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如何重視孩子的心理保健

據日常觀察, 除牙病、近視眼發病率之外, 一般軀體疾病的發病率在小學生中並不高, 但患有自私、任性、嬌弱、膽怯、虛榮、貪小等心理和行為障礙的學生卻不少。 因此, 家庭教育要重視孩子的心理保健, 增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般是指在生活中保持積極的情緒, 愉快的心境, 正常的智力,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在集體活動中能合作互助, 自製力逐步增強, 適應環境的能力也逐步增強。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應該做到:

1.樂於學習。 有較強的求知欲, 好奇心, 勤於提問質疑, 能同時學好有興趣和不感興趣的知識。

Advertisiment

2.參加集體活動。 在集體生活中能遵守紀律, 合群而不孤獨, 懂得尊重他人, 有合作互助行為。

3.情緒開朗。 調整、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不斷增強,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 能在家長和教師的開導下, 較快地排除不良情緒, 趨向穩定。

4.有自信心。 遇到困難不自卑、不氣餒, 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同時也能爭取他人幫助做好事情。

5.言行一致。 具有明顯的道德信念, 並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實現這種願望, 尤其是遠離家長和教師視線時。

6.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個性健康的人才具有的, 有較強的進取精神, 追求自.己的目標。

這些要求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應該允許有層次的差異, 因為低年級的孩子只是服從教師或家長的要求和權威,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完全取決於自覺的行為。

要讓孩子保持心理健康並非易事, 因此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心理保健。 當孩子有不良情緒時, 應該與他溫和地談話, 讓他傾訴苦惱, 把消極情緒釋放出來;當他自卑, 缺乏自信時, 為他尋找失敗的原因, 創造條件從獲得小的成功起步;當孩子出現缺點時, 不要首先對他的具體過失和錯誤作出反應, 而要深入瞭解潛在的原因以真正解決。 總之, 應該通過有效手段, 增進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