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需要挫折教育磨練

暑假又至, 城市中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的夏令營活動愈加熱鬧。 孩子們在夏令營裡要自己動手紮帳篷, 學燒飯, 還要翻山越嶺, 涉水過河, 經受著城市兒童平時難以遭遇的各種困難。 這一獨特的挫折教育, 對培養孩子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而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贊許, 這是一個多麼令人興奮、可喜的信號。

相比之下, 我們的東鄰日本就很注意用吃苦耐勞精神來陶冶年輕一代的情操。 就拿中小學生來說, 日本一些學校定有校規, 不准大人接送學生, 還規定中小學生在一定距離內(一般是2公里)都必須步行上學,

Advertisiment
以鍛煉其體魄, 磨練其意志。 日本是個富國, 物質生活比我們富裕得多, 尚能從學生步行上學的小事做起, 有目的地培養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德, 這對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工作者、對我們的家長不是有所啟迪麼?

古人早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的訓誡。 古今中外, 凡是有成就者莫不是經歷了不少苦難, 而後才有大作為。 眾所周知, 周文王被囚推演出《周易》, 孔子被困于蔡作出《春秋》, 屈原放逐江南寫下《離騷》, 左丘明失明後完成《左傳》, 孫臏膝蓋受刑後編著《兵法》。 現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教授有句名言:“有錢難買幼時貧”。 許許多多卓有建樹的偉人、名人無不是從艱難坎坷的少年時代經過自己百倍的努力而取得事業的成功。

Advertisiment
愛迪生、高爾基、華羅庚等, 都擁有一個窮苦辛酸的童年。 然而, 正是這種不尋常的生活經歷賦予了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激勵著他們奮發向上, 自強不息而終成大器。

誠然, 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也是我們的共同願望。 提倡讓孩子吃苦, 受挫折, 決不是鼓動人們讓孩子們再去過“衣不遮體, 食不果腹”的生活, 也不希望孩子們再蹈前輩的困難。 而是要注重從小砥礪孩子堅強不屈的意志, 磨練其不畏艱難的精神, 增強其在各種挫折面前的承受能力。 因此說, 讓整天生活在富裕之中的孩子去參加夏令營和軍訓活動, 讓他們有機會體驗一下相對艱苦的環境,

Advertisiment
提高他們自己動手動腳的能力, 感受生活艱難不易, 珍惜父母勞動成果, 激發吃苦進取精神, 培養獨立而健全的品格, 這無疑是必要的。 一位送孩子參加夏令營的家長感慨地說:“孩子在家裡什麼也不缺, 唯一缺少的就是鍛煉, 這一課一定得補上。 ”

行文至此, 使我想起了1998年8月當人們從新聞聯播看到小江珊憑著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在洪水中支撐9個小時而最終獲救的一幕時, 就會深切地感到, 假如小江珊沒有平日鍛煉的積累, 又怎能在洪水逞兇時, 忍受親人離去的痛苦和饑寒交迫的煎熬, 在險惡的環境求得生存?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 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具有綜合知識、綜合能力的全面人才,

Advertisiment
而這樣的人才在溫室裡是培養不出來的。 自古磨難出英雄, 從來紈絝少偉男。 讓孩子受點磨難吧!這樣, 孩子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 才會像雄鷹般展翅高飛。 就能真正做到順境不淫其樂, 逆境不移其心, 挫折不屈其身, 苦難不墮其志, 方能有大的作為。 (直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