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要“自殺”該怎麼辦?

《教子從此不累》既是一本教育書、又是一本心理書, 更是一本“快樂家庭父母必備教子實用手冊”。

本文節選自筱丹的《教子從此不累》 , 一卷在手, 父母輕鬆教子、孩子開心成長, 父母和孩子彼此心意相融, 和諧相處。 使所有的父母深諳育成孩子的快樂, 還所有的孩子們一個簡單、快樂、清澈、健康的童年!

欣欣今年十七歲, 小姑娘長得健康活潑, 聰明可人, 一雙大眼睛烏溜溜的, 非常懂得揣摩大人的心思, 小腦袋更是點子多多, 小嘴巴也特別能說。 看上去, 一切似乎都挺不錯的。

可是, 欣欣的媽媽卻一直愁眉不展,

Advertisiment
她對我說:“您不知道, 因為我和她爸爸就這麼一個寶貝心肝, 所以從小, 什麼好的東西, 只要她要, 爺爺奶奶一定會在最快的時間內遞到她的手裡。 她的要求, 只要不是太過分, 我和她爸爸也都是儘量滿足。

“小時候還好, 孩子一點點長大了, 要求就逐漸多了起來, 有時候, 稍微滿足慢一點, 她就會大哭, 眼淚說下來就下來, 看著她小臉蛋上都是淚水, 我和她爸爸就不忍心不答應她。

“等到了十三四歲後, 欣欣看電視、看書、上網越來越多, 見識多了後, 要求也變得五花八門, 物質上的, 我們基本上還是會滿足她。 但是, 她的有些要求, 對她的學習和身體健康非常不利的, 我們就不敢答應她了。

“比如, 前陣子, 欣欣不知怎麼了, 瘋狂地迷上一個跳舞的網路遊戲,

Advertisiment
要求每天允許她上網到晚上十一點, 這明顯會影響她的休息, 我和她爸爸一合計, 這次堅決不讓步!

“可是, 您猜欣欣說什麼?她居然說, 如果我們不讓步, 她就死給我們看!”

“那你們是怎麼做的呢?”我問。

“我們當然得有所顧忌, 萬一……我們可是想都不敢想後果呀!”

在欣欣媽媽隨後的敘述中, 我瞭解到, 從那以後, 只要欣欣想幹什麼, 爸爸媽媽不讓, 她就沖到陽臺上, 推開窗, 大叫:“你們越來越不愛我了, 什麼都不答應我, 我恨你們所有人, 我死給你們看!”每次欣欣一推開窗, 媽媽腿就發軟, 明知道孩子不對, 也連連點頭答應。

這樣持續發展的後果, 是越來越糟糕, 欣欣變得越來越驕橫無理。 由於年齡太小, 她的很多要求,

Advertisiment
本來就是不理智的, 父母無原則地讓步, 使欣欣學業持續地下降, 由於經常熬夜, 上課總是打瞌睡, 被老師們連連告狀。

欣欣媽媽拿出一張報紙給我看, 問我說:“這篇文章裡, 寫孩子總是要自殺, 就是抑鬱症的表現, 您看, 我是不是應該給欣欣吃一些抗抑鬱的藥物呀?”

我連忙制止:“絕對不可以!絕對不可以!並不是所有提出自殺想法的人, 都是抑鬱症!如果不是抑鬱症, 隨便瞎吃抗抑鬱性藥物, 對正在長身體、長智力的孩子, 會造成影響她終身的不良後果。 據我對欣欣的觀察, 她應該並不是抑鬱症。 ”

“那抑鬱症一般是什麼表現呢?”

