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應該如何正確懲罰孩子呢

家庭教育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事情, 犯錯了是否懲罰呢。

家庭教育父母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犯錯呢
到朋友家去玩, 主人家的小男孩很是可愛, 四歲多了, 有禮貌, 也很潑辣。
結果在吃飯的時候, 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孩子的母親端著飯, 來到客廳, 一一把飯放在茶几上, 接著打開電視, 調好頻道, 然後才把孩子叫了過來。 家長解釋說, 孩子必須一邊看著電視, 才能吃進飯去, 而且還要大人喂, 天天都要這樣。
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餵飯已經司空見慣了, 可是要看著電視吃飯, 不是沒有, 而是沒有像這個孩子那樣如此有規律的。
Advertisiment
大人無可奈何, 沒辦法, 總得讓孩子吃進飯去, 快讓他看吧!
我有點愕然, 很顯然, 家長採取了寬容的態度, 在這裡, 不談什麼溺愛了, 因為孩子已經出現了壞習慣。 毋庸置疑, 是家長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 家長沒有採取更為有效的方法。
我想, 問題的根本在於家長沒有進行適當的懲罰, 老覺得孩子還小, 不懂事, 甚至難免會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 慢慢地, 他就會好的。 其實不然, 正是因為一次一次的諒解, 可能會使這些小毛病, 逐漸發展成不良習慣, 甚至大的錯誤, 其後果是不容忽視的。
所以, 建議家長給孩子適當的懲罰, 就是說, 在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 及時給予制止或者警戒, 讓孩子引起注意和警惕,
Advertisiment
從而避免錯誤行為的重複發生。
現在家長的行為, 往往較為極端, 就是把對孩子的懲罰當成了體罰, 這樣做, 很可能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說, 運用懲罰教育是要講究策略的。
懲罰不能走極端
比如有的小朋友癡迷于動畫片, 這種誘惑是很難控制的, 可能演三個小時, 孩子也會看完。 可家長的態度大體是這樣的, 可以看, 但不能過長, 這是無可非議的。 有的家長的方式顯然過於極端, 發現孩子看得時間長了, 一怒之下, 關掉電視, 亂罵一通, 甚至罰孩子幾天不准看電視, 孩子的心情很不好。
其實這種問題很好解決, 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頻道, 規定看完了就結束, 這樣可以天天看, 只要家長堅守規定, 慢慢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Advertisiment
怕就怕家長沒有章法, 高興了讓孩子看一晚上, 不高興一點也不讓看, 如此變化無常, 孩子是不會掌握要領的。 一旦家長實施懲罰, 孩子堅決不會領情。
懲罰要迅速及時
現在的小朋友有許多“偷盜”行為, 這種現象大都是好奇心理引起的, 比如別的小朋友玩的東西, 他也想有, 於是就可能拿來玩玩;家裡有好吃的, 自己會控制不住, 會偷偷拿來吃, 甚至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 統統吃掉了。 其實, 孩子大都經不起誘惑, 他們的經歷還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 所以在佔有欲的驅使下, 他就會開動小腦筋, 想起小辦法。
一旦發生這種現象, 家長的懲罰一定要及時果斷, 馬上對孩子進行教育, 同時採取一些懲罰措施, 比如責令孩子歸還,
Advertisiment
一周不准吃零食等等, 目的就是讓孩子產生震撼作用。 如果說, 過了一段時間, 再跟孩子談論此事, 再去講道理, 孩子忘得也差不多了, 很可能, 孩子嬉皮笑臉, 跟沒事一樣。 說實話, 這時候, 家長再怎麼動粗動怒, 只能說一點效果也沒有。
懲罰要順其自然
有的小朋友壞毛病很多, 比如睡懶覺、不會穿衣服, 甚至偏食等, 大人要掌握基本要領, 不能一味地打罵, 因為這些生活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形成的, 這裡面有家長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 打和罵, 孩子也不一定會馬上變個樣, 所以家長完全可以放開手, 讓孩子自己出錯, 自己教育自己, 就是說, 順其自然。 比如說孩子睡懶覺, 可以有意識地讓他遲到幾次, 這樣孩子自己就著急了,
Advertisiment
比你一遍一遍叫他起床, 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 孩子願意吃肉,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不炒肉, 孩子不願意吃別的飯不要緊, 家長的心要狠一點, 孩子餓不死, 過幾天, 我想連豆腐他也會吃得很香。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家長在減少溺愛的同時, 一定要給孩子進行適當的懲罰教育, 剛柔結合, 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 吸取教訓, 從而改正錯誤, 完善自己, 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長。 (呂勝元)
家庭教育父母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多瞭解孩子與事情的發展, 懲罰不能走極端, 要多用一些好的事情來去與孩子講解。
(兼職編輯:黎展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