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交往前,先滿足安全感的需要

寶寶1歲半, 每天只喜歡跟小他幾天的男孩玩耍。 其他小朋友, 不論大小, 只要靠近他們, 他就會很不高興, 並且想打他們。 我該怎麼辦呢?怎樣才能讓他交到更多的朋友?

桐媽解析:

每個家長都希望養育一個陽光開朗、廣交朋友的寶寶, 然而, 孩子的身心發展, 卻自有其規律, 不會跟著家長的期待走, 而是遵循一定的發展節奏。 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 要求他廣交朋友, 就有點操之過急。

兩歲以內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安全感

案例中寶寶只喜歡跟固定的男孩玩耍, 就不排除秩序感在作怪——熟悉的同伴讓他們感到踏實和安心,

Advertisiment
因為這是生活中可以掌控的一部分, 給了他安全感, 拒絕其他小朋友的加入, 則是對這種安全感的維護。 所以, 家長的擔心可以理解, 但不能強求, 理解和尊重孩子內心對安全感的需要, 比如何誘導甚至強迫他接納更多小朋友更為重要。 孩子只有在安全感得到鞏固和滿足後, 才會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 才有勇氣獨立地面對外部的世界, 廣交朋友。

孩子尚未產生交往意識和能力

從交往意識和能力發展的維度看, 這一時期的孩子尚未進入交往敏感期。 雖然也可能喜歡和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耍, 但他對同伴的渴求, 尚未強烈到“廣交朋友”的程度。 如果家長仔細觀察一下甚至可以發現,

Advertisiment
即使是與那個小男孩的玩耍, 也不過是自說自話的“平行遊戲”——兩個寶寶或許有共同的玩具, 並在同一個空間裡嬉戲, 卻很可能是各玩各的, 沒有共同的遊戲規則, 也沒有真正關於遊戲的語言溝通, 即使有語言交流, 也可能是“驢唇不對馬嘴”、答非所問, 更遑論跟共同的遊戲有關了。 這也是這一時期寶寶的心理發育特點決定的, 嚴格地說, 這並不是真正的同伴交往, 他們只是在一個空間裡各自遊戲而已。 要求這樣一個尚未有交往意識和能力的寶寶去“交到更多的朋友”, 期望是有點超出他們的實際發展水準的。

面對這樣一個沒有多大交往意願的一歲半的孩子, 家長並不需要在“如何讓他交到更多朋友”上面花費太多心力,

Advertisiment
而應該調整自己的期望值, 給孩子時間。 等孩子到3歲左右進入“交往敏感期”時, 交往就是他自發的心理需求了。 目前家長所需要做的, 則是如何通過維護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增強他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內心力量。 一個內心具有足夠力量的孩子, 在交往意識出現後, 自然可以與更多的孩子互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