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自信和勇氣的培養方法

幾千年孔孟之道的浸染, 形成了國人含蓄、內斂、寬厚、謙卑的民族性格。 然而, 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 要求人們面對機會能勇敢、大聲地說“我行”。 因此, 培養孩子自我表現的勇氣和習慣, 成了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對內向、膽怯的孩子尤為如此。

專家表示, 當孩子通過自我表現獲得讚美, 體會到被肯定的喜悅時, 自信心便會隨之增強;而自信心的增強, 反過來又會促使孩子勇於表現自己。 只要孩子能學會勇敢地展示自己, 就是在把握機會, 積極進步。 因此專家建議, 父母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 注意培養孩子的勇氣和自信。

Advertisiment

擴大孩子接觸面

一般來說, 怯于表現的孩子面對眾多目光只是覺得不安, 並非討厭讚美和掌聲, 您只要看看他們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 因此, 家長應有意識地擴大孩子的接觸面, 讓孩子經常面對陌生的人與環境, 逐漸減輕不安心理。 閒暇時, 帶孩子和鄰居聊上幾句, 幫孩子與同齡朋友一起玩耍, 建立友誼;購物時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付錢;經常到同事、親戚家串門;節假日, 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遊, 讓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遊客潮中……隨著見識的增長, 孩子面對別人的目光時, 便會多幾分坦然。

對孩子特長多鼓勵

孩子怯于表現的原因還可能是缺乏自信, 擔心無法獲得讚賞。 因此, 找出孩子的特長並幫他們樹立信心就格外重要。

Advertisiment
通過唱歌、跳舞、數數、背誦古詩、講故事、畫畫、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養孩子在這方面的能力, 先創造機會讓他在家人面前展示, 加以熱情鼓勵, 樹立信心。 當孩子為得到讚賞興奮不已時, 家長可趁機說:“寶寶唱的這麼好, 小朋友們肯定喜歡聽!”“鄰居還以為我們家有只百靈鳥呢, 下次唱給大家聽吧!”即使孩子還不能痛快接受提議也不要緊, 至少心裡會留下適應的印象。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表現

有了家長的肯定, 再加上外人廣泛認可, 孩子的自信心會得到強化。 比如在親友聚會時, 家長可看準時機, 輕聲對孩子說:“今天是外婆的生日, 如果為外婆唱首歌, 她一定特別高興。 ”甚至可以來點兒物質刺激:“如果今天寶寶為大家唱一首歌,

Advertisiment
商店裡的毛毛熊也一定願意到我們家來跟你學唱歌。 ”要注意的是, 此時家長的聲音一定要小, 不一定非得當眾大聲宣佈, 要給孩子留有餘地, 眾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聲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 如果孩子還是拒絕, 家長不要再施加壓力, 給孩子個臺階下:“是不是今天沒有準備好呀?那下次準備好時再唱吧。 ”這樣才能在保證孩子自尊心不受到傷害的情況下, 充分的表現自己。

小編總結:自信和勇氣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 或是處世能力上, 都有著基石性的支持作用。 一個缺乏自信和勇氣的人, 便缺乏在各種能力發展上的主動積極性,

Advertisiment
而主動積極性對刺激人的各項感官與功能及其綜合能力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