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益智“玩吧”DIY

春靈是一位有心的媽咪, 在育兒生活中總能找到一些樂趣, 並使寶寶受益多多。 你瞧, 她利用家庭這個溫馨的港灣, 開發出對2歲的寶寶早期啟蒙大有助益的“自由地”, 盡情地“玩吧”。

玩玩麵團巧巧手

讓寶寶把麵團揉成圓圓的, 然後再拉長, 擺出一條“蛇”狀。 給寶寶一把圓頭剪子, 剪下“蛇”的不同部位。 這會使孩子學習鍛煉手部肌肉, 並正確使用剪子。

故意說錯話

做出明顯的“愚蠢”的錯誤動作, 比如指著膝蓋說“這是我的鼻子嗎?”寶寶喜歡做這種傻事, 並因發現媽咪的錯誤而樂不可支。 通過各種“錯事”可鍛煉寶寶的聽覺、語言、情緒等。

Advertisiment

來個氣球網

用紙板或泡沫塑料板當網球拍, 把氣球吹鼓、系緊。 讓你的寶寶把氣球拍到空中並儘量不讓氣球落地, 這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軀體、肌肉及身體平衡能力的活動。 注意不要在附近放置已破裂的氣球, 防止寶寶撿拾吞咽。

杯子罐子配配對

將家中高的、矮的、玻璃制的、塑膠制的等不同材質、形狀的罐子或杯子收集起來, 讓寶寶根據其特徵不同做分類。 如果罐子是有蓋的, 可以將這些蓋子收起來, 讓孩子動動腦筋想想看, 如何將他們一一都配成對, 是一項很有趣的遊戲, 可以建立寶寶分類概念。

海綿做畫好開心

媽咪準備一塊海綿和一桶清水, 教寶寶怎樣把海綿弄濕, 把太多的水擠掉。 帶他到戶外,

Advertisiment
或是為他準備一個不怕被水弄濕的角落, 讓他隨意作畫。 寶寶可以試著畫橫線、斜線, 看到自己能用海綿畫出東西來, 可以帶給他很大的樂趣;他也可能對水桶和海綿更感興趣, 用海綿吸飽了水, 擠掉、再吸滿……

工具對碰對

寶寶的玩具滾到椅子底下, 他自己伸手夠不到時, 媽媽可以幫他的忙??不是去幫他撿起來, 而是給他一個工具去夠。 可以把他的玩具塑膠長刀交給他, 或是給他一根搔背用的瘙癢棒。 拿玩具給寶寶時, 媽媽可以把玩具放在桌上, 離寶寶遠些, 再放一把長木勺, 可以提醒他:“你可以用那把勺子把玩具撥過來。 ”

當寶寶在收拾滿地的玩具時, 媽媽可以教他把玩具收拾起來, 放在小卡車或是小木桶等容器裡,

Advertisiment
再送到玩具箱中。 這樣可以教給寶寶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排棋子比賽

媽媽可以自己畫一個方格棋盤, 然後和寶寶相對而坐。 決定個人棋子的顏色, 開始遊戲??從預備起的信號開始, 媽媽和寶寶便把自己的棋子一顆顆地排成一行。 等媽咪說“停”的時候, 都要停止手上的動作, 然後看看誰排的比較多(能夠讓寶寶數出來更好)。 在數之前, 媽咪不妨故意說:“好象寶寶多一些。 ”這樣可以加深寶寶對“數”的認識以及概念的理解。

找找蠟燭

媽咪用泡沫塑料製作生日蛋糕一塊, 找來生日蠟燭5支。 拿出“生日蛋糕”, 媽媽說:“今天娃娃過生日, 我給他買了蠟燭, 請寶寶看看有多少支, 有幾種顏色?”媽媽邊說邊把蠟燭插在蛋糕上。 接著媽媽又拿出一個娃娃,

Advertisiment
說:“小紅來了, 她想要一支蠟燭玩。 ”媽媽用身體擋住寶寶視線, 很快拿走一支蠟燭, 然後問寶寶:“小紅剛才拿走的是什麼顏色的蠟燭?”此遊戲幫助寶寶發展記憶力及注意力。

過過角色癮

如果寶寶對某本童話書裡的主角或是動畫片裡的某一人物感興趣時, 不妨給寶寶做些簡單的道具, 鼓勵他去扮演他喜愛的角色, 同時媽咪也參與到這個遊戲中。 通過簡單的對話與動作, 教給寶寶一些知識, 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 聞村
採編自搜狐女人頻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