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自己知道吃多吃少,別再硬喂了!

我說不吃就不吃吧, 家人卻有些擔心, “葉子, 你沒吃幾口啊, 要不要再多吃一點呀, 能吃飽嗎?”

“沒事兒, 你看她多活潑!她自己知道飽不飽的。 ”

從家人狐疑的表情中, 我讀到了他們的潛臺詞, “真的假的?這麼小的孩子, 自己真能控制食量?”我也總能收到媽媽和我傾訴孩子的吃飯問題:

“你不多喂她點, 她自己肯定吃不了幾口的!”

“她哪是不餓呀, 就是貪玩, 被別的東西吸引注意力了。 ”

“我家孩子已經很瘦了, 我還讓她自己選擇吃不吃, 那得更瘦!”

嗯嗯, 萬分理解!孩子吃飯好不好, 可是咱心口上的一塊大石頭啊, 我已經不在乎自己做飯是不是辛苦了,

Advertisiment
關鍵是, 孩子, 你要健康呀!你要吃飽呀!

所以吉吉今天特地奉上功課, 想寬慰一下親愛的媽媽們, 如果再有家人質疑, 甩出這篇文章, 哇塞, 真實的科學實驗案例!立馬底氣十足呀!

案例1:孩子有正確控制食量的能力嗎?有!

1928年, Clara Davis醫生針對孩子的吃飯問題做了個實驗, 她接了3個7-9個月大的孤兒到她的醫院, 為每人每餐提供10道不同的菜, 長達半年之久。 這10道菜包括肉、內臟、魚、穀物、雞蛋、水果和蔬菜, 都只做簡單清淡的料理, 吃飯時只有護士在, 負責觀察並將剩下的食物稱重, 並不會干涉孩子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

結果, 自己選擇食物的孩子們, 半年後竟然在發育、體重、外表、活力等方面都是最佳狀態,

Advertisiment
他們自己搭配出了理想的飲食組合!

案例2:給孩子多些食物, 他們就會“貪嘴”嗎?

1991年, 國外也有人對2-5歲的幼兒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 這些孩子就住在家裡, 每天吃3頓飯和3次點心, 食物多樣而均衡。 實驗的特殊之處在於, 每次給孩子“雙份”食物, 而且他們自己可以決定吃多少。

實驗再度證明, 孩子並沒有暴飲暴食, 雖然有時候一餐吃得多一些, 有時候幾乎什麼都不吃, 但平均下來, 一天的總量都差不多, 剛好是他們一天所需要的量。 在沒有外力干涉的情況下, 孩子竟然有完美的調節能力!

案例3:孩子的食量差異, 真是餵養決定的嗎?

從1985年起, 多特蒙德市兒童飲食研究所就開始研究兒童飲食, 他們長期觀察3個月到6歲的兒童每天的食量,

Advertisiment
有些嬰兒每天喝不到600克的母乳, 有些則喝超過900克;3歲孩子的差距更大, 每天進食500克的孩子和每天進食1000克的同樣正常!

所以, 孩子每天到底要吃多少才能滿足他們的生長需要, 從出生開始就有差異了, 80%的差異從遺傳而來, 只有20%是受環境影響的!

雖然每個孩子情況的各不相同, 這三個實驗, 未必就是金科玉律, 但還是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和寬慰, 我自己也在思考, 到底需要為孩子做什麼, 又不要做什麼呢?

啟示1:相信孩子自己調節食量, 但是你要供應多元的食物才行!

案例1和2, 都是在食物多樣化的前提下展開的實驗, 這和餐桌上只有可憐巴巴的一兩樣、你卻非要孩子吃下去是截然不同的。

當然, 我們無法餐餐10個菜, 那會累死的,

Advertisiment
但是, 一日3餐是否可以搭配著來?是否可以用丸子、蔬菜泥、麵團等方式, 儘量保證每餐食材的豐富?是否能根據食物金字塔和平衡膳食原則, 保證孩子均衡攝入蔬菜、動物性食物、穀物、奶、水果等呢?

啟示2:零食是破壞平衡原則的罪魁禍首!

許多媽媽說了, 我提供的飯菜也挺多元呀, 人家就是愛吃零食愛吃甜, 沒辦法呀!高糖、高鹽、高油的加工食品, 絕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食欲, 造成偏食, 你看案例1、2中, 可並沒有霜淇淋、巧克力這些食物啊!

所以咱們要做的, 是確保孩子只能接觸到富含營養價值的食物!那些會影響孩子食欲的小食, 拜託要麼不要買, 要麼藏好, 要麼控量好嗎?這一點真的沒商量, 再強的輔食達人也沒法吸引一個整天亂吃零食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偷偷告訴你, 我娃昨晚吃那麼香, 有一下午木有吃零食的功勞哦!

啟示3:孩子胖與瘦, 別總怪餵養!

我又要來叨叨了, 說過很多次了呢, 別總覺得自家孩子瘦啦, 問問你和老公的爸媽, 自己小時候是不是食量也不多, 這真的是有遺傳因素產生的先天差異影響呢, 別看胖嘟嘟的很可愛, 但是胖未必就是好, 瘦, 也未必就是不好。 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這篇原本肉嘟嘟的寶寶, 為啥越來越瘦了呢?(點擊查看)

總之, 瘦不瘦, 看生長曲線!吃得夠不夠, 看他/她是否健康有活力喲!

親愛的們, 我們都放120個心吧, 說真的, 養育孩子很難完全按照教科書定時定量, 我在餵養上的挫敗, 絕對不比你少, 如今看到我家的小吃貨自己吃的那麼香, 慶倖一路耐心,給孩子空間去自我嘗試。

所以,做好我們能做的就好啦!別老注意孩子一頓吃了多少,供應多元食物、控制好零食、相信孩子自己的食量調節力,觀察Ta的活潑狀態,就算瘦,也是個健康的小盆友哦!

慶倖一路耐心,給孩子空間去自我嘗試。

所以,做好我們能做的就好啦!別老注意孩子一頓吃了多少,供應多元食物、控制好零食、相信孩子自己的食量調節力,觀察Ta的活潑狀態,就算瘦,也是個健康的小盆友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