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家里有個“破壞狂”

小逸今年3歲了, 簡直就是一個小破壞狂。 家里稍微結構復雜的東西都會被他拆得亂七八糟, 但又裝不回去, 很多玩具都因此死無全尸, 還有很多貴重的用品也不能幸免于難, 著實讓人心痛。 孩子的這種破壞行為是好是壞?做父母的該如何面對?

孩子破壞東西的原因

1、對新事物的好奇。 嬰兒一生下來就有一種好奇心, 促使小兒去探索。 在對事物的探索過程中表現出喜歡拆卸東西, 但由于能力有限, 拆后往往不能重新裝上, 于是被家長視為破壞。

2、情緒發泄。 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較差、心情不愉快時就可能以摔東西來發泄不滿,

Advertisiment
受到家長指責后不服氣, 為了報復將家里的東西毀壞。

3、吸引大人注意。 當孩子感到寂寞或是受到冷落, 有時也會以摔東西來吸引別人對自己的關注。

4、動作還不協調。 小孩的動作發展還不很協調, 由于活潑好動, 但注意力又不能像成人那樣集中, 難免摔壞東西。

如何看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做父母的不應簡單地否定, 而應正確引導。 一般來說, 1-2周歲的孩子, 既沒有是非觀念, 也沒有道德標準, 更沒有價值觀念。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拆拆小玩具, 看起來是破壞, 其實是從中獲得了知識, 培養了探索精神, 有助于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當看到孩子將房間搞得一團糟, 玩具被拆得七零八落, 正丟在一旁, 家長要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他們善于觀察、勤于動手、樂于思考、敢于創造。

Advertisiment
當然孩子有時生氣, 會使性子, 發脾氣, 故意把東西弄壞。 大人對這種破壞性行為, 要堅決制止, 而且要弄清孩子不高興的大兵團, 有針對性的教育。

家長要慢慢引導孩子建立什么東西可以碰, 什么東西不可以碰的概念。 比如他可以玩一個小皮球、擺弄一個大水桶, 但他不可以把筆記本電腦當玩具, 不然會有大麻煩。 同時, 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組合式的玩具, 鼓勵他嘗試組合不同的造型。 為了避免發生意外, 孩子手里的東西要少棱角且質量好。

推薦閱讀:我家的敗家寶寶 教育孩子要避免三多一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