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外語越多越好?小心孩子患上患失語症

現在很多爸媽很小就會讓孩子學外語, 而且也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外語的環境。 不過這一切都是爸媽們的想法, 這些心急的爸媽“拔毛助長”卻帶來了“後遺症”, 灌輸過多的語言會讓孩子思維混亂, 嚴重還會患上失語症。

失語症是由大腦皮層語言中樞受損或變異, 引起的言語功能障礙, 喪失了文字語言理解力, 形成表達上的功能缺陷。 如果發現早, 只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就能恢復。 而一些兒童過早地學習第二外語, 甚至從出生起就接觸多種不同語言, 只會讓孩子混淆口音, 還可能造成語言思維混亂。

Advertisiment


外語天才突然失語

外語小天才突然失語

林林(化名)今年5歲, 爸爸是德語翻譯, 媽媽在法企工作。 父母經常給她聽外語歌, 用英語和德語、法語和她說話, 林林漸漸掌握了一些外語詞彙和簡單句子, 經常說話時中文裡夾雜法語或德語。 鄰居很羡慕, 都誇林林是“外語小天才”。

去年12月的一天, 媽媽把林林從幼稚園接回家後, 發現女兒情緒很低落。 “小朋友說我是外國人, 笑我。 ”林林告訴媽媽。 此後, 林林越來越沉默, 一句話都不肯說。 爸媽急了, 帶著她到醫院檢查, 被確診為“失語症”。

專家分析:這麼小的年紀被輸入了過多、過雜的語言, 再加上在語言環境中突然遇到挫折(同學的嘲笑), 導致孩子語言思維混亂, 她的語言‘CPU’無法進行整合分析,

Advertisiment
所以也沒法表達自己。

建議做法:家人最好統一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寶寶交流, 這樣才能促進孩子語言發育。 幼兒首先要把母語學好, 再考慮學習其他語種。

4歲小兒:“m”就是“3”

“醫生, 我兒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怎麼幾個字教了幾十遍還是弄錯?”趙萌(化名)的兒子錦錦(化名)上幼稚園中班, 放學後教他寫字。 錦錦很聰明, 已經會寫不少數位和字母了。 前幾天, 趙萌教數字時, 錦錦把“5”認成“2”, 把“3”說成“m”, “b”認成“d”。 趙萌一遍遍地教, 可錦錦還是固執己見。 教了幾十遍後, 趙萌氣得夠嗆, 錦錦也很不耐煩, 不願再寫字。


小兒讀寫障礙

專家分析:錦錦反寫字的現象叫“鏡像書寫”, 是兒童視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因為小兒在4歲後才開始學著辨別形狀、大小、方向,

Advertisiment
6歲以後區別左右的正確率才達到75%;到了七八歲辨別能力才發展成熟。 所以, 教育部在《幼稚園教學大綱》中規定, 兒童5歲之前不允許系統地教識文字。

建議做法: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無可厚非, 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更重要的是吃喝拉撒玩的習慣培養, 讓孩子在遊戲、玩耍中學習, 而不是非要讓孩子坐著“搞學習”。 家長一味強調早教, 急功近利, 會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

寶寶學外語最好在3歲以後


寶寶學外語最好在3歲後

不少年輕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 甚至在寶寶出生前就制定好了“零歲”學外語計畫, 寶寶剛會喊“爸爸媽媽”時, 就馬上教他“Daddy、Mummy”, 試圖給孩子創造學外語的良好環境。 但是如果孩子過早的處於會亂的語言環境,

Advertisiment
寶貝由於分辨能力不足, 容易患上失語症。

“過早接觸外語, 容易讓孩子患上失語症或自閉症。 ”專家建議, “幼兒最好是在3歲以後再開始學習外語。 過早學習有時反而會影響幼兒以後學外語的正確發音。 何況學好母語是最關鍵的, 如果在比較熟練地掌握了母語之後, 再開始學習外語則較為適當。 ”

雖然幼兒在語音的模仿能力上有一定優勢, 但是與年齡較大的兒童相比, 幼兒在學習的目的性、堅持性上都處於較低水準。 況且目前大多數幼兒主要還是生活在漢語的環境下, 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和地點, 以有限的方式接觸有限的外語, 在這種環境下, 首先要學好母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