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有差生,千萬別揠苗助長,小心讓孩子陷入恐慌!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長中把最大的潛能發揮好, 走上更寬廣的平臺, 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可是, 怎樣才是正確的讓孩子一步一步朝著最優秀的自己靠近呢??孩子和成人一樣, 內心都有三種感受區域, 分別是舒適區, 挑戰區, 還有恐慌區。

舒適區:這個是孩子最喜歡的區域, 在這個區域裡, 孩子有安全感, 不會有壓力。 可是長期呆在舒適區裡, 容易懶惰不願意思考, 不上進, 不夠自信, 更別說會使出全力了。

挑戰區:就是高於孩子現有的水準區域, 比如孩子平時考試都有九十分左右, 你鼓勵他再努力一把爭取九十八分,

Advertisiment
他覺得跳一跳就能夠得著。 看得見希望比較有信心, 不會有太大壓力, 有衝勁。 這時候家長再使把力推一推, 孩子就會積極主動, 躍躍欲試, 全力以赴, 充分發揮實力, 很有可能達到最好狀態。

但是, 千萬要記得不能太著急, 不能揠苗助長, 否則, 一不小心就誤入了恐慌區。

什麼是恐慌區?就是讓孩子感受到了無法戰勝的壓力, 比如說孩子平時考試都是六十分左右, 如果你非要他一下子拿九十五分以上, 因為欠下的帳太多, 他一下子沒有那個能力補上去。 在重壓下都會緊張, 會沒有信心, 更容易出錯, 弄不好可能會比以前更差, 這時候如果家長再責駡, 打擊, 很容易讓孩子崩潰。

千萬別高估了孩子的承受力,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期望值超出了他努力的範圍, 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時, 他會恐懼, 害怕, 會有很重的負罪心理。

誤入恐慌區, 無法戰勝而退後到舒適區的人, 很容易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 從此, 他對跳出舒適區會恐慌。

所以, 身為父母無論何時何地, 都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 愛能讓孩子心裡踏實, 愛才是他們保護傘。

每個孩子的性格, 接受能力都會有差異, 同時,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沒有幾個孩子會主動想要跳出舒適區的,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來推動他, 幫助他。

首先要讓孩子主動明白一個道理, 玩可以, 但是學習卻是他的天職, 只有兩者合理安排, 才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也要讓孩子懂得, 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你不努力, 不積極, 不主動, 沒有人會停下來等你, 守護著你。 你原地踏步, 只會離那些積極向上的人越來越遠, 等距離得太遠, 自己都會放棄。

孩子很反感家長一天到晚就講那些破道理, 從幼稚園講到小學, 再到初中, 估計沒有幾個孩子不反感的。 隨著孩子成長, 家長的道理遠遠沒有他自己感受重要, 能引導他積極向上的不是真理, 而是他自己的感受。

要鼓勵孩子從舒適區跳入挑戰區, 首先要孩子自己明白挑戰區就在現有的水準之上, 但是並不遙遠, 跳一跳是可以摸得著的。 只有自己努力, 積極, 很有機會和優秀人的肩並肩。 只有孩子心態擺正了, 就不會有太大壓力, 會全力以赴, 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也可以更好,

Advertisiment
更優秀的時候, 就會更積極向上了。

一:父母要鼓勵孩子走出舒適區, 進入挑戰區。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沒有幾個孩子會主動想要跳出舒適區的,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來推動他, 幫助他。

我大兒子在上小學時, 可能是我們對他的成績不是很在意, 他也一直保持著中上, 跟得上不掉隊, 毫無壓力。 我比較重視行為習慣和學習態度。 從小他也知道該玩時我從不反對, 但是該學習時就必須專心。 從二年級開始, 他基本就能獨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幾乎沒有出現做三分鐘作業就喝水, 上廁所, 吃點東西, 大喊這題不會那題太難, 玩玩其他。

雖然成績不頂尖, 可是兒子卻一直是老師的小幫手, 對同學有愛,

Advertisiment
重責任, 守規矩, 很受老師和同學喜愛, 左鄰右舍也經常誇獎他。

小升初時, 第一次遇到了挫折, 他參加了一所很不錯的中學考試, 自己還是很有信心的, 可是在查分數那天, 我是淩晨兩點第一時間查閱的分數, 當時我就趴在電腦桌上大哭, 不是因為分數不理想, 而是擔心兒子承受不了, 會嚴重打擊他的自信。

第二天早上, 兒子自己查閱了分數, 他非常的平靜, 照常是吃完飯就讓我送他去學校, 從家裡到車上, 再到校門口, 他一句話也沒有說, 我卻因為他的懂事心疼死了, 但我知道這時候鼓勵和寬慰的話都不宜多說, 讓他先自我調節一下更好。

那一段時間, 我和他爸爸到處托人, 哪怕出錢都還是希望孩子能進去那所中學, 我們還商量好了,無論如何都不能給孩子壓力,不許跟他提起這件事事情,尤其是花錢,不能給他造成任何的壓力。

