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頑皮寶寶 家庭教育如何是好?

家有頑皮兒童怎麼辦, 這時候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要了。 頑皮兒童身上蓄積著強大的爆發性能量, 就像是一座活躍的“火山”, 這種天賦的能量既可以轉化為破壞力, 也可以昇華為創造力。 家長對這些蓄勢待發的能量不應該過分約束, 而要順勢引導、加以集聚化, 制定一個有效的兒童家庭教育策略, 使其指向一個明確的目標。

家有頑皮寶寶, 如何是好?
策略一: 穩定“小火山”――理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兒童知識經驗增長、個性和獨立性發展的必然表現。 每個兒童都會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現出逆反心理。
Advertisiment
研究發現, 5%~15%的學齡兒童都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徵兆。 有逆反情緒的孩子通常表現出: 頻繁地大發脾氣; 與父母過度爭吵; 明顯地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和原則; 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 卻責怪他人; 頻繁發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對抗與敵視的行為。 而頑皮兒童的逆反心理較之一般兒童表現得更為突出, 這其中既有頑皮兒童的個性原因, 也有一些累積的教育原因。 倘若順應他們的心理特點, 持冷靜、民主的態度, 則“頑童”再“頑”也可轉化。
1、設定自由與紀律的合理界限, 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頑皮兒童的性格中天生就包含著冒險、好奇心重、好幻想等元素, 探索性模仿是其主要的行為特徵。 隨著年齡的增長、興趣愛好的逐漸擴展和模仿能力的增強,
Advertisiment
他們探求嘗試活動越來越多。 但是, 由於認知能力、自我制約力不強, 事事、時時容易“出格”, 衍生出大量的“搗蛋行為”、“惡作劇”。 因此, 過分的管束或者說過緊的制度框架其實利少弊多。 事實上, 把頑皮兒童管得太死反而會阻止他們從生活中汲取教訓。 蒙台梭利說過: “外部強迫的紀律, 不僅扼殺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 抑制了兒童的生命潛力, 窒息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且只能培養出反應遲鈍、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 ”同時, 正如羅素所說的, “兒童一旦受到某種壓制, 就會報之以仇恨。 而且一般說來, 如果他不能將自己的仇恨盡情地釋放出來, 那麼這種怒氣便鬱積在內心深處, 也許會沉入無意識之中,
Advertisiment
和那些各種各樣的奇怪東西混在一起, 伴其終生”。
對頑皮兒童的管理不是說要取消紀律約束, 而是粗放化, 可以由原來的嚴、細、多, 有層次地轉化為松、粗、少, 通過改變管理力度, 使他們好玩、好動的天性有一定的釋放空間, 更有利於調動其性格中的積極因素。
2、傾聽孩子的心聲, 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
頑皮兒童通常是活躍的、不穩定的, 衝突、破壞事件裡總有他們的身影。 而實際上, 兒童的淘氣有不少是出於好奇而並非出於惡意, 或者是一種表現欲的不恰當的宣洩, 其中也不乏“好心辦壞事”的現象。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 有意識地多創造一些讓孩子動手、動腦展示自己的機會, 讓他們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
Advertisiment
還可以杜絕他們用“嘩眾取寵”的方式來滿足積極向上的欲望。 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存在一種被肯定、被賞識、被尊重的強烈願望, 這種願望一旦得到滿足, 那些平時難以察覺的潛能就會被奇跡般地激發出來, 甚至取得令人難以想像的成功。 相反, 如果這種願望屢屢受挫, 或是一直受到壓抑, 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就極有可能化為烏有, 甚至引發種種悲劇。 適時的賞識可能會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 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家長要給孩子表達、表現的機會; 一味的責打、說教於事無補, 且容易觸發孩子的抵制情緒。 家長要探究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 避免製造一些“不白之冤”。 只有分析頑皮兒童的欲望, 傾聽孩子的心聲,
Advertisiment
深入瞭解孩子, 才能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 同時, 讓孩子學會合理地表達自己, 繼而領會、掌握與外界溝通的技巧, 這對於孩子成長為一個適應社會的人有著重要意義。 當然, 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用適當的批評來控制頑皮兒童的不良言行和欲望也是必要的。