“抑鬱症想自殺的病人, 有許多綜合症狀, 如長時間表現出心情壓抑、鬱悶、沮喪、疲乏無力;逐漸變得多疑、不愛講話、注意力不集中、腦子反應遲鈍;對各種令人高興的活動都體驗不到樂趣;大多數患者還會伴隨失眠、頭痛、渾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各種身體的症狀;出現持續的食欲減退,

Advertisiment
明顯的體重減輕;同時, 還會表現出對前途明顯的信心不足, 出現強烈的、多次的自殺念頭和行為。 你再看你們家欣欣, 食欲良好, 口齒伶俐, 對各種玩樂活動, 興趣盎然, 只要要求被滿足了, 馬上有說有笑, 神氣活現的, 比你都精神, 哪裡像什麼抑鬱症呀!再說, 你見過都不想活了的人, 對生活還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要求的嗎?”我笑著打趣欣欣媽媽。

“經您這麼一說, 我也覺得, 咱們家欣欣, 還真不像抑鬱症。 ”欣欣媽媽認真思考著。

“但是, 欣欣有時也有頭痛、疲乏無力的現象呢!”

Advertisiment

“是不是基本上都是在熬夜過後的第二天呀?”

“還真是這樣的, 尤其是雙休日, 連熬兩夜後, 欣欣就會頭痛、疲憊, 甚至食欲不振。 但只要不熬夜, 就沒有這些現象了。 ”媽媽連連點頭。

“連續熬夜, 即便是成年人, 也會有所不適, 更別說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呢!”

“那咱們家欣欣, 如果不是抑鬱症, 為什麼小小年紀, 卻總是想著自殺呢?”欣欣媽媽非常鬱悶地問。

“其實, 原因很簡單, 帶小孩子逛商場的父母都會經常發現, 小孩子如果看中一個喜歡的玩具, 基本上都會採取一哭二鬧三耍賴的招數, 大人熬不住, 依從了, 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孩子看准了對大人有效的招數, 就會持續使用。 ”

“欣欣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欣欣媽媽很感慨。

“是呀,小時候,鬧鬧,要求就可以被滿足。長大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了,孩子就會尋找新的、能讓大人向自己讓步的招數。欣欣在與你們的較量中,一旦發現以死、以自殺威脅你們,非常有效果,她就會習慣性使用。其實,主要是嚇嚇你們,以達到她的目的。”

“我明白了,難怪她的班主任說欣欣在學校從來沒有表現出‘自殺’的傾向。”欣欣媽媽笑了。

“那麼,是不是從此以後,只要欣欣再用自殺威脅我們,我和她爸爸都不用再理睬她了呢!”

“千萬不可以!當孩子以自殺相威脅的時候,大人如果置之不理,甚至嘲笑她,‘有本事死給我們看呀!’,都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孩子性情簡單,愛面子,本來也就是要脅要脅,並不打算當真,可大人如果一激將或根本不理睬,孩子一時間抹不開面子,下不了臺,熱血沖頭,悲劇還真的非常有可能發生呢!”我非常鄭重、非常嚴肅地提醒欣欣的媽媽。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把生命當回事呀?!”欣欣媽媽非常煩悶。

“那是因為現在太多的電影、文學作品和網路遊戲中,把死亡描述得或者浪漫唯美,跳樓跳在空中,人還能翻多少跟頭,演多少造型,外帶眼前還能閃現美好情景和記憶;或者壯烈英勇,在空中,在臨死前,還可以大段大段的慷慨激昂,身後突現萬丈彩霞、晴空飄雪之異常瑰麗情形,人死後立即可以化做神仙、蓮花、雲彩等等的美好事物;或者飄飄欲仙,簡單至極,死後墜地,一抹鮮血之上,人都完完整整,甚至比生前更加美麗。所以,我們的孩子們,以為死亡是非常輕易、簡單,甚至美好的事情,對死亡缺乏真實、鮮明的認識,對生命也就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愛惜了。”

“那,我們用什麼方法,能夠説明欣欣認識到跳樓和死亡,不是開玩笑的,而是嚴肅和殘酷的呢!”