兒子比我們想像中堅強,他主動跟我們談了一次: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再為了我的事情而奔波了,就算你們花錢搞定了我也不去,我會去分配的學校好好讀,給我三年時間,我一定考回來,而且會考得更好。

兒子這麼懂事,我們當然會遵從他的意願。

事實證明,適當的讓孩子有挫折,有壓力,會鞭策他更努力向上。

初中開始,兒子一直在進步,雖然還不是最拔尖,可綜合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班主任多次把他當成了鼓勵其他同學,今年暑假前,班主任送給了孩子一段話:

“我所欣賞的不是你那優異的成績,而是你對學習的態度,毅力和積極,還有恒心,不怕挫折,敢於挑戰困難。學習都會越來越枯燥無味,很多有能力的孩子不是輸在成績上,而是沒有恒心和毅力。只要你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即使上不了最好的大學,也絕不會差到那裡去。”

這番話是對兒子最大的肯定和認可,是無法用物質來衡量的。

今年初三,學校重新分配了班級,兒子有幸進入了尖子班,他自己也知道在班級裡成績是中等的,而且全部都是優秀生,沒有幾個是不努力的,只有更努力,才不會掉隊。

恰恰因為都是尖子生,理解能力強,老師講課不僅速度快,對學生也不會有太大要求。這時候拼的就是自覺性了。兒子很清楚一個優秀的學生不能有任何的偏科,一旦偏科就容易掉隊,主動買了很多課本輔助資料,尤其是對於比較弱的科目,會主動的多去複習,找方法。

初三的第一次段考,兒子有了飛躍的進步,無論是級排名還是班排名都進步非常大。雖然這只是一次小小的段考,根本說明不了什麼,但是最少還是能明白一點,只要肯努力,原來離更優秀的人會那麼近,無形中會更有衝勁和信心,會更好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水準。

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進入挑戰區,家長特別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把目標分成階段性的,一步步朝上爬。當孩子通過努力和勤奮穩步達到小目標時,他就會越來越自信,主動接受一些新的挑戰,突破自我,朝著終極目標靠近。

在一路陪著兒子成長中,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不給他壓力,考得好也在情理中,考得不理想也不會太意外。因為我們的態度他才不會有壓力,會盡力去衝刺,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誰都懂,做為家長更要明白,只有一步步讓孩子往上爬,一點點的接近目標,他才會有信心。如果目標設得太高,無論怎麼努力也達不到,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二:挑戰區能鞭策孩子全力以赴,恐慌區卻有可能直接毀掉孩子,千萬不能讓孩子進入恐慌區。

很多時候,孩子害怕失敗是因為父母太過‘完美主義’,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他們就可能會恐慌,會覺得對不起家長,無形中增加壓力,也更容易出錯。

去年兒子班上開家長會,最後的環節是各個組向家長彙報小組的情況。我兒子是組長,他們組有一位同學學習很認真刻苦,成績算是中上游吧。每次稍微考得不好就會哭,初二的小男子漢當眾哭泣可想而知心理壓力有多重。兒子瞭解過同學哭泣的原因就是擔心沒有考到父母理想的成績,害怕父母失望。?

我兒子比較懂事為了照顧那位同學的面子,家長會結束後他主動叫上那位同學的媽媽到陽臺上單獨談了這個問題。令兒子驚訝的是,那位媽媽根本不知道他兒子有那麼大壓力,在她眼裡兒子很乖也很懂事,考試不理想時她都沒有埋怨兒子,只是和他一起討論哪裡出了問題,哪裡還要繼續努力。

兒子說當那位母親聽見自己孩子壓力那麼大時忍不住哭了,她用力捏住兒子的手說了很多,希望兒子能夠説明他孩子走出心理陰影,她和孩子爸爸也會注意。

那位母親走後,兒子跟我說了一句話:“她剛才用力捏住我手時,真的很大力,把我手都捏痛了。”可憐天下父母心!聽兒子說,從那次過後那位同學再也沒有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哭泣了。

這位母親還算幸運,能及時知道自己的錯誤。很多孩子因為高考中考失利走了極端的孩子,表面上都是孩子自己想不開或一時衝動,實則上都是父母期望太高才把孩子推向絕路。

前天才看到一句話‘使出吃奶的勁堅持努力而做到了,那是夢想;使出了吃屎的勁還是得不到,那就做夢。’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我們都清楚,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這個世界終究會有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無法得到的東西。?

所以,作為對孩子負責的家長,在孩子能力尚未達到時,不要經常讓他做一些他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這樣他會因為失敗而產生恐懼。

忘記了在那本書上看過一位母親鼓勵考試失敗的兒子‘人生就像比賽的淘汰制,永遠是把跑得最快的拉出來再跑,所以永遠是敗的人多,勝的人少,勝是偶然,敗是必然,沒什麼了不起,好好努力做自己就好!

