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學齡前兒童的早期教育

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迅速, 5-6歲時已能掌握二、三千個詞彙, 但由於急於表達自己的意思, 說話過快, 句子中又有許多新的、不熟練的詞彙, 所以常變得結結巴巴, 家長要鼓勵他們說慢些、清楚些, 對於孩子有條理的敘述應加以表揚, 隨著大腦語言中樞逐步發育成熟, 語言使用會逐漸流暢。

學齡前兒童已從完全受人照顧逐步向基本自我服務過渡, 逐步學會自己穿衣、穿鞋襪, 自己吃飯和盥洗, 自己控制大小便。 要鼓勵小兒獨立自主的活動, 不要嫌小兒動作笨拙而包辦代替。 學齡前兒童眼界開闊了, 想像力日益豐富,

Advertisiment
探索欲望十分強烈, 經常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變出來的?等問題, 對於兒童的好奇心應該給以滿足和誘導, 幫助兒童想像力、思考力的發展。 此期兒童一般以自我為中心, 情緒波動較大, 愛發脾氣, 容易形成任性、嬌縱的壞習慣。 成人要耐心教育, 循循善誘, 在兒童性格形成的初期就給以明確的是非觀念的教育, 以培養良好的品德和性格。

此期兒童的記憶基本上是無意識的、散漫的, 其特點是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相反, 家長花費很大氣力去教的東西不一定能記住。 到5-6歲時開始有意識記憶, 可以學習認字、算術, 為進入小學打下基礎。 因此對學齡前兒童記憶和思維的訓練要注意結合日常生活和觀察進行,

Advertisiment
多利用圖畫、橡皮泥、積木等遊戲進行訓練, 以提高興趣;而簡單的、強制性的記憶(如背誦詩歌等)並不恰當, 也不要把小學一年級的課本放在學齡前兒童來訓練, 以免造成對小學教學的干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