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家有音樂小神童

音樂可以陶冶性情, 啟發智慧, 那麼, 當你想培養寶寶的音樂素養時, 該選擇什麼類型的音樂?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探索如何用音樂培養高智慧的寶寶, 即使寶寶不能成為小小莫札特, 也能從音樂中學會許多東西。

從胎兒時期開始, 寶寶就在媽媽肚子裡默默感受著這世界, 等他們出生後開始真正接觸世界時, 他們會用多重感官來學習、認識世界。 對寶寶而言, 音律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也最有幫助。 因此, 許多給嬰幼兒設計的玩具, 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 這種美妙的聲音讓幼兒不會輕易厭倦這個玩具,

Advertisiment
而且, 在不知不覺中, 你會發現, 寶寶會開始哼著不成調的旋律了, 這表明他們源源不絕的學習能力已經被啟動了。

音樂啟蒙應始於胎教

音樂智慧的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家長都知道, 培養寶寶的音樂智慧, 需從小開始。 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合適的音樂環境, 讓他從小耳濡目染, 感受音樂動聽的旋律, 這對他形成良好的人格益處多多。 那什麼時候才是開啟寶寶音樂智慧最恰當的時機?人類從有生命開始, 便能自然地與音樂、律動產生關係。 一般胎兒在6~7個月大時, 開始對聲音有所反應, 因此建議懷孕的媽媽們可以用唱歌、律動和聽音樂等方式培養胎兒的音樂能力, 來增強胎兒的音樂感覺。

Advertisiment

聽音樂的寶寶的感官開發比較早, 語言發展也會比較早, 同時寶寶的性格會比較大方、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且能清楚分辨音樂品質的好壞, 這對其成長後的音樂審美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嬰兒剛出生時的音樂感覺是最高的, 加拿大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 母親如果一邊哼歌一邊搖晃著嬰兒, 不但讓嬰兒覺得有趣好玩, 且感受節奏的過程也有助於培養嬰兒大腦的節奏感;而哼歌時的搖晃或跳動, 是在設定寶寶的感官系統。 父母搖晃寶寶的早期經驗, 對寶寶未來的學習很重要, 如果在這個時期給予寶寶正確的訓練, 就能增強嬰兒的音樂感覺。

依成長發育選擇音樂類型

不同類型的音樂, 寶寶聽了會有不同的反應,

Advertisiment
清脆或活潑的音樂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 而輕柔的音樂可讓寶寶安然入睡。 在寶寶出生5~6個月時, 如果給他聽音樂, 他已經會試著去尋找音源了。

那麼如何選擇樂曲作為啟發孩子的工具?怎樣依照寶寶成長發育的階段, 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來提升寶寶的音樂智慧呢?

0~1歲

1個月大 有分辨不同頻率的能力。

3~4個月大 開始會發出咕咕聲與有目地的聲音。

5個月大 對旋律、內容不同的節奏, 能顯示其敏銳度。

6個月大 能成功配對出特殊的音調。

半歲前

聲音:“聲音傳感”時期。

動作:重複性動作。

表情: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反應, 比模仿更容易出現。

寶寶的感官尚未完全啟發, 因此音樂教育活動主要以“聽”為主, 這時選擇什麼樣的音樂,

Advertisiment
或用哪種方式給孩子聽音樂, 家長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曲風對比較明確 選擇音樂時, 音樂元素的“高低”、“強弱”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嬰兒的喜好程度為先 家長並非一定要為了培養寶寶的氣質而選擇古典音樂或者高雅音樂, 其實, 具有文化性或鄉土性的音樂, 也是不錯的選擇, 英文歌、兒歌, 或是特殊樂器所彈奏的音樂(如陶笛、二胡), 這些對培養寶寶的音樂智慧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你甚至可依照嬰兒的喜好, 選擇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音質和音量 音響要清晰、純淨、好聽, 音量要適中、稍弱。

聽音樂的時長 每次聽音樂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樂 可以分為起床、洗漱、吃飯、遊戲、睡眠, 依不同場合放不同類型的音樂。

Advertisiment
如當寶寶情緒煩躁不安時, 可以放一些親切、活潑、有趣的音樂, 説明他穩定、調劑情緒;當寶寶玩得很興奮, 但已經到了睡覺時間時, 可以讓寶寶聽安靜、柔和的搖藍曲。

變換音樂的頻率不要太快 配合孩子生活的音樂曲目, 在1~2個月內最好相對穩定, 讓寶寶聽同一組音樂, 讓孩子有一個感受、記憶音樂的過程。

1~2歲

聲音:能聽到不同的聲音, 並能利用拿到的東西製造聲音。

動作:對節奏性或旋律性強的音樂有明顯的反應。

此時幼兒開始學習說話、走路, 因此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可以拓寬一些。

選擇節奏鮮明、短小活潑的樂曲 帶著孩子隨音樂節奏做拍手、招手、擺手、點頭等動作, 接著逐步增加踏腳、走路等動作。 寶寶手部動作發展比腳部要早、快且靈活。因此,先讓孩子隨音樂節奏練習手的動作,然後再練習踏腳、走步等腳的動作。練習手、腳動作的合拍、協調,可以感知音樂節奏的快樂,發展孩子手腳動作的靈活、協調、優美。