愛孩子,就要多瞭解他,要用正確的方式説明他走出舒適區,敢於挑戰區,萬萬不要進入恐慌區。

我們還商量好了,無論如何都不能給孩子壓力,不許跟他提起這件事事情,尤其是花錢,不能給他造成任何的壓力。

兒子比我們想像中堅強,他主動跟我們談了一次: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再為了我的事情而奔波了,就算你們花錢搞定了我也不去,我會去分配的學校好好讀,給我三年時間,我一定考回來,而且會考得更好。

兒子這麼懂事,我們當然會遵從他的意願。

事實證明,適當的讓孩子有挫折,有壓力,會鞭策他更努力向上。

初中開始,兒子一直在進步,雖然還不是最拔尖,可綜合各方面都非常的優秀。班主任多次把他當成了鼓勵其他同學,今年暑假前,班主任送給了孩子一段話:

“我所欣賞的不是你那優異的成績,而是你對學習的態度,毅力和積極,還有恒心,不怕挫折,敢於挑戰困難。學習都會越來越枯燥無味,很多有能力的孩子不是輸在成績上,而是沒有恒心和毅力。只要你保持這樣的學習態度,即使上不了最好的大學,也絕不會差到那裡去。”

這番話是對兒子最大的肯定和認可,是無法用物質來衡量的。

今年初三,學校重新分配了班級,兒子有幸進入了尖子班,他自己也知道在班級裡成績是中等的,而且全部都是優秀生,沒有幾個是不努力的,只有更努力,才不會掉隊。

恰恰因為都是尖子生,理解能力強,老師講課不僅速度快,對學生也不會有太大要求。這時候拼的就是自覺性了。兒子很清楚一個優秀的學生不能有任何的偏科,一旦偏科就容易掉隊,主動買了很多課本輔助資料,尤其是對於比較弱的科目,會主動的多去複習,找方法。

初三的第一次段考,兒子有了飛躍的進步,無論是級排名還是班排名都進步非常大。雖然這只是一次小小的段考,根本說明不了什麼,但是最少還是能明白一點,只要肯努力,原來離更優秀的人會那麼近,無形中會更有衝勁和信心,會更好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水準。

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進入挑戰區,家長特別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把目標分成階段性的,一步步朝上爬。當孩子通過努力和勤奮穩步達到小目標時,他就會越來越自信,主動接受一些新的挑戰,突破自我,朝著終極目標靠近。

在一路陪著兒子成長中,我能做到的就是儘量不給他壓力,考得好也在情理中,考得不理想也不會太意外。因為我們的態度他才不會有壓力,會盡力去衝刺,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誰都懂,做為家長更要明白,只有一步步讓孩子往上爬,一點點的接近目標,他才會有信心。如果目標設得太高,無論怎麼努力也達不到,孩子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二:挑戰區能鞭策孩子全力以赴,恐慌區卻有可能直接毀掉孩子,千萬不能讓孩子進入恐慌區。

很多時候,孩子害怕失敗是因為父母太過‘完美主義’,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他們就可能會恐慌,會覺得對不起家長,無形中增加壓力,也更容易出錯。

去年兒子班上開家長會,最後的環節是各個組向家長彙報小組的情況。我兒子是組長,他們組有一位同學學習很認真刻苦,成績算是中上游吧。每次稍微考得不好就會哭,初二的小男子漢當眾哭泣可想而知心理壓力有多重。兒子瞭解過同學哭泣的原因就是擔心沒有考到父母理想的成績,害怕父母失望。?

我兒子比較懂事為了照顧那位同學的面子,家長會結束後他主動叫上那位同學的媽媽到陽臺上單獨談了這個問題。令兒子驚訝的是,那位媽媽根本不知道他兒子有那麼大壓力,在她眼裡兒子很乖也很懂事,考試不理想時她都沒有埋怨兒子,只是和他一起討論哪裡出了問題,哪裡還要繼續努力。

兒子說當那位母親聽見自己孩子壓力那麼大時忍不住哭了,她用力捏住兒子的手說了很多,希望兒子能夠説明他孩子走出心理陰影,她和孩子爸爸也會注意。

那位母親走後,兒子跟我說了一句話:“她剛才用力捏住我手時,真的很大力,把我手都捏痛了。”可憐天下父母心!聽兒子說,從那次過後那位同學再也沒有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哭泣了。

這位母親還算幸運,能及時知道自己的錯誤。很多孩子因為高考中考失利走了極端的孩子,表面上都是孩子自己想不開或一時衝動,實則上都是父母期望太高才把孩子推向絕路。

前天才看到一句話‘使出吃奶的勁堅持努力而做到了,那是夢想;使出了吃屎的勁還是得不到,那就做夢。’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我們都清楚,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這個世界終究會有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無法得到的東西。?

所以,作為對孩子負責的家長,在孩子能力尚未達到時,不要經常讓他做一些他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這樣他會因為失敗而產生恐懼。

忘記了在那本書上看過一位母親鼓勵考試失敗的兒子‘人生就像比賽的淘汰制,永遠是把跑得最快的拉出來再跑,所以永遠是敗的人多,勝的人少,勝是偶然,敗是必然,沒什麼了不起,好好努力做自己就好!

愛孩子,就要多瞭解他,要用正確的方式説明他走出舒適區,敢於挑戰區,萬萬不要進入恐慌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