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嬰幼兒推拿 治療18種常見疾病

推拿是治療疾病的一種, 這種健康有益的推拿對嬰幼兒來說, 是不可多得的預防疾病高手。 推拿可以提升嬰幼兒抵抗力。 你可能還不知道嬰幼兒推拿還可治療18種常見疾病, 比如感冒、發熱、腹瀉、便秘等等常見疾病。  

由於寶寶腸胃功能發育未完善, 特別是嬰兒時期的寶寶, 因此特別容易因為各種刺激導致各種消化系統疾病, 如嬰幼兒腹瀉、嬰幼兒便秘、腹痛等病症。  

病症1:嬰幼兒腹瀉 

推拿位置:板門, 即手掌面大魚際平面。  

推拿方式:用拇指按揉板門稱為揉板門, 順時針、逆時針都可以。 從腕橫紋推向拇指根稱為橫紋推向板門,

Advertisiment
可以止吐。 反之, 稱為板門推向橫紋, 可以止瀉。  

功效:可健脾和胃, 消食導滯。 治療乳食停滯, 食欲不振。 主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曖氣等 。  

病症2:嬰幼兒便秘 

推拿位置:天樞, 即肚臍旁2寸(約一指)的地方, 左右各一個。  

推拿方式:用食指和中指分別點按在兩側的天樞穴, 輕輕的按揉, 揉50~100次。  

功效:可疏導大腸, 理氣消滯。 臨床上常用治療消化系統疾患。 主治腹瀉、腹脹、腹痛、便秘, 消化功能紊亂。  

病症3:腹脹、嘔吐 

推拿位置:手陰陽, 即掌側腕橫紋。 又稱大橫紋。 橈側(拇指側)為陽池, 尺側(小指側)為陰池。  

推拿方式:兩拇指自掌側腕橫紋中央(總筋穴)向兩旁分推, 稱分推大橫紋, 又稱分手陰陽、分陰陽。  

功效:可平衡陰陽, 調和氣血,

Advertisiment
行滯消食。 主治寒熱往來, 腹脹、腹瀉、嘔吐、食積、煩躁不安等症狀。  

病症4:腹脹、疳積 

推拿位置:四橫紋, 即手掌面, 食、中、無名、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推拿方式:嬰幼兒四指拼攏, 從食指橫紋推向小指橫紋, 為推四橫紋。 用拇指甲掐, 為掐四橫紋。  

功效:可退熱除煩, 散結行氣, 和氣血。 治療腹脹, 疳積、消化不良、不思飲食等症。  

病症5:嘔吐、咽痛 

推拿位置:天柱骨, 即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  

推拿方式: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 稱推天柱;或用湯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可降逆止嘔, 祛風散寒。 主治嘔惡, 項強, 發熱, 驚風, 咽痛等症。  

病症6:痢疾 

推拿位置:端正, 在中指甲根兩側赤白肉處, 橈側稱左端正, 尺側稱右端正。  

推拿方式: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羅紋面揉稱掐、揉端正。

Advertisiment
 

功效:掐右端正治嘔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 主要用於水瀉, 痢疾等症。 主治鼻出血, 驚風, 嘔吐, 泄瀉, 痢疾等症。  

病症7:腹痛 

推拿位置:一窩風, 即手腕背側, 腕橫紋中央。  

推拿方式:用指端揉, 稱揉一窩風。  

功效:揉一窩風能溫中行氣, 止痹痛, 利關節。 主治一切腹痛, 還可傷風感冒, 關節痹痛, 急慢驚風。  

病症8:腹痛腹瀉 

推拿位置:肚角, 即臍下2寸, (石門)穴旁開2寸大筋處。  

推拿方式: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 稱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 稱按肚角。  

功效:此穴為臨床止痛要穴, 對寒性腹痛及傷食腹痛也相當有效。 主治腹痛, 腹瀉等病症。  

病症9:嬰幼兒遺尿 

推拿位置:龜尾, 即尾椎骨末端。  

推拿方式: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Advertisiment
稱揉龜尾。 100~300次。  

功效:可疏調腸腑, 司調二便。 主治腹瀉, 便秘, 脫肛, 遺尿, 痢疾等。  

病症10:消化系統疾患 

推拿位置:腹陰陽, 即中脘穴與兩脅下之軟肉處。  

推拿方式: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 向兩旁分推, 稱分推腹陰陽、分腹陰陽;掌或四指摩稱摩腹。  

功效:可健脾和胃, 理氣消食。 主治腹痛, 腹脹, 腸鳴等消化系統疾患。 順時針摩腹可通便, 逆時針摩腹可止瀉。  

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疾病也是嬰幼兒常見病, 特別是遇到天氣無常的冬季, 寶寶抵抗力差, 周圍環境稍存誘因就容易導致各種呼吸道疾病。 如嬰幼兒感冒、嬰幼兒咳嗽、哮喘、肺炎等病症。  