逆反心理雖有妨礙兒童身心發展的一面, 但也有很多正效應, 並非一無是處。 逆反心理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敢求異、能創新等。 在某種程度上, 它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質的形成。 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壓抑、不滿意的時候, 敢於發作, 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 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 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 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 對於逆反心理不應是杜絕或是抹殺, 父母應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 並善加利用。
策略二:包容“小火山”――營造和諧的家庭生態環境
生態系統觀認為, 個體出生後就置身於不同的系統之中, 如家庭、幼稚園、學校、社區、社會。只有各個不同的系統結構皆能支援其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並能給予其生理及心理上的滿足感, 同時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各種交流均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 個體才能夠健康成長並適應社會。也就是說, 適應有賴於每一個系統介面包括個人、家庭、幼稚園、學校、社區、社會, 均能達到契合的狀態。然而, 大多數頑皮兒童的系統介面是不契合的, 系統“待遇”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不人道的: 在幼稚園、學校被老師嫌惡, 在同伴中被嘲笑, 在家裡受家長責駡, 甚至在社區裡也是人人厭惡。他們處在一種普遍不被接納甚至被排斥的境地, 因此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抗、敵對心理。如果任由孩子處在受排斥的地位, 往往會扼殺人才, 甚至會製造出反社會分子。有幾類家庭是產生頑皮兒童的“高危區”: 教育手段不得法, 溺愛或是簡單粗暴; 家長綜合素質較低, 輕視家庭教育; 家庭不和睦或單親家庭; 家長忙碌, 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家庭是離孩子最近的一個微系統, 家人是其最親密的重要“他人”。在這個系統裡, 父母親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家庭應致力於營造一個正態的、包容但不縱容頑皮兒童的精神家園,以化解、弱化由外在系統的排斥感所帶來的負面情緒, 使其產生歸屬感、安全感, 並處理好頑皮兒童在家庭中的合理地位以及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相諧的關係, 以維持其身心穩定、平衡, 讓孩子的心靈在更廣闊的空間自由飛翔。
策略三: 引導“小火山”――讓“小火山”的能量集中起來
1、加強正規體能鍛煉, 集聚身體“熱能”
頑皮兒童比一般兒童的平均睡眠時間要少, 並且精力旺盛。加強正規體育鍛煉, 可以有效預防、避免頑皮兒童多餘精力的不正當發洩以及可能帶來的危險行為, 化解頑皮兒童與環境不必要的衝突。同時, 發展一兩項體育特長, 也有利於兒童積極參與班級的集體活動, 消除其與集體之間的“心理鴻溝”。此外, 通過正規的體能鍛煉如球類運動等, 可以在遊戲中讓頑皮兒童習得一定的規則, 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頑皮兒童對紀律和制度的認識, 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家庭教育如何應對頑皮寶寶?
頑皮兒童一方面更讓家長勞心、勞神, 另一方面本身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闖禍受罰、學習落後等。“這孩子太痞了”之類的話, 是家長對頑皮兒童的最常見的評價, 這樣的話不僅讓孩子失去自尊, 而且使其自我概念裡增添了陰暗色彩。與之相反的是, 有的家長 ( 特別是母親) , 常常喜歡把自己淘氣孩子的“趣聞軼事”向他人如數家珍般一一道來, 有的家長甚至向孩子宣揚“淘氣即聰明”, 等等。這些行為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明顯的――孩子們會認為大人對他們的調皮搗蛋是全盤肯定乃至大加讚賞的, 由此對自己更加放任。頑皮是人類天性的一種, 只是在頑皮兒童的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家長對此應該持平靜、平和、平常的心態。只有在被寬容、被接納的基礎上, 頑皮兒童才能寬容地對待他人、悅納自我。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成人”, 然後才是“成才”。家長過高的期望與過低的評價, 都有可能對兒童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2、引導興趣方向, 集聚心理“熱能”
頑皮兒童身上破壞性與創造性同時兼備, 他們一般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以及奇妙的幻想、活躍的靈感、出色的動手能力。
但在沒有一個穩定的興趣愛好之前,這些心理特徵一般都指向于與成人期望相反的方向。如何將頑皮兒童天賦的能量集中引到健康、正規的管道, 是幼稚園、學校的責任, 更是家長的責任。
