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有學說話的萌寶 父母可別幫倒忙!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 讓孩子開口學說話是有很大學問的。 當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 爸爸媽媽可不要幫倒忙!

Advertisiment

寶寶到了牙牙學語的階段, 爸爸媽媽也開始賣力地對寶寶進行語言攻勢。 但也容易適得其反, 幫一些倒忙, 下面就看看爸爸媽媽們容易犯的錯誤:

1.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表現:寶寶指著水杯, 媽媽立即反應:“寶寶, 是要喝水嗎?媽媽給你拿。 ”寶寶連嘴皮子都不需要動。

害處:爸爸媽媽過度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 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 因為他不用說話, 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圖, 並達到他的要求, 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正確做法:當爸爸媽媽從寶寶的行為舉止中發覺寶寶想喝水時, 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杯, 他拿著空水杯, 想要得到水時, 會非常努力去說“水”。

2.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表現:“地上髒髒”、“寶寶, 吃飯飯啦”、“到時間睡覺覺了”等。

Advertisiment

害處:用疊詞和兒語說話是寶寶語言特定階段的表現, 有些家長卻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 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 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正確做法:當寶寶伸出雙手說, “媽媽抱抱。 ”媽媽就應該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 並說, “媽媽來抱寶寶了。 ”用正常的交流方式, 儘量縮短寶寶疊詞或兒話使用的時間。

3.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

表現:寶寶把“哥哥”說成了“蟈蟈”, 爸媽重複寶寶的錯誤語音, 甚至下次再碰到說“哥哥”的情況時, 父母也跟著寶寶說“蟈蟈”。

害處:如果父母將錯就錯學習寶寶的錯誤發音, 那麼寶寶就會得到錯誤暗示, 認為自己的發音是對的, 這種錯誤的發音可能會因此很長時間難以改變。

Advertisiment

正確做法:爸爸媽媽不要學寶寶的發音, 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 時間一長, 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 寶寶的發音自然會逐漸正確。

讓寶寶儘早說話的方法:

0-1歲階段語言訓練

(1)說給寶寶聽。 不會說話的寶寶能通過耳朵接受資訊,

Advertisiment
為他們日後的“說”打基礎。 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 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相應的動作傳達給寶寶, 孩子會對你的話很感興趣, 並試圖咿咿呀呀地表達。

(2)製造發聲的機會。 寶寶會用“咿、呀、哈、嗚”等聲音表達自己的願望, 這恰是培養寶寶模仿發音的好時機。 當他們表達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濕了時, 媽媽趁機替他把這些願望用簡單的詞語說給孩子聽, 然後等待寶寶的反應。 如此天天重複, 就等於在他的頭腦中強化了這些語言, 最終使孩子的語言模仿變得容易起來。

1-2歲階段語言訓練:

(1)多給予刺激促使孩子講話。 身邊物品, 是教育寶寶學習語言的好工具。 把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給寶寶看,

Advertisiment
告訴他這些東西的名稱、用途、形狀等等, 隨後再問問孩子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用途如何, 這不但能幫寶寶學到一些生活常識, 還能幫他積累新名詞, 促進語言的發展。

(2)滿足要求晚半拍。 寶寶想要某種東西, 往往盯著它或用手去抓。 這時媽媽不要馬上滿足他, 而是把它拿在手裡,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孩子說不好, 媽媽可以先做示範, 由寶寶“學舌”, 再把這些東西給孩子。

(3)重複說過的內容。 準備一套動物卡片, 在寶寶認識了其中的動物之後, 請他給媽媽講每張卡片上有什麼;也可借助簡單的圖畫書, 媽媽講頁、寶寶重複一遍, 然後再往下進行。 總之, 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開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