“因為欣欣已經是十七歲的大孩子了,而且身體很健康,所以有這麼一種遊戲,你可以帶著欣欣試試!記住,太小或不健康的孩子不適宜用此招。”我詳細地給欣欣母親講解了遊戲的過程。

“呵呵,好的。”欣欣媽媽準備這個週末,就帶著欣欣去行動。

週末的遊樂園,人頭攢動。欣欣的爸爸媽媽,帶著一向號稱自己很勇敢的欣欣來到了遊樂園最刺激的“絕對深度”。它的運行方式是,在近三十米的落差之下帶動遊客做垂直往復運動,首先它會飛速爬升至近三十米高空,稍作停留後,隨即以近乎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急速跌落,模擬從高樓縱身躍下般心跳加速的感覺。

第一次玩,欣欣爸爸坐在欣欣的旁邊,牽著欣欣的小手,遊戲啟動後,欣欣花容失色,大聲尖叫。爸爸在一旁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感覺,大聲對欣欣說:“別怕,別怕,有爸爸陪著呢!”欣欣嚇得緊緊閉著眼睛,根本不敢睜眼。

下了遊戲機器,媽媽看見欣欣腿都發軟了,笑道:“呵呵,這才七八層樓的高度呢,什麼感覺呀?”

“哦,害怕極了,我都感覺自己快死了,又怎麼也死不掉,難受死了,再也不玩了!”

難熬的幾分鐘終於過去,機器一落地,欣欣飛快地逃離機器,抱著媽媽的手,撒著嬌:“我第一次覺得腳踩著地的感覺真踏實,真美好!媽媽,我們走吧!我們趕緊回家吧!這裡一點也不好玩,跳樓的感覺,這麼糟糕。書上原來都是騙人的!”

望著欣欣因緊張、後怕而繃得緊緊的小臉,媽媽感覺,自己陪著受這回驚,是完全值得的。

回到家中,欣欣忍不住又提到了白天在遊樂場的感覺,媽媽趁勢取出早就準備好的一些圖片和資料,溫柔地和欣欣講解,高空墜落的痛苦生理感覺和心理感覺。講解大多數人,由於墜落的過程,會遇上障礙物,或墜落的角度等原因,落地後並不會死亡,而是嚴重傷殘,終身必須和輪椅打交道,失去非常多的自由,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女兒,你知道嗎?遊戲害怕了,就可以不玩,然而,死亡卻是不可逆的,即使死不了,也會造成嚴重後果,永遠無法挽回。”

聰明的欣欣聽著媽媽的述說,又後怕、又羞愧:“媽媽,我錯了,跳樓的感覺這麼糟糕,而且死不掉還會終身殘疾,您放心好了,從此,我再也不會用跳樓來威脅你們了。”

“是呀,寶貝,你知道生命是多麼的美好,你是爸爸媽媽用全部心血締造的美好寶貝,我們怎麼會不愛你呢?但是,有時候,你的一些要求會傷害到你自己,所以我們沒法答應你,你可以理解了嗎?”

孩子在心境非常平靜的情況下,對大人的勸解更容易信服和聽從。

在親身經歷了很多,又瞭解到老爸老媽的良苦用心之後的欣欣,有了更多的感觸,對爸爸媽媽的勸解,也多了一份尊重,她溫順地點頭,告訴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女兒長大了。其實,今天看見媽媽那麼害怕,還陪著我走上遊戲機器,我就已經非常感動。知道你們是想用事實告訴我,以跳樓來要脅爸爸媽媽是多麼的幼稚。謝謝爸爸媽媽哦。”母女倆開心地擁抱在一起。

欣欣的危機,圓滿地解決了。希望以這個小小的故事,給所有正在因子女輕踐生命、輕率以死亡相威脅而苦惱的家長們,一點小小的啟示。

當您用充滿愛心的智慧遊戲,代替野蠻的訓斥和無原則的讓步,戰勝了任性而不懂事的孩子時,您的孩子,不但不會有挫折感,反而會由衷地佩服您的愛心和智慧,感謝您把人生的真諦告訴給了他。

重點提示:

