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需要的是無任何指示的創造力

積木模型是一種日益流行的玩具, 比如樂高, 到今日, 已有上百種不同的產品:星球大戰, 超人, 甚至是辛普森家族。 雖然樂高的主要一個賣點是它的教育價值, 但是, 以我觀察所見, 大多數情況下並未發揮到教育價值。

現在的積木模型都很吸引人, 孩子們跟著說明書的指引花幾個小時就能製作出一個巨大的鈦戰機星球大戰, 看起來超級棒, 並得到父母的肯定, 當看到孩子經過努力製作出模型時, 更有父母把製作好的積木模型放在架子上展示。 然而, 他們並沒有想到, 我們這樣做學習了什麼?尤其是孩子跟著說明書上的指令搭建模型,

Advertisiment
我認為這只教會孩子如何閱讀圖片和識別所需要的形狀, 這樣做, 反而不再要求孩子太多的創作技巧去完成一個作品。

記得在我小時候, 我很喜歡玩樂高, 但在我的樂高玩具裡只有一些常規的方塊、車輪和連接件, 盒子裡的說明書以及現在流行的產品系列並不常見。 如果我想要做什麼有趣的, 必須自己做出來。 通常需要花上很多的時間才能試圖讓一些方塊狀積木加輪子變成帶有流線感的模型。 這個過程通常應用到孩子的一些關鍵技能, 如創造邏輯發展的過程裡對與錯的判斷, 對物體重心的分析和掌握, 結構剛度分析, 及許多其他技能。

不得不說的是, 在歐洲, 樂高是歐洲文化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幾乎每個歐洲的孩子都玩過樂高, 其影響力在孩子的成年生活中也隱約可見。 通常成年人在家聚會時會邊聊天邊在手裡做些小動作(這種小動作是用來放鬆和減低與對方的陌生度)。 當我德國的朋友來我家拜訪我時, 我們會不約而同玩起我兒子的樂高, 邊聊邊用樂高搭建起物體來, 至於搭建什麼我們都沒有特定的意識, 因為樂高植根于我們的文化。 你甚至可以通過觀察不同年代的人, 用不同方式來搭建樂高, 從而猜出那個年代的樂高形狀究竟是怎樣的。

由此, 在我看來, 孩子應該通過自學來掌握如何使用積木, 作為一個父親我會通過和兒子的談話給他一些啟發。 例如: “哪款車跑得比較快一些?”“為什麼這艘船如此脆弱?”或簡單的“為什麼這個輪子轉不起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能讓孩子思考找到補救的辦法。

Advertisiment

所以, 請家長們鼓勵你的孩子做模型, 但請不要把它們放在架子上作為展示。 每次做完積木模型後請打破他們, 把手冊收藏起來, 將所有的積木碎片放在一個大箱子和老天爺一起做一些更新更有創意的模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