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必須制止!


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必須制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總會出現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和習慣, 如果父母不對此加以重視和引導, 讓這些行為和習慣成為了自然, 那麼對孩子的影響將是很大的。 所以, 父母在對待孩子的這一類行為時, 要堅決地說“不”, 因為“不”能讓他們懂得限制, 並保障他們成長的安全和快樂。

1、危險當頭

孩子應該被制止的行為中, 第一個就是危險當頭時。 眼看孩子將遇到危險或是做了危險的事, 父母必須毫不猶豫地制止他們。 對孩子來說, 為了他們自身的安全, 也需要知道行為禁區在哪裡。

Advertisiment

2、咬人

寶寶4月齡左右即將出牙時, 會因牙齦腫脹等不適而啃咬玩具或最親近的人, 此時他還不明白咬人是對還是錯。

而等孩子1歲左右時, 有時也會出現一興奮就咬人的行為, 不但咬身邊的大人和一起玩耍的夥伴, 也會咬自己。 這其實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只是用錯了地方。 父母這時應該及時制止, 明確而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允許”的行為。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3、亂扔東西

睡覺前, 孩子將脫下的衣服扔了一床;玩耍時, 孩子將玩具扔了一地……這些都是需要制止的不良行為, 制止時一定要柔中帶剛。 也許提醒一次, 孩子並記不住, 所以在反復的督促中, 要讓孩子逐漸學會自理, 並懂得承擔責任。

Advertisiment

4、任性耍賴

孩子因為一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就發脾氣、哭鬧, 讓父母頭疼不已。 這時發怒和妥協都不是好辦法, 父母要做的就是心平氣和地對孩子說“不”,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請求而不是哭鬧。 把握好這一原則, 就能幫助孩子改掉這一習慣。

5、打斷別人的談話

孩子在大人說話或打電話時, 總是要插幾句嘴, 也許他們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 但是如果縱容孩子的這一行為, 孩子就不會為他人著想, 也不會懂得禮貌的重要性。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 父母要反復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對;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就不能那麼遷就了, 因為他們一定要學會尊重他人。 可以在談話或打電話前, 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

Advertisiment
給他安排點活動, 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

6、不遵守規則

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 對一些事情隨心所欲, 不懂得遵守規則, 這也是需要父母“出手”的時候, 讓孩子知道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幾項家庭規則, 如果他違背反了, 就大聲清楚地陳述出規則, 這樣有助於孩子銘記在心, 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7、誇大來掩蓋事實

孩子用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來誇大其詞, 或是用謊言來掩蓋事實。 當孩子這樣時, 父母可以直接告訴他, 誇大事實和說謊都是不好的行為, 如果總是這樣的話, 就沒人會相信他的話了。 可以鼓勵孩子說出真相, 打消孩子的顧慮, 如果他承認了錯誤,

Advertisiment
在第一時間擁抱他、表揚他。 還可以通過講故事來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 孩子會慢慢學會坦誠、真實。


如何防止孩子出現不良行為

如何防止孩子出現不良行為

“防大於治”, 如果不想讓孩子出現上述的不良行為和習慣, 就要從最初的時候開始預防, 制定一些基本的規則, 防患於未然。

1、設定簡單明瞭的規矩

你可以這樣想:如果你把話說死, 不留下重新解釋的空間, 就可以避免以後的爭論。 好好琢磨琢磨下面兩句話的區別:“哦, 好吧, 你可以吃一塊餅乾。 ”(這給你的孩子留下了無窮的希望, 也許要第二塊也沒問題。 )和“你可以吃一塊餅乾, 不過, 不能再要第二塊。 就這樣。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