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我們想跟你商量件事

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 孩子, 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咱們商量一下看怎麼解決好。

孩子也是家庭的重要一員“你們為什麼都不問問我願意不願意?”當娟子聽說要把自己送到外婆家寄養一年的時候, 大哭著質問爸爸媽媽。 “大人決定的事, 還要問你同不同意?”爸爸非常生氣。 “是啊, 孩子, 這事也由不得你, 我和你爸爸明年會很忙, 沒有時間照顧你。 ”媽媽也發話了。 “可我也是這個家的人, 為什麼你們決定之前都不跟我說一聲?”娟子還是覺得很委屈。 “好了, 這事已定了。 以後再有什麼事, 我們都先跟你商量好嗎?”媽媽打圓場了。

Advertisiment
娟子也沒辦法, 只得聽從了父母的安排。 不知道這位媽媽說話是否算數, 是否等到真有下次的時候, 又把孩子完全撇在一邊。

一個家庭, 除了父母, 還有孩子。 可是, 父母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 尤其是決定一些重要的事情時。 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太小, 什麼也不懂。 沒錯, 生活中純粹的大人之間的事可以暫時不讓孩子知道, 可是還有很多事是完全應該讓孩子也參與討論的, 尤其是大人做出關於孩子的某項決定時。 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 你就可以隨便對他做出決定。 他年齡雖小, 總歸是一個人, 他有權知道關於自己的事情。 事實上, 只要是家庭的成員, 都有權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與決定。 它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

Advertisiment
哪怕是嬰幼兒, 你們討論某件事的時候, 也可以讓他待在一邊, 就算是個形式也非常重要。 對於已經具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孩子, 就更不可忽視他在家中的地位了。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裡地位是平等的, 都一樣地重要。 舉個例子。 好不容易有個假期了, 父母商量著去哪兒玩好。 這個時候請叫上你的孩子吧:“來, 孩子, 咱們商量一下該去哪兒玩好。 ”相信受到這樣的“邀請”, 孩子會非常開心。 他在家中的地位得到了體現, 他從父母的重視中感受到了一份尊重, 也不再覺得父母高高在上, 反而有種親近感。 生活中還有許多事, 比如家裡經濟緊張了, 需要商量如何節約開支;比如要添置一樣傢俱, 需要商量買什麼式樣和價位的;比如想在家裡搞個小聚會,

Advertisiment
商量怎麼辦才有創意……這些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也參與討論, 讓他也貢獻一份“才智”。 別說, 有的孩子還真能貢獻出一個大人怎麼也想不到的好點子來呢。 哪怕他真的說不出有價值的建議, 這種討論本身, 對家庭、對孩子來說, 都是有意義的。

尊重孩子的父母, 也會受到孩子的尊重。 時常被家長請去商量某件事情的孩子, 到了他要做一項決定的時候, 也會主動地去跟父母商量, 而不是一意孤行。 時刻記得, 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 許多事情, 要和孩子商量著辦。 學會與孩子商量, 是兩代人溝通的好方法人和人之間, 如果互相不溝通, 不交流, 是無法相互瞭解的。 而不瞭解, 就會產生隔膜與誤會。

Advertisiment
父母與孩子也是如此。

代溝問題一直是令孩子與父母都深感頭疼的問題。 兩代人之間為什麼會產生一條無法逾越的溝壑?固然有時代觀念的影響, 但是也往往是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造成的。 父母有父母的一套價值觀念, 孩子有孩子的一套價值觀念, 而且互相不瞭解, 如何能不產生衝突和矛盾呢?及時而有效的交流, 是避免兩代人產生代溝的有效方法。 而實現兩代人的溝通, 最好的方式就是時常與孩子商量。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 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討論,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而不斷修正個人的偏見, 最後達成共識。 孩子得到了大人的尊重, 大人也瞭解了孩子的思想觀念,

Advertisiment
和諧的家庭關係也就建立起來了。 長此以往, 父母與子女就會瞭解得越來越多, 而且能夠互相約束, 剔除不和諧的成分, 逐漸形成一致的看法。 就算不能達到親密無間的地步, 至少兩代人都學會了互相諒解、寬容、認同和尊重, 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 老跟你作對, 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吧。  &n

bsp;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