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孩子的心理健康離不開父母

孩子健康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生活, 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要想孩子的心理健康, 就需要父母用心的教育。 在生活中, 夫妻雙方扮演著互補的角色, 共同指導教育孩子, 這樣的人格才不至於產生偏差, 使孩子更好的適應現實生活和未來社會。

現在, 很多家庭裡母親掌握著孩子教育的主動權, 父親往往放棄自己的教育責任, 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嚴重不足。 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謂的“偏陰性格”, 即脆弱、膽小、多愁善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 父親應“親臨”教育第一線, 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

Advertisiment

某位心理學家, 有這樣一種比喻將父親的影響力比作“離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它會持續不斷地發生裂變、釋放“能量”, 幫我們形成完備的人格。 父親的影響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影響最大, 在嬰兒期、壯年期、老年期影響較小。

嬰兒時期:在嬰兒期, 孩子主要依賴母親。 因此, 看似出生時早已剪斷的臍帶, 實則還存在於母子的心中。 此時, 父親恰恰要充當加速母子分離的角色, 以便形成正常的等邊三角的家庭模式。 在這個階段, 父親應該多抱抱孩子, 和他們建立感情。

兒童期:這時期的主要發展任務———性別角色認同。 心理學研究發現, 父親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比母親更重要。 此時, 父親必須給孩子建立規則,

Advertisiment
引導男孩向男人的方向發展, 教他們勇敢、理性、負責任、敢於參與社會活動、關注世界等。 懦弱和疏離的父親是將兒子推向同性戀隊伍的“罪魁”。 父親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如在公共場合不吸煙、不隨地吐痰、遵守交通規則、對家庭負責、努力工作等, 這會讓男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男人, 讓女孩子從中獲得安全感。

青春期:超越的標杆。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迅速覺醒, 不再認為自己是孩子, 有了強烈的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 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崇拜父親了。 男孩開始看不慣父親, 甚至覺得爸爸窩囊;女孩則把對異性的崇拜從父親轉向同齡人。 父親開始成為孩子超越的標杆。

父親要注意自身行為, 一方面, 不要過分壓制孩子,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鼓勵他們多參加社交活動, 如果有可能, 要多帶孩子和自己一起出席社交場合。 另一方面, 對待別人, 這一點可能更重要。 此時, 父親要孝順老人、關愛弱小、寬容待人, 將工作做得有條不紊, 這樣孩子超越的將是一座高峰。

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有所偏差, 要合力教育好孩子。 可能父親的角色更多的是養家糊口, 但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遠比更多的金錢可觀。 大部分家庭裡, 母親承擔了所有教育的重任, 這是很不可取的。 孩子只有具備了父母的雙方人格特點, 才不容易出現極端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