頑皮兒童的興趣和普通孩子有著很大的差異。一般而言, 兒童的興趣和他們在幼稚園、學校或家庭裡接觸的事物有關, 一旦產生了其他的興趣, 也往往“時過境遷”, 非常容易轉移。但一些頑皮兒童對功課之外的事情備感興趣, 常常發展到如癡如醉的地步, 這完全可能是他們日後走向事業成功的起點。此外, 頑皮兒童的興趣也較一般兒童更為廣泛, 但這往往又限制了他們在某一領域縱深發掘的可能性。
家長應該用心觀察頑皮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 掌握他們的性格特徵, 並加以正確引導。有時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往往未必就是孩子的理想。很多家長認為發展興趣愛好只包括一些正規的訓練, 如鋼琴、書法、繪畫、武術、圍棋之類的學習, 而把真正吸引孩子的遊戲排除在外, 甚至認為“玩”是不務正業, 這是錯誤的認識。其實玩之于孩子, 尤其是頑皮兒童, 是一種必需的生活方式, 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加德納認為, 兒童的智慧不是單一的, 而是多元的, 每個人的智慧結構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家長應該準確分析自己孩子智慧的真正優勢, 從而因勢利導, 因材施教。
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是, 很多頑皮兒童測出的智力水準都是優秀或者極優秀的, 但這往往也成為他們刻苦學習或理解高深知識的障礙。一方面, 他們由於平時習慣了輕鬆地掌握知識, 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 一遇困難就容易厭煩, 不肯下苦功夫。因此, 頑皮兒童容易養成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另一方面, 頑皮兒童多數精力太旺盛、注意力過於分散, 雖然思維活躍、反應快, 但同時思維的持續性也較短,這也對其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 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興趣愛好, 對頑皮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要的。
小編總結:家有頑皮兒童,家庭教育很煩惱?是的,每個小孩的表現都不一樣,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也要根據孩子的個性而定哦!對於頑皮小孩,我們需要更多的耐性,陪同他們一起快樂成長。 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 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 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 對於逆反心理不應是杜絕或是抹殺, 父母應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 並善加利用。
策略二:包容“小火山”――營造和諧的家庭生態環境
生態系統觀認為, 個體出生後就置身於不同的系統之中, 如家庭、幼稚園、學校、社區、社會。只有各個不同的系統結構皆能支援其成長和發展的需要, 並能給予其生理及心理上的滿足感, 同時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各種交流均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 個體才能夠健康成長並適應社會。也就是說, 適應有賴於每一個系統介面包括個人、家庭、幼稚園、學校、社區、社會, 均能達到契合的狀態。然而, 大多數頑皮兒童的系統介面是不契合的, 系統“待遇”是不理想的,甚至是不人道的: 在幼稚園、學校被老師嫌惡, 在同伴中被嘲笑, 在家裡受家長責駡, 甚至在社區裡也是人人厭惡。他們處在一種普遍不被接納甚至被排斥的境地, 因此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抗、敵對心理。如果任由孩子處在受排斥的地位, 往往會扼殺人才, 甚至會製造出反社會分子。有幾類家庭是產生頑皮兒童的“高危區”: 教育手段不得法, 溺愛或是簡單粗暴; 家長綜合素質較低, 輕視家庭教育; 家庭不和睦或單親家庭; 家長忙碌, 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家庭是離孩子最近的一個微系統, 家人是其最親密的重要“他人”。在這個系統裡, 父母親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家庭應致力於營造一個正態的、包容但不縱容頑皮兒童的精神家園,以化解、弱化由外在系統的排斥感所帶來的負面情緒, 使其產生歸屬感、安全感, 並處理好頑皮兒童在家庭中的合理地位以及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相諧的關係, 以維持其身心穩定、平衡, 讓孩子的心靈在更廣闊的空間自由飛翔。
策略三: 引導“小火山”――讓“小火山”的能量集中起來
1、加強正規體能鍛煉, 集聚身體“熱能”
頑皮兒童比一般兒童的平均睡眠時間要少, 並且精力旺盛。加強正規體育鍛煉, 可以有效預防、避免頑皮兒童多餘精力的不正當發洩以及可能帶來的危險行為, 化解頑皮兒童與環境不必要的衝突。同時, 發展一兩項體育特長, 也有利於兒童積極參與班級的集體活動, 消除其與集體之間的“心理鴻溝”。此外, 通過正規的體能鍛煉如球類運動等, 可以在遊戲中讓頑皮兒童習得一定的規則, 在潛移默化中強化頑皮兒童對紀律和制度的認識, 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家庭教育如何應對頑皮寶寶?
