瞭解更多“分離焦慮”相關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