1.動不動就對家長以自殺相要脅的孩子,大多是從小慣用哭鬧、耍賴的招數脅迫大人滿足自己各種要求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脅迫一次次妥協,終有一天會發展到孩子學會運用“以死相逼”這個殺手鐧脅迫家長達到自己的目的。

2.孩子對家長以死亡相威脅時,家長不能一味讓步,導致孩子欲壑難填;也不能不予理睬或嘲笑諷刺孩子,更不能一氣之下對孩子說出諸如“有本事死給我們看呀!”這樣刺激孩子的話,以免把孩子推向進退兩難的絕地,衝動之下做出傻事。

3.讓孩子明白家長不同意他們的某些要求,是為他們的身心健康著想,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4.找機會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他們參加某些驚險但絕對安全的遊樂項目,讓他們體驗“瀕臨死亡”的感覺,讓他們瞭解死亡,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是呀,小時候,鬧鬧,要求就可以被滿足。長大了,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了,孩子就會尋找新的、能讓大人向自己讓步的招數。欣欣在與你們的較量中,一旦發現以死、以自殺威脅你們,非常有效果,她就會習慣性使用。其實,主要是嚇嚇你們,以達到她的目的。”

“我明白了,難怪她的班主任說欣欣在學校從來沒有表現出‘自殺’的傾向。”欣欣媽媽笑了。

“那麼,是不是從此以後,只要欣欣再用自殺威脅我們,我和她爸爸都不用再理睬她了呢!”

“千萬不可以!當孩子以自殺相威脅的時候,大人如果置之不理,甚至嘲笑她,‘有本事死給我們看呀!’,都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孩子性情簡單,愛面子,本來也就是要脅要脅,並不打算當真,可大人如果一激將或根本不理睬,孩子一時間抹不開面子,下不了臺,熱血沖頭,悲劇還真的非常有可能發生呢!”我非常鄭重、非常嚴肅地提醒欣欣的媽媽。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這麼不把生命當回事呀?!”欣欣媽媽非常煩悶。

“那是因為現在太多的電影、文學作品和網路遊戲中,把死亡描述得或者浪漫唯美,跳樓跳在空中,人還能翻多少跟頭,演多少造型,外帶眼前還能閃現美好情景和記憶;或者壯烈英勇,在空中,在臨死前,還可以大段大段的慷慨激昂,身後突現萬丈彩霞、晴空飄雪之異常瑰麗情形,人死後立即可以化做神仙、蓮花、雲彩等等的美好事物;或者飄飄欲仙,簡單至極,死後墜地,一抹鮮血之上,人都完完整整,甚至比生前更加美麗。所以,我們的孩子們,以為死亡是非常輕易、簡單,甚至美好的事情,對死亡缺乏真實、鮮明的認識,對生命也就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愛惜了。”

“那,我們用什麼方法,能夠説明欣欣認識到跳樓和死亡,不是開玩笑的,而是嚴肅和殘酷的呢!”

“因為欣欣已經是十七歲的大孩子了,而且身體很健康,所以有這麼一種遊戲,你可以帶著欣欣試試!記住,太小或不健康的孩子不適宜用此招。”我詳細地給欣欣母親講解了遊戲的過程。

“呵呵,好的。”欣欣媽媽準備這個週末,就帶著欣欣去行動。

週末的遊樂園,人頭攢動。欣欣的爸爸媽媽,帶著一向號稱自己很勇敢的欣欣來到了遊樂園最刺激的“絕對深度”。它的運行方式是,在近三十米的落差之下帶動遊客做垂直往復運動,首先它會飛速爬升至近三十米高空,稍作停留後,隨即以近乎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急速跌落,模擬從高樓縱身躍下般心跳加速的感覺。

第一次玩,欣欣爸爸坐在欣欣的旁邊,牽著欣欣的小手,遊戲啟動後,欣欣花容失色,大聲尖叫。爸爸在一旁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感覺,大聲對欣欣說:“別怕,別怕,有爸爸陪著呢!”欣欣嚇得緊緊閉著眼睛,根本不敢睜眼。

下了遊戲機器,媽媽看見欣欣腿都發軟了,笑道:“呵呵,這才七八層樓的高度呢,什麼感覺呀?”