頑皮兒童一方面更讓家長勞心、勞神, 另一方面本身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闖禍受罰、學習落後等。“這孩子太痞了”之類的話, 是家長對頑皮兒童的最常見的評價, 這樣的話不僅讓孩子失去自尊, 而且使其自我概念裡增添了陰暗色彩。與之相反的是, 有的家長 ( 特別是母親) , 常常喜歡把自己淘氣孩子的“趣聞軼事”向他人如數家珍般一一道來, 有的家長甚至向孩子宣揚“淘氣即聰明”, 等等。這些行為帶來的副作用也是明顯的――孩子們會認為大人對他們的調皮搗蛋是全盤肯定乃至大加讚賞的, 由此對自己更加放任。頑皮是人類天性的一種, 只是在頑皮兒童的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家長對此應該持平靜、平和、平常的心態。只有在被寬容、被接納的基礎上, 頑皮兒童才能寬容地對待他人、悅納自我。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成人”, 然後才是“成才”。家長過高的期望與過低的評價, 都有可能對兒童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2、引導興趣方向, 集聚心理“熱能”
頑皮兒童身上破壞性與創造性同時兼備, 他們一般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以及奇妙的幻想、活躍的靈感、出色的動手能力。
但在沒有一個穩定的興趣愛好之前,這些心理特徵一般都指向于與成人期望相反的方向。如何將頑皮兒童天賦的能量集中引到健康、正規的管道, 是幼稚園、學校的責任, 更是家長的責任。
頑皮兒童的興趣和普通孩子有著很大的差異。一般而言, 兒童的興趣和他們在幼稚園、學校或家庭裡接觸的事物有關, 一旦產生了其他的興趣, 也往往“時過境遷”, 非常容易轉移。但一些頑皮兒童對功課之外的事情備感興趣, 常常發展到如癡如醉的地步, 這完全可能是他們日後走向事業成功的起點。此外, 頑皮兒童的興趣也較一般兒童更為廣泛, 但這往往又限制了他們在某一領域縱深發掘的可能性。
家長應該用心觀察頑皮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 掌握他們的性格特徵, 並加以正確引導。有時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往往未必就是孩子的理想。很多家長認為發展興趣愛好只包括一些正規的訓練, 如鋼琴、書法、繪畫、武術、圍棋之類的學習, 而把真正吸引孩子的遊戲排除在外, 甚至認為“玩”是不務正業, 這是錯誤的認識。其實玩之于孩子, 尤其是頑皮兒童, 是一種必需的生活方式, 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加德納認為, 兒童的智慧不是單一的, 而是多元的, 每個人的智慧結構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家長應該準確分析自己孩子智慧的真正優勢, 從而因勢利導, 因材施教。
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是, 很多頑皮兒童測出的智力水準都是優秀或者極優秀的, 但這往往也成為他們刻苦學習或理解高深知識的障礙。一方面, 他們由於平時習慣了輕鬆地掌握知識, 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 一遇困難就容易厭煩, 不肯下苦功夫。因此, 頑皮兒童容易養成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另一方面, 頑皮兒童多數精力太旺盛、注意力過於分散, 雖然思維活躍、反應快, 但同時思維的持續性也較短,這也對其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 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興趣愛好, 對頑皮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要的。
小編總結:家有頑皮兒童,家庭教育很煩惱?是的,每個小孩的表現都不一樣,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也要根據孩子的個性而定哦!對於頑皮小孩,我們需要更多的耐性,陪同他們一起快樂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