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身上的淋巴結,可怕嗎?

在寶寶身上發現黃豆大小的淋巴結, 這種情況常會嚇家長一大跳;這個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的小東西, 是代表了什麼疾病的存在嗎?要不要看醫生呢?

姍姍媽媽在幫寶寶刷牙時, 突然摸到姍姍下巴上有一粒黃豆大小的硬包, 這一下子讓媽媽慌了手腳。 因為前年, 姍姍的舅舅就是在脖子上發現了一個疙瘩, 醫生開刀取出, 化驗後說是鼻咽癌的。 姍姍下巴上的疙瘩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調皮的淋巴結

很多家長會在無意中發現, 孩子脖子上有幾個小包包, 像花生米一樣大小, 摸起來滑溜溜, 以為是長什麼東西了,

Advertisiment
然後趕緊帶去醫院。 醫生看完會告訴家長, 這是淋巴結, 很常見。 但很多家長還是很緊張, 因為在大家印象裡, 淋巴結往往和淋巴瘤、白血病等一些可怕的病聯繫在一起。 身體上的淋巴結會提示這些病症的可能嗎?

其實,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 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淋巴結, 而且還是成群結隊的, 是人體淋巴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全身有450~700個淋巴結, 它們大等, 主要功能是阻攔和吞噬病菌, 防止病變蔓延。 每一群淋巴結分管身體的一部分區域, 當入侵身體的細菌病毒從淋巴管進入淋巴結之後, 大部分不受身體歡迎的壞傢伙可以被淋巴結過濾清除, 但同時這也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引起免疫反應, 包括淋巴結反應性增生,

Advertisiment
所以淋巴結既是人體的一道屏障, 也是一個報警器。 醫生可以根據腫大的淋巴結的部位、質地、活動度、有無疼痛等症狀, 大體估計身體是否有病變, 以及病變的類型。

剛出生的寶寶全身軟乎乎的, 因為在媽媽肚子裡還沒有接觸到有菌環境, 所以是沒有淋巴結的。

但隨著出生後開始接觸各種病原, 孩子的免疫系統在與病原的接觸中不斷完善成熟, 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淋巴結在這個過程中會渠慢増生, 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都可以摸到淋巴結, 最常見的位置就是後腦勺、脖子、耳朵後面。 如果在這些部位摸到幾個散在的淋巴結, 不痛不癢, 容易滑動, 這是生理現象, 並非疾病, 無需治療。

要讓淋巴結消失嗎?

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幼兒,

Advertisiment
淋巴系統發育旺盛, 起碼10年內尚處於發育完善階段。 再加上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很常見, 這些部位的淋巴經常處於炎症刺激下容易增生, 所以不少孩子淋巴結增生過程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 隨後淋巴結會慢慢縮小, 漸漸地就摸不到了, 所以成人很少能摸到淋巴結。

據統計, 大約一半的兒童可以摸到淋巴結, 所以如果你某天在自己孩子身上摸到了, 也不用緊張, 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增生。 正常的淋巴結, 大多為黃豆或花生米大小, 表面光滑, 質地柔韌, 可以滑動, 摸起來不痛, 孩子也不會有別的不舒服, 如果是這種情況, 保護觀察就可以了, 既不需要打針, 也不需要吃抗生素, 更不需要吃什麼中藥。

Advertisiment

不過, 由於淋巴結的抗感染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在感染嚴重或細菌過多、過強時, 淋巴結就會腫大, 甚至伴有疼痛, 最終發展為淋巴結炎。 如果發現下面這種情況的淋巴結, 那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頸部和腋下的淋巴結直徑超過了1cm, 腹股溝區的直徑超過1.5cm, 通常這就算淋巴結異常腫大了。

很多孩子感冒發燒之後都會出現淋巴結腫大, 當淋巴結持續腫大不消退, 或者淋巴結在一兩周內迅速增大, 或者幾個淋巴結融合成團, 變得特別硬, 固定不能滑動, 或者孩子同時出現了身體其他的症狀, 就要找醫生檢查—下, 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治療。

Tips:哪些部位的淋巴需特別留心

1. 雖然大部分淋巴結是寶寶身上的常客, 但仍有一些需要家長特別留心。

Advertisiment

2. 寶寶枕部、耳前後或頸部淋巴結炎, 多起源於頭部癤腫、痱子、濕疹,中耳炎等, 如果不及時治療, 可引起化膿及嚴重的全身症狀。

3. 如果全身淋巴結腫大, 更應引起足夠重視, 因為它可能是敗血症、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表現。

4. 若淋巴結相互粘連, 如同串珠, 並有長期不規則發熱、出汗、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狀, 應警惕孩子是否患有淋巴結結核。

5. 局部淋巴結腫大厲害、質地堅硬、活動度差時, 就要真的當心腫瘤的可能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