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麼辦

佳佳從小就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 父母對她疼愛有加, 從來不讓佳佳做任何家務, 以致佳佳的自理能力非常差。

一次, 媽媽給佳佳帶了一個熟雞蛋去幼稚園, 可是由於不會剝蛋殼, 雞蛋沒吃成, 佳佳又給帶回家來了。 更讓父母擔憂的是, 佳佳已經4歲了, 可是連穿衣服、脫衣服這種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 每次都得讓父母來幫忙。 在幼稚園裡, 佳佳經常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差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從這個案例中, 可以明顯地看出, 佳佳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父母百般溺愛。

Advertisiment
所以, 在她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 因為她的一切都被父母包辦了, 從而養成了她這種期待和依賴的心理狀態。

這樣的現象, 在當今獨生子女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 儘管現在的孩子大多天資聰穎, 但卻多半是生活和情感上的低能兒, 原因就是依賴性太強。 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典型表現, 如:不敢自己獨自在家, 非要有人陪伴才行;遇到困難不想自己解決, 總依賴父母的幫忙;習慣於“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對於這些依賴行為, 父母需要區別對待。 一般來說, 孩子的依賴行為主要分為兩大類:

1.任務上的依賴

所謂任務上的依賴, 就是說當孩子在遇到一些任務、一些事情、一些困難的時候, 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而是採取等、靠、要的方式, 向家長或身邊的其他人求助。

即使孩子面臨的事情非常小, 舉手之勞就可以完成, 或者是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動腦筋解決的事情, 他們也表現出過分的依賴, 這就是任務上的依賴。

2.情感上的依賴

除了任務上的依賴, 更多孩子所表現出的是情感上的依賴。 它是指孩子渴望別人對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 如果別人對自己非常友善, 他們的心情就會十分愉快, 反之, 就沮喪到極點。 這種情緒不穩定、由別人對自己的情緒來決定自己心情的不正常心理, 就是情感上的依賴。

對於孩子情感上的依賴, 一些父母對此不以為意, 以為這種毛病看起來甚至有些可愛, 帶有撒嬌的性質。

Advertisiment
但是, 從孩子身心發展來看, 它卻後患無窮, 需要父母及早説明孩子克服。

孩子依賴性強的毛病, 從表面上看根源好像出在孩子身上, 但其實卻在家長身上。 所以, 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 父母必須首先從自身人手,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1.讓孩子感到自豪

為了讓孩子擺脫嚴重的依賴症, 父母首先要使孩子對自己有自豪感, 讓他對自己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評價.具有強烈的自信心。

2.在孩子面前“弱勢”一點

孩子依賴性太強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家長十分溺愛等,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太“強勢”。

父母應當明白, 孩子的能力並不是非常全面的, 因此他們需要鍛煉和發展的機會。 如果父母什麼都給孩子包辦了, 什麼都替他想好了,

Advertisiment
他還動什麼腦筋, 他還能做什麼?所以, 如果父母越是越無所不能, 那麼孩子“無能”的概率就會大許多,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鍛煉和發展的機會。 時間久了, 孩子就不只是會出現依賴性太強的問題, 這還會影響到孩子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發展。

所以, 即使父母的能力非常全面, 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強勢”, 切忌事事替孩子包辦。 有時假裝“弱”一點、“笨”一點, 反而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3.讓孩子經常自我反省

年幼的孩子做事情時必然會出現失誤, 所以, 孩子們非常需要在失誤之後有自我反省、自我覺悟的機會。

但是, 現在不少父母都會對孩子過分地加以保護, 常常在事先就把一切都為孩子們做好了, 這就等於剝奪了孩子們自我反省、自我覺悟的機會。

Advertisiment
情況嚴重的時候, 還會妨礙孩子們“自律性”的形成。 因此, 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 在這一過程中, 孩子們需要獨立作出計畫, 並把它們付諸實際行動, 同時這也是孩子們犯各種各樣錯誤的寶貴機會。 通過這一過程, 孩子們就會學會如何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並逐漸變得明智起來。

4.不要對孩子過分苛責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 有的時候父母會有意識地讓他們自己解決一些所面臨的事情。 一旦孩子對這些事情解決得不好, 他們就會嚴厲地追究孩子的“責任”。

然而, 這種行為卻並不見得就是好事。 在孩子還過於幼小或者還不具備自信心的情況下, 就用這樣的方式來“訓練”他們,反而會使孩子喪失信心,最後變得依賴心理更強了。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獨立做事的時候,父母應適當地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使他們形成“我是個在每件事情上都能做得很好的乖孩子”這樣的想法。這樣,孩子們就會非常自然地獨自解決一些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對自己負責。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那些在必要時可以毫無負擔地依靠父母的孩子們,以後反而會更加勇敢地離開父母的身邊,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這個世界上奮鬥並生存下去。

就用這樣的方式來“訓練”他們,反而會使孩子喪失信心,最後變得依賴心理更強了。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獨立做事的時候,父母應適當地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幫助,使他們形成“我是個在每件事情上都能做得很好的乖孩子”這樣的想法。這樣,孩子們就會非常自然地獨自解決一些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對自己負責。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那些在必要時可以毫無負擔地依靠父母的孩子們,以後反而會更加勇敢地離開父母的身邊,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這個世界上奮鬥並生存下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