病症11:嬰幼兒感冒 

推拿位置:肩井, 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肩部筋肉處, 屬足少陽膽經。  

推拿方式:用拇指與示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肩井,

Advertisiment
稱拿肩井, 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 稱按肩井, 一般按兩分鐘。  

功效:可幫助發汗解表, 補益氣血。 除了可以治療感冒外, 還可以應對昏厥, 上肢活動不利等狀況。  

病症12:鼻塞流鼻涕 

推拿位置:迎香, 即鼻翼旁五分, 鼻唇溝中。  

推拿方式:用食、中二指揉, 稱揉迎香。  

功效:主治鼻塞流涕, 因鼻塞不聞香臭時, 按之可以通利鼻竅, 使香臭得聞, 故命名迎香。  

病症13:受寒感冒 

推拿位置:外勞宮, 在手背中央與內勞宮相對。  

推拿方式:用揉法, 稱揉外勞;用掐法, 稱掐外勞。  

功效:可溫陽散寒, 發汗解表, 可用於一些寒症, 主治受寒感冒, 腹痛, 腹脹, 腸鳴, 腹瀉, 消化不良, 痢疾, 脫肛, 遺尿, 疝氣等。  

病症14:呼吸道疾病 

推拿位置:小橫紋, 即掌面示、中、環、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推拿方式:以拇指甲掐,稱掐小橫紋;拇指側推,稱推小橫紋。 

功效:可開胸散鬱,化痰涎。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15: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掌小橫紋,即掌面小指根下,尺側掌紋頭。 

推拿方式: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稱揉掌小橫紋,100-500次。 

功效:可清熱散結,化痰止咳,常用於痰熱喘咳、口舌生瘡,頓咳,流涎等症,為治療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對嬰兒流涎劇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16: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五指節,即手背,五指第1指間關節處。 

推拿方式:用拇指指甲掐,稱掐五指節,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揉100~200次。 

功效:掐或揉五指節可鎮驚安神,祛風痰,通關竅,掐五指節主要用於煩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驚惕不安,驚風抽搐等。 

病症17:咳喘 

推拿位置: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緣(第3胸椎與第4胸椎間)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推拿方式:用兩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兩側肺俞,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100次,稱分推肺俞,或稱分推肩胛骨。 

功效:可益肺理氣,止咳化痰。主治發熱,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18:胸悶 

推拿位置:膻中,在胸骨上,兩乳☆禁☆頭連線之中央,屬任脈。 

推拿方式:中指端揉稱揉膻中;兩拇指自穴中向兩旁分椎至乳☆禁☆頭名分推膻中。 

功效:膻中為氣之會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嘔吐,氣逆,咳喘,痰鳴等症。 

推拿除了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外,嬰幼兒頭痛、寶寶夜間多汗、夜間哭鬧也是可以通過推拿來治療的。 

即掌面示、中、環、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推拿方式:以拇指甲掐,稱掐小橫紋;拇指側推,稱推小橫紋。 

功效:可開胸散鬱,化痰涎。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15: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掌小橫紋,即掌面小指根下,尺側掌紋頭。 

推拿方式: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稱揉掌小橫紋,100-500次。 

功效:可清熱散結,化痰止咳,常用於痰熱喘咳、口舌生瘡,頓咳,流涎等症,為治療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對嬰兒流涎劇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16: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五指節,即手背,五指第1指間關節處。 

推拿方式:用拇指指甲掐,稱掐五指節,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揉100~200次。 

功效:掐或揉五指節可鎮驚安神,祛風痰,通關竅,掐五指節主要用於煩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驚惕不安,驚風抽搐等。 

病症17:咳喘 

推拿位置: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緣(第3胸椎與第4胸椎間)旁開1.5寸,屬足太陽膀胱經。 

推拿方式:用兩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兩側肺俞,稱揉肺俞;用兩拇指分別自肩胛骨內緣從上向下推動100次,稱分推肺俞,或稱分推肩胛骨。 

功效:可益肺理氣,止咳化痰。主治發熱,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18:胸悶 

推拿位置:膻中,在胸骨上,兩乳☆禁☆頭連線之中央,屬任脈。 

推拿方式:中指端揉稱揉膻中;兩拇指自穴中向兩旁分椎至乳☆禁☆頭名分推膻中。 

功效:膻中為氣之會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寬胸理氣,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胸悶,嘔吐,氣逆,咳喘,痰鳴等症。 

推拿除了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外,嬰幼兒頭痛、寶寶夜間多汗、夜間哭鬧也是可以通過推拿來治療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