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早教不是對孩子“早早”地教!

早教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但“什麼是早教”, “早教什麼時候開始好”, 這些問題讓年輕的父母們困惑不已。 是讓孩子早早的學習各種知識, 還是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太多的疑慮和不解, 太多的誤區, 太多的不知所措……

在嬰幼兒的教育問題上, 目前有兩大對立的陣營, 一方主張什麼都不要教, 就讓孩子好好地玩。 另一方則主張要早早地教,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反對教的人通常基於以下理由:

1.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 所以不要讓寶寶失去快樂的童年。

2.寶寶還小, 沒有必要學任何東西, 長大了學來得及。

Advertisiment

3.學習是揠苗助長, 對寶寶的成長不利。

……

這些人曲解了寶寶“學習”的概念, 也低估了寶寶學習的能力。 實際上, 對寶寶來說, 什麼都是學習, 坐立行走進食玩耍, 經歷的一切都是學習。 因此, 學習可以很快樂, 並且成為寶寶特別熱衷的活動。 實際上, 在寶寶出生到6歲, 尤其0-3歲, 他的學習能力十分驚人, 是人一生中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 如果無視寶寶這個階段的需求與潛能, 我們就會妨礙寶寶的發展, 並且極大地浪費寶寶的潛能。

主張灌輸的人通常基於以下理由:

1.現代社會競爭那麼激烈, 尤其應試教育帶給我們非常大的壓力, 所以一定要讓寶寶從小就笨鳥先飛,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

2.從小就讓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 對他的發展會很有幫助。

Advertisiment

3.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條件接觸鋼琴繪畫之類的藝術課程, 試圖通過孩子來圓自己的夢。

……

這些人同樣曲解了學習的概念。 學這些東西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一定要視孩子的需求來定, 並且要以他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實施。 如果以如此機械的方式來教孩子, 我們可就真的剝奪了他快樂的童年了。

實際上, 持這兩種觀點的人都把早教的概念給狹隘化、庸俗化了。 早教不是“早早的教”, 也不是放任孩子, 給他徹底的自由, 什麼都不管。 早教的真義是生活+玩耍, 在吃喝拉撒中巧妙地融入眾多教育的內容, 根據寶寶的需求和表現, 適時為他各項能力的發展創造環境, 並根據寶寶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式,

Advertisiment
跟從寶寶, 協助寶寶, 以變通和輻射的方式為他的發展提供助力, 達到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目的。

吃喝拉撒, 很平常的一些事件往往包含了非常多、非常好的早教契機, 怎樣發現這些契機, 如何把握這些契機, 並利用這些契機拓展, 給寶寶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 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也才是真正的早教。 真正成功的早教是給瞌睡的寶寶塞一個枕頭, 而不是拴一根繩子, 牽著他跟著我們亦步亦趨地前行。 早教效能的高低, 更多地取決於我們發現早教契機, 把握早教契機去創造環境, 拓展寶寶興趣, 以及如何實施早教的水準的高低。 變通與輻射, 是成功早教的靈魂。 至於如何變通與輻射, 就要根據當時的環境和寶寶的狀況來決定了。

Advertisiment

通過寶寶早期經歷的各種生活事件和一些信手拈來的遊戲實施早教, 我們就可以從智商、情商、品德、生活自理能力、體能等多方面幫助寶寶全面發展, 讓寶寶儘早變得更獨立、更容易與人相處, 更容易適應環境, 甚至從小就培養起他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早一天達到不教的早教目標。 這是我比較推崇的一種早教理念。

早教的意識, 許多父母都已經有了, 早教的先進理念, 大家也都掌握了不少, 但是光有意識和理念還是不夠的, 理念的東西是死的, 並且, 隨著時代的變遷, 它們可能是過時的, 不可能是絕對的。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 也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 包括這句話本身。 靈活地運用, 以突破常規的方式去運用,

Advertisiment
理念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因此, 我們更需要具備一雙觀察孩子、透視孩子的慧眼, 外加極大的耐心與高漲的熱情, 以及平和的心態, 並且在某些時候, 我們還需要跳出理念之外來看待、處理孩子的問題, 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真正提升早教效能, 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與引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