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則

第一, 平等原則。

心理學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 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 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明辯是非, 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 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 必須服從自己。 這種觀念應該改變, 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 尊重原則。

我們尊重孩子, 孩子才能尊重我們, 有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 而不能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申辯一下, 否就對孩子大聲訓斥。 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

Advertisiment
沒有自己的觀點。

第三, 感情交流原則。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有書你讀, 有飯你吃, 有衣服你穿, 還想什麼?”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 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 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 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 長期下去, 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第四, 自由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 卻往往吃力不討好, 甚至引起悲劇。 應相信孩子的能力,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五, 統一原則。

家庭的教育要和學校統一, 否則孩子無所適從。 另外, 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觀念要一致, 否則孩子不知道聽誰的, 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第六, 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物件, 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 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不良的種子。

Advertisiment

第七, 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 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 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第八, 寬容原則。

人非聖人, 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 自然會經常犯錯誤。 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 大可不必“小錯大罵, 大錯木棒侍候“。

第九, 鼓勵原則。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便說:“是不是偷看來的?”當孩子成績差時又說:“你從來都是這樣差的。 ”儘管是很隨意的一句話, 卻大大傷害了孩子的心。 在家庭生活中, 應該多鼓勵孩子。

第十, 方法轉變原則。

教育方法要隨孩子的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改變。

總之, 不管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 只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 很愉快, 健康,

Advertisiment
樂觀, 他(她)富有愛心, 充滿信心, 對前途滿懷希望, 那麼, 你就是成功的家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