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言語攻擊,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被小夥伴罵“蠢豬(笨蛋)”, 父母聽到了該怎麼辦?孩子被言語攻擊, 父母該怎麼處理?接下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有家長留言:我家孩子在圖書館和另一個小朋友一起拼樂高, 那個小朋友看起來4、5歲的樣子。 她拼好了一個房子後, 抬頭看我家孩子只是簡單疊高高, 就嘲笑著說:“你怎麼就只會往上拼啊?拼的一點都不好, 你就是個蠢豬!”

我家孩子才25個月, 還不明白這個詞語的具體含義, 還看著那個小女孩笑。 這下那個小女孩得勁了, 大笑著說:“說你蠢豬你還笑, 真的是蠢豬啊!”我氣得不行, 就抱著孩子走了。

Advertisiment
可是, 我回到家越想心裡越不舒服, 真後悔當時沒有罵那個孩子一頓。

透過留言我仿佛能夠看到這位家長朋友的氣憤和懊惱, 也非常能夠理解自己的心肝寶貝被別人這麼帶有侮辱性的評論是多麼的心痛, 哪怕這個“別人”也是個孩子。

我相信很多家長那一刹那的感覺都是想要用激烈的語言去回應, 希望讓那個孩子也感受一下“刺痛”的感覺。 但是, 綜合來考慮, 這種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

我們來想像一下, 如果我們作為大人也去回罵:“你才是蠢豬!”別的孩子一定會停下來嗎?如果對方家長因此受到刺激, 覺得小孩之間的衝突大人不應該介入, 家長之間是否會爆發衝突?這種衝突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我們不知道,

Advertisiment
有可能只是口角, 有可能是大打一架, 而且我們不確定會不會威脅到孩子的安全。 要知道的是, 一個4、5歲的小朋友如果總是有言語或者行為的攻擊性, 雖然不是絕對, 但是相比於沒有攻擊性的孩子, 他有更大的可能性來自於一個有言語攻擊或者行為攻擊的家庭。

而這些是不是我們希望讓自己的孩子看到和經歷的呢?

那到底應該怎麼處理呢?我覺得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看孩子自己的反映

///

有的時候孩子之間會互動甚至和摩擦, 但是他們可以自己解決。 比如一個孩子說了不好的詞語, 另一個孩子回應:“嘿, 你這樣說是不禮貌的!”;或者“你再這樣說我就不和你玩了!/我就告訴老師了!”;或者“你這樣說我會很難過”……我在幼稚園接娃就親眼見過小朋友之間有這種對方,

Advertisiment
那個說“壞話”的小朋友也很快停止了, 而且兩個小朋友又在一起玩了。

當然, 如果孩子很小, 或者遇到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應對只會哭泣, 或者對方小朋友的語言越來越過分, 家長是需要提供支援和保護的。

家長要怎麼做呢

///

? 先看看對方家長是否在附近。

如果在, 我會考慮走過去和對方說。 不要以告狀或者指責的語氣, 因為這等於直接指責對方做父母很失敗。 有時候小朋友確實會從其它小朋友那裡學習來一些侮辱性的詞語, 家長並不知情。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和對方家長說:“誰誰誰剛才說我們家孩子是蠢豬, 我覺得我應該告訴你一聲”。

通常情況下, 對方家長都會做出反應,

Advertisiment
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但是, 同樣有概率是, 對方的家長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如果遇到這種家長, 不要爭執, 帶著孩子離開即可。 因為即使爭執, 也得不到一句道歉, 而你也沒有必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大人的爭執中害怕, 甚至受傷。

? 如果對方家長不在場, 怎麼辦呢?

我會帶著孩子離開。 我有時候會經常告誡自己:我沒有權利去教育別人的孩子。 有時候甚至會阿Q式告訴自己:家長不教, 社會會教。

除了以上這些

非常非常重要的有兩點

///

? 安撫和鼓勵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因為對方的言語非常生氣或者傷心, 家長請一定要傾聽和陪伴。 有些家長會簡單地說“那個哥哥和你鬧著玩的, 別傷心了”, 這是非常不推薦的。

Advertisiment

因為當下孩子有非常受傷的感覺, 家長不要急著去否定孩子的感受, 而是應該和孩子共情。 要知道, 在有些大人眼裡或許不覺得這是很大的事情,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 這是很大的刺激。 我不知道, 有沒有家長至今記得小時候被人起侮辱性綽號的傷痛和自卑?

和孩子共情, 告訴孩子你小的時候也遇到這種情況, 告訴孩子他沒有做錯什麼, 他很棒, 對方小朋友那麼做是不對的。

? 注意平時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對孩子的評價。

同樣一件事情, 發生在一個自信的孩子身上, 他可能會氣憤, 但是不會懷疑自己。 但是如果發生在一個本來就不自信或者自卑的孩子身上, 他可能就會進一步懷疑自己, 甚至因為別人的一句嘲笑在類似的場合出現社交退縮。

我們反復提到: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時候,主要養育者的評價是他們重要的標杆。所以,如果平時我們給孩子鼓勵而不是打擊,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對事不對人,給孩子機會去實踐小成功和成就感,都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更自信。在這種情況下,外界小夥伴的言語侮辱才不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我們要知道:孩子在夥伴關係中總會難免遇到一些言語攻擊的孩子,他們的言語打擊卻遠遠不及父母的言語攻擊和否定所帶來的傷害。

我們反復提到:孩子在建立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時候,主要養育者的評價是他們重要的標杆。所以,如果平時我們給孩子鼓勵而不是打擊,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對事不對人,給孩子機會去實踐小成功和成就感,都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更自信。在這種情況下,外界小夥伴的言語侮辱才不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我們要知道:孩子在夥伴關係中總會難免遇到一些言語攻擊的孩子,他們的言語打擊卻遠遠不及父母的言語攻擊和否定所帶來的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