教孩子唱兒歌 也可以拍著節奏念歌詞,在寶寶已經會說歌詞的基礎上,讓寶寶隨家長學唱適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長的歌聲和伴隨孩子歌唱的樂器一定要音調準確,否則不準確的歌聲和樂聲可能造成孩子將來“五音不全”。

2~3歲

2歲

語言:只能用單個詞表達意思。

動作:經常通過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意識和聽覺,且能用所觸及到的物體製造各種聲音。

協調性:注意力簡單、有限,通常不能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體和感情上依賴成年人。

歌唱:喜歡唱歌,常常對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較強的“複製”能力。

節奏:積極地去反應節奏明顯的音樂。

聽覺:鮮明生動,有特點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記憶。

3歲

語言:詞語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發展。

歌唱:能完整準確地唱一首歌。

節奏:能理解音樂拍子和動作之間的關係。

動作:越來越協調,也不斷增加控制節奏的反應能力。

 

此時幼兒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選擇的歌曲應容易讓孩子理解、感受,並易演唱。

1 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謠為佳。

2 歌詞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為宜。

3 歌曲篇幅短、節奏簡單、易唱、音域在6度以內最好。

4 歌詞簡練、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優美、動聽、能表達孩子的情趣。

歌曲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興趣發展,對於好歌,孩子會曲不離口。對幼兒來說,音域廣、定調過高或過低、節奏複雜、內容情緒難以理解的歌曲,對孩子的歌唱並沒有幫助。難唱的歌曲會使孩子的嗓子疲勞,並會損傷孩子的嗓音。讓孩子唱他們難以理解的歌曲,會破壞孩子的歌唱心理,誤認為唱歌可以有聲無情,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麼。

如何讓寶寶快樂學音樂?你可以試試下列方式:

購買一些簡單的小樂器 如鈴鼓、木魚、響板等,也可以在家中自己製作簡單的小樂器,只要能讓孩子敲敲打打,任何樂器都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用鈴鼓、沙球等敲擊其他樂器 你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敲,讓寶寶感受音樂的節奏。

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學習 家長除了正式對嬰兒進行音樂培養以外,還可於其他時間進行,

如洗澡、出遊時。

多配合教具使用 嬰兒以感覺探索居多,除了以聽覺、動覺、身體觸覺刺激嬰兒外,家

長也可針對所教學的內容設計教具,通過實物、照片的配合,讓嬰兒間接理解歌詞的內容,教具可包括動物或人物手偶、食物、照片等。

親子一起學音樂

以下將介紹幾種遊戲,説明你啟發寶寶的音樂智慧,讓寶寶在玩耍中培養音樂智慧。

童歌教唱篇

【活動一】

適合年齡:0~6個月

方式:小腳小手做運動

教具:音磚、響板、鈴鼓

歌曲:三輪車

| 1 1 2 3 | 5 5 3 | 5 5 6 7 | 1 1 5 |

三輪 車 跑 得 快 上面 坐個 老太 太

| 1 1 6 5 | 3 6 5 3 | 1 2 3 | 5 6 5 | 3 2 | 1 - ||

要五毛阿 給一 塊 你 說 奇 怪 不 奇 怪

活動過程:

1 請照顧者協助寶寶以手當三輪車的踏板,隨著音樂的速度轉動。

2 教熟悉後,請寶寶躺在地板上,照顧者將寶寶的腳調整成屈膝,配合歌曲的速度做采腳踏車的樣子。

【活動二】

適合年齡:6個月~1歲

方式:歌唱+律動

歌曲:一個拇指動一動

| 1 1 1 1 1 1 5 | 3 3 3 3 3 3 1 |

一個 拇 指 動 一 動, 一 個 拇 指 動 一 動,

| 5 5 5 5 5 1 5 4 | 3 2 1 - ||

大家 唱 歌 大 家 跳 舞, 真 快 樂!

活動過程:

1 家長協助幼兒依據歌詞內容做活動。

2 較熟悉後,可替換成“一隻手臂甩一甩”、“兩隻小腳跳一跳”。

【活動三】

適合年齡:1~2歲

方式:念童謠

翹翹板,真好玩,你上天時我落地;小小朋友不淘氣。

翹翹板,真好玩,你落地時我上天;小小朋友不翻臉。

動作指導:

1 請照顧者以面對面的方式抱著寶寶,輪流做高低的動作。

2 請照顧者抱起嬰兒或放低嬰兒。

教具:木枕(塊狀木頭)、小鐵琴、鈴鐺、三角鐵、木棍

活動過程:

1 第一次念歌謠時,照顧者可有韻律地做活動。

2 照顧者可一邊念歌謠,一邊用各種樂器敲打節奏。

3 在熟悉念歌謠的方式與節奏拍打後,做出動作。

寶寶手部動作發展比腳部要早、快且靈活。因此,先讓孩子隨音樂節奏練習手的動作,然後再練習踏腳、走步等腳的動作。練習手、腳動作的合拍、協調,可以感知音樂節奏的快樂,發展孩子手腳動作的靈活、協調、優美。

