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家庭教育中的三應三忌原則

古有三字經, “養不教, 父之過;教不嚴, 師之惰”, 所以很多家長總認為嚴格就是好的。 而有的家長對孩子卻是百般遷就、溺愛, 讓孩子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 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

一.發現錯誤, 應放手嘗試, 忌大加譴責、恐嚇

失敗是成功之母, 失敗可以積累經驗教訓。

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 不失時機地大加譴責、恐嚇。 其實, 犯錯誤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這樣做常常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孩子們或因害怕受責備而不敢冒險, 失去學習新技巧的熱情和膽量;或產生反叛心理,

Advertisiment
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處理得當, 可以將犯錯誤轉變為絕好的學習機會。 所以, 當孩子自動想要嘗試新事物時, 大人就算已經預知會遭到失敗, 但仍應該讓孩子去試試看。

也就是讓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的滋味。 在有的家庭中, 當孩子在準備做新的嘗試時, 家長或是說當心啊……或者, 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了, 這樣既剝奪了孩子嘗試新事物、獲取新經驗的機會, 又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思維的發展。 因此, 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嘗試, 進一步獲取新的感性經驗。

二.發現優點, 應積極肯定, 忌抓著缺點不放

父母要有敏銳的目光, 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從而肯定、鼓勵他們。 對于事物的發展總有他的兩面性,

Advertisiment
父母的目光千萬不能停留在反面, 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優點。 記得有位老師在評價孩子的作品時, 說得非常精彩, 對每一幅畫都是持表揚肯定得態度, 當老師拿出一幅畫得亂七八糟畫, 老師看了看, 滿懷驚嘆地說:“大家看啊, 這幅畫, 他用了多少種顏色啊, 我們一起來數數…”我覺得所有的父母們都要向這位老師學習, 深入挖掘孩子的優點, 充分肯定孩子。 這樣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總是盯住孩子的缺點, 并翻來覆去地講這些缺點, 這樣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為, 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 父母甚為著急, 希望孩子改掉, 逢人便說:“這孩子只吃魚、肉、蛋,

Advertisiment
蔬菜不沾邊……這可怎么辦呢?”其實, 當著孩子的面數落缺點, 更會加劇他的缺點, 就會出現越管越糟的現象。

三.培養習慣, 應前后一致, 忌隨心所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 往往會制訂一些“規則”, 如:看電視不能超過半小時、晚上8:30前睡覺、上床后聽半個小時故事等等。 對于這些規則要保持前后一致, 不能一忙把什么都忘了。 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比如:

從表面上看, 這個媽媽似乎處理的很好, 兒子終于不來打擾媽媽了, 她也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但, 我們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在此過程中媽媽在使用負強化手段, 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打下了伏筆, 使他的行為也得到了鞏固, 當他下次想看“奧特曼”時, 第一反映就是圍著媽媽、煩媽媽。

Advertisiment

在家中所作的一些決定或叫規則, 所有的家庭成員也必須保持一致。 否則, 也會影響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如:兒子在幼兒園能自己進餐, 在家中卻不能, 每次都要奶奶喂。 媽媽很著急, 覺得這樣下去總是不好的。 于是, 決定從今天開始, 讓兒子自己吃飯。 到了晚餐時, 媽媽說:“寶寶長大, 能自己吃飯了, 是嗎?”寶寶點點頭。 由于習慣了有人喂, 所以寶寶吃得很慢, 奶奶幾次想要喂, 都被媽媽阻止了。 等大家都吃好了, 寶寶還沒吃好, 而且弄得滿桌都是, 奶奶再也看不下去了:“還小嗎, 才6歲, 喂喂也沒什么…”這次, 媽媽再也沒說什么。 這樣, 孩子的習慣不但沒有養成, 反而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試想:如果下次媽媽要再讓孩子自己吃的話,

Advertisiment
孩子肯定采取的是相同的措施:反正有人喂的嘛, 不急。

總之, 教育是需要嚴格的, 但更需要寬容。 在家庭教育中能注意以上三應三忌, 將會使您的孩子更加深刻的感到父母的疼愛、信賴和期待, 及對他們的尊重和肯定。 這將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開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