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與父母的心靈對話2

聚焦三:撿來的東西不能玩嗎?
孩子的內心獨白:
我叫大聖, 這是我給自己起的名字。 我喜歡看《西遊記》, 裡面的孫悟空是我的偶像。 他神通廣大, 會七十二變, 真是神奇。 我渴望有一根和他一樣的金箍棒, 那多好啊!能變大能變小, 一掄起來嗖嗖嗖……太棒了!昨天, 我在公園裡玩, 看到一根木棍, 跟孫悟空的金箍棒像極了。 我撿起來, 想拿著玩。 媽媽看見了, 大喝一聲:“不許動!”嚇了我一大跳。 “那是垃圾, 不知道是誰家扔的呢, 哪還能玩。 ”天啊!誰規定的, 撿的東西就不能玩?
媽媽的內心獨白:
小孩子真是不懂事, 看見垃圾也要撿,

Advertisiment
不知道乾淨。 家裡有那麼多玩具不玩, 偏偏喜歡這些破爛東西。 多髒呀!
點評:
在成人眼裡, 只有買來的玩具才是玩具, 而在孩子眼裡, 家裡的鍋碗瓢盆, 外面的木棒、石頭子、樹葉都能成為玩具。 回想兒時, 我們不也把那些東西當成好玩的東西嗎?為什麼就不能讓孩子玩呢?撿來的東西雖然髒, 但只是到家後洗洗手、洗洗衣服的事, 和孩子的快樂比起來, 這又有什麼重要的?
焦點四:拆玩具一無是處嗎?
孩子的內心獨白:
前幾天, 小姑送我一塊電子錶, 挺好玩的, 我臭美了半天。 還跟我的小夥伴顯擺了一下, 他們羡慕得眼巴巴的。 在家的時候, 我仔細研究它, 為什麼裡邊有數位, 怎麼小黑點一閃一閃的, 它怎麼藏在裡面的?我決定弄明白。
Advertisiment
我偷偷把爸爸的工具拿來, 把表拆開, 可裡面的東西亂七八糟, 我看不明白, 也沒找到小黑點在哪兒。 再想重新裝, 卻怎麼也裝不上了。 爸爸這時恰巧過來, 一下子看見了我的破壞行為, 瞪大眼睛怒喝, 嚇得我不敢出聲, 要不, 非得屁股挨打, 還是老老實實的吧!
爸爸的內心獨白:
這個孩子真能闖禍, 見什麼拆什麼, 好好的玩具, 都讓他拆遍了。 怎麼就不知道愛惜好好玩呢?再不管他, 哪天能把電視拆了。
點評:
孩子喜歡動手, 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 這本是好事。 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如果孩子喜歡拆東西, 他是想弄明白這個東西是怎麼回事, 作為父母, 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給他講講這些東西的工作原理, 他清楚了也就不會亂拆了。
Advertisiment
或者父親和孩子一起, 組裝個東西, 滿足孩子好奇、喜歡動手的欲望。
焦點五:大人比孩子玩得更高明嗎?
寶貝的內心獨白:
我叫妞妞, 我喜歡玩積木。 長大了我要當建築師, 造出好多好多漂亮的房子。 我家的積木可多了, 每次我玩的時候, 最討厭媽媽在身邊。 我想建成自己的房子, 可她總是對我說:“不對, 這塊應該放這兒, 不對, 這塊不合適。 ”唉, 沒辦法, 弄得我真掃興。 不玩了不玩了。 她只會搭一種房子, 還要我按照她的方法走, 可我有好多好多種房子在腦子裡, 我要搭的房子可比她的漂亮多了。
媽媽的內心獨白:
這孩子玩起來沒有章法, 總是瞎玩。 搭個積木也不成型, 亂搭, 搭著搭著就倒了。 看來, 玩起來還真得有父母在身邊,
Advertisiment
要不玩都不會。
點評:
孩子是最具創造力的。 他們的思維沒有定型, 具有豐富的想像力, 這是成人無法比擬的。 成人的思維定型了, 總喜歡把自己的思維定勢灌輸給孩子, 反而不利於孩子創造力的發揮。 所以這時候父母不妨放開手, 讓孩子自己玩, 他也一定能玩出更多花樣。
焦點六:孩子不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