教孩子唱兒歌 也可以拍著節奏念歌詞,在寶寶已經會說歌詞的基礎上,讓寶寶隨家長學唱適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長的歌聲和伴隨孩子歌唱的樂器一定要音調準確,否則不準確的歌聲和樂聲可能造成孩子將來“五音不全”。

2~3歲

2歲

語言:只能用單個詞表達意思。

動作:經常通過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意識和聽覺,且能用所觸及到的物體製造各種聲音。

協調性:注意力簡單、有限,通常不能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體和感情上依賴成年人。

歌唱:喜歡唱歌,常常對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較強的“複製”能力。

節奏:積極地去反應節奏明顯的音樂。

聽覺:鮮明生動,有特點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記憶。

3歲

語言:詞語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發展。

歌唱:能完整準確地唱一首歌。

節奏:能理解音樂拍子和動作之間的關係。

動作:越來越協調,也不斷增加控制節奏的反應能力。

 

此時幼兒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選擇的歌曲應容易讓孩子理解、感受,並易演唱。

1 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謠為佳。

2 歌詞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為宜。

3 歌曲篇幅短、節奏簡單、易唱、音域在6度以內最好。

4 歌詞簡練、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優美、動聽、能表達孩子的情趣。

歌曲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興趣發展,對於好歌,孩子會曲不離口。對幼兒來說,音域廣、定調過高或過低、節奏複雜、內容情緒難以理解的歌曲,對孩子的歌唱並沒有幫助。難唱的歌曲會使孩子的嗓子疲勞,並會損傷孩子的嗓音。讓孩子唱他們難以理解的歌曲,會破壞孩子的歌唱心理,誤認為唱歌可以有聲無情,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麼。

如何讓寶寶快樂學音樂?你可以試試下列方式:

購買一些簡單的小樂器 如鈴鼓、木魚、響板等,也可以在家中自己製作簡單的小樂器,只要能讓孩子敲敲打打,任何樂器都能引發孩子的興趣。

用鈴鼓、沙球等敲擊其他樂器 你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敲,讓寶寶感受音樂的節奏。

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學習 家長除了正式對嬰兒進行音樂培養以外,還可於其他時間進行,

如洗澡、出遊時。

多配合教具使用 嬰兒以感覺探索居多,除了以聽覺、動覺、身體觸覺刺激嬰兒外,家

長也可針對所教學的內容設計教具,通過實物、照片的配合,讓嬰兒間接理解歌詞的內容,教具可包括動物或人物手偶、食物、照片等。

親子一起學音樂

以下將介紹幾種遊戲,説明你啟發寶寶的音樂智慧,讓寶寶在玩耍中培養音樂智慧。

童歌教唱篇

【活動一】

適合年齡:0~6個月

方式:小腳小手做運動

教具:音磚、響板、鈴鼓

歌曲:三輪車

| 1 1 2 3 | 5 5 3 | 5 5 6 7 | 1 1 5 |

三輪 車 跑 得 快 上面 坐個 老太 太

| 1 1 6 5 | 3 6 5 3 | 1 2 3 | 5 6 5 | 3 2 | 1 - ||

要五毛阿 給一 塊 你 說 奇 怪 不 奇 怪

活動過程:

1 請照顧者協助寶寶以手當三輪車的踏板,隨著音樂的速度轉動。

2 教熟悉後,請寶寶躺在地板上,照顧者將寶寶的腳調整成屈膝,配合歌曲的速度做采腳踏車的樣子。

【活動二】

適合年齡:6個月~1歲

方式:歌唱+律動

歌曲:一個拇指動一動

| 1 1 1 1 1 1 5 | 3 3 3 3 3 3 1 |

一個 拇 指 動 一 動, 一 個 拇 指 動 一 動,

| 5 5 5 5 5 1 5 4 | 3 2 1 - ||

大家 唱 歌 大 家 跳 舞, 真 快 樂!

活動過程:

1 家長協助幼兒依據歌詞內容做活動。

2 較熟悉後,可替換成“一隻手臂甩一甩”、“兩隻小腳跳一跳”。

【活動三】

適合年齡:1~2歲

方式:念童謠

翹翹板,真好玩,你上天時我落地;小小朋友不淘氣。

翹翹板,真好玩,你落地時我上天;小小朋友不翻臉。

動作指導:

1 請照顧者以面對面的方式抱著寶寶,輪流做高低的動作。

2 請照顧者抱起嬰兒或放低嬰兒。

教具:木枕(塊狀木頭)、小鐵琴、鈴鐺、三角鐵、木棍

活動過程:

1 第一次念歌謠時,照顧者可有韻律地做活動。

2 照顧者可一邊念歌謠,一邊用各種樂器敲打節奏。

3 在熟悉念歌謠的方式與節奏拍打後,做出動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