“哦,害怕極了,我都感覺自己快死了,又怎麼也死不掉,難受死了,再也不玩了!”

難熬的幾分鐘終於過去,機器一落地,欣欣飛快地逃離機器,抱著媽媽的手,撒著嬌:“我第一次覺得腳踩著地的感覺真踏實,真美好!媽媽,我們走吧!我們趕緊回家吧!這裡一點也不好玩,跳樓的感覺,這麼糟糕。書上原來都是騙人的!”

望著欣欣因緊張、後怕而繃得緊緊的小臉,媽媽感覺,自己陪著受這回驚,是完全值得的。

回到家中,欣欣忍不住又提到了白天在遊樂場的感覺,媽媽趁勢取出早就準備好的一些圖片和資料,溫柔地和欣欣講解,高空墜落的痛苦生理感覺和心理感覺。講解大多數人,由於墜落的過程,會遇上障礙物,或墜落的角度等原因,落地後並不會死亡,而是嚴重傷殘,終身必須和輪椅打交道,失去非常多的自由,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

“女兒,你知道嗎?遊戲害怕了,就可以不玩,然而,死亡卻是不可逆的,即使死不了,也會造成嚴重後果,永遠無法挽回。”

聰明的欣欣聽著媽媽的述說,又後怕、又羞愧:“媽媽,我錯了,跳樓的感覺這麼糟糕,而且死不掉還會終身殘疾,您放心好了,從此,我再也不會用跳樓來威脅你們了。”

“是呀,寶貝,你知道生命是多麼的美好,你是爸爸媽媽用全部心血締造的美好寶貝,我們怎麼會不愛你呢?但是,有時候,你的一些要求會傷害到你自己,所以我們沒法答應你,你可以理解了嗎?”

孩子在心境非常平靜的情況下,對大人的勸解更容易信服和聽從。

在親身經歷了很多,又瞭解到老爸老媽的良苦用心之後的欣欣,有了更多的感觸,對爸爸媽媽的勸解,也多了一份尊重,她溫順地點頭,告訴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女兒長大了。其實,今天看見媽媽那麼害怕,還陪著我走上遊戲機器,我就已經非常感動。知道你們是想用事實告訴我,以跳樓來要脅爸爸媽媽是多麼的幼稚。謝謝爸爸媽媽哦。”母女倆開心地擁抱在一起。

欣欣的危機,圓滿地解決了。希望以這個小小的故事,給所有正在因子女輕踐生命、輕率以死亡相威脅而苦惱的家長們,一點小小的啟示。

當您用充滿愛心的智慧遊戲,代替野蠻的訓斥和無原則的讓步,戰勝了任性而不懂事的孩子時,您的孩子,不但不會有挫折感,反而會由衷地佩服您的愛心和智慧,感謝您把人生的真諦告訴給了他。

重點提示:

1.動不動就對家長以自殺相要脅的孩子,大多是從小慣用哭鬧、耍賴的招數脅迫大人滿足自己各種要求的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脅迫一次次妥協,終有一天會發展到孩子學會運用“以死相逼”這個殺手鐧脅迫家長達到自己的目的。

2.孩子對家長以死亡相威脅時,家長不能一味讓步,導致孩子欲壑難填;也不能不予理睬或嘲笑諷刺孩子,更不能一氣之下對孩子說出諸如“有本事死給我們看呀!”這樣刺激孩子的話,以免把孩子推向進退兩難的絕地,衝動之下做出傻事。

3.讓孩子明白家長不同意他們的某些要求,是為他們的身心健康著想,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4.找機會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他們參加某些驚險但絕對安全的遊樂項目,讓他們體驗“瀕臨死亡”的感覺,讓他們瞭解死亡,珍愛生命,敬畏生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