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哪些行為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為了能讓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家長必須從自我做起, 樹立好榜樣, 同時注意必須改正下列普遍存在的壞習慣。

“螢幕時間”太長

手機、電視、電腦等“螢幕時間”太長會妨礙兒童學習以及智力發育和社交能力培養。 看電視和玩電腦等時間太多, 家長與孩子一起戶外活動、跑步、遊戲和閱讀等時間就會更少。 專家建議, 儘量和孩子共進晚餐, 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 更能增加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

Advertisiment

將甜食和垃圾食品藏起來

即使父母將甜食和垃圾食品藏得再好, 孩子也能夠找到。 因此, 最好的方法是用健康食品取代垃圾食品, 將健康食物放在孩子們可以自取的地方。 營養學家表示, 對家長而言, 控制環境十分重要, 杜絕垃圾食品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不讓垃圾食品進家門。

自己不吃早餐

很多父母早上會將孩子的早餐弄好, 自己卻只在路上胡亂吃點東西作為早餐。 這種做法會給孩子起到錯誤的示範作用。 父母每天早上應該與孩子一起吃早餐, 這有助於培養孩子吃早餐的健康習慣。 如果能注意早餐營養搭配及食品多樣化, 孩子會更加開心。

不斷給孩子命令、指揮和糾正

育兒專家表示, 父母每次在命令、指揮或糾正孩子時,

Advertisiment
其實都將自己置身於“權利鬥爭”。 與大人一樣, 孩子們不愛被迫做這做那。 翻白眼、回嘴、軟磨硬泡或置之不理都是他們抗議的方式。 父母應避免動輒大呼小叫發號施令, 可儘量以合作的口吻或方式與孩子溝通。

不會溫暖道別

送孩子上學或度假時, 家長分手的時候最好微笑著告訴孩子“即使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 也會一直想著你的。 爸爸媽媽也知道你也一直想著我們。 ”這有助於增強親情, 同時也給孩子發出了“爸爸媽媽對孩子自立能力感到自信”的信號。

逼著孩子鍛煉

父母必須給孩子樹立積極運動的榜樣, 但是沒必要逼著孩子去鍛煉。 最好的方法是, 家長與孩子一起鍛煉, 或者讓鍛煉有趣味性,

Advertisiment
比如投籃、老鷹抓小雞、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耍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