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發燒該用冷毛巾還是熱毛巾?有多少媽媽都弄錯了!

發燒是寶寶最常見的病狀, 沒有哪個父母敢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從來沒有發過燒。 ”每當孩子發燒時, 看著孩子病怏怏的狀態, 當父母的都急得團團轉。

雖然很著急, 但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一上來就給孩子打針吃藥, 所以, 物理退燒往往是大家的首選。 多喝水、用毛巾擦身體、敷額頭都是我們常用的物理降溫手段。

物理降溫的時候, 有一件事父母們常會做卻不一定正確:用毛巾給孩子敷一敷, 降降溫。 什麼時候用冷毛巾, 什麼時候又該用熱毛巾, 這裡面可是大有講究的, 用錯了不僅不能降溫, 還有可能使體溫升的更高!

Advertisiment

首先, 我們要知道多少度才算發燒!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6.5℃, 小朋友的體溫通常會高出一些, 但若超過37.5℃, 我們就可以“懷疑”寶寶發燒了。 其中, 體溫在38℃以下為低燒, 超過38℃就算高燒了!

臨床上所指的體溫超過37.5℃就是“發燒”, 通常是指“口溫”。 因為可測量體溫的地方很多, 所以分別定義如下:

口溫:37.5℃以上(含)

耳溫:37.5℃以上(含)

腋溫:37℃以上(含)

背溫:36.8℃以上(含)

肛溫:38℃以上(含)

孩子發燒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 原因可輕可重, 如果沒有伴隨其他症狀, 就可能只是體溫控制中樞失去平衡。 但重者也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有發燒以外症狀出現, 就可能是疾病的前因, 不可忽視。

為了讓家長在孩子發燒這個問題上不至於手忙腳亂,

Advertisiment
能正確面對並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 專家根據新生兒科和一般兒科做門診統計, 將寶寶發燒“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 並標示其危險性。

孩子最有可能發燒的原因排行榜

排名

原因

危險排名

症狀

1

感冒

5

症狀不一, 發燒、食欲下降、腸胃不適、拉肚子、耳鼻喉等問題都有。

2

耳鼻喉發炎

7

症狀多變, 常見的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紅腫(寶寶通常不願意進食)等。

3

玫瑰疹/小兒急疹

8

典型的症狀就是會莫名高燒(39℃以上), 大約持續2~3天, 然後起紅疹(燒退), 紅疹通常會慢慢消失, 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也沒有其他併發症。 1歲前後的寶寶最容易得。

4

打預防針

9

因打疫苗而有輕微發燒的寶寶很多, 但會引起較明顯發燒的通常是在注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疫苗後。

Advertisiment

5

敗血症

2

通常是近親聯姻、先天免疫不良或使用高劑量類固醇的結果。 有敗血症的患者會有1/3幾率合併腦膜炎。

6

尿道感染

6

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 外觀不易察覺。

7

腦炎、腦膜炎

1

最典型也最受威協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 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欲欠佳, 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 6個月至3歲的寶寶易發病。

8

穿太多、發牙熱、夏季熱

10

只要寶寶活動力和精神狀況均佳, 食欲也不錯, 寶寶身體有發熱現象, 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內溫度太高了。

9

腸胃炎合併脫水

4

分為細菌(沙門氏桿菌)感染和病毒(輪狀病毒)感染兩種。 症狀有:嘔吐、拉肚子、尿步、食欲下降、精神不佳、發燒38.5℃以上(會合並脫水)。

Advertisiment

10

川崎症

3

症狀頗多, 例如持續多日高燒39℃~40℃以上;眼紅;口唇有草莓舌、唇裂、手腳四肢腫;頸部淋巴腫;以及打卡介苗的部位會紅腫等。 1歲~1歲半的寶寶是該病的危險族群, 而且原因目前仍不詳。

其實, 大多數孩子發燒, 通過症狀, 家長都可以進行初步辨別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找到原因, 採取有效的物理退燒方式就能有效降溫。 例如, 多喝水、使用退燒貼、用毛巾擦拭皮膚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孩子發燒, 家長採取物理退燒的方式, 到底是該用熱毛巾熱敷退燒呢?還是用冷毛巾冷敷退燒呢?

熱孩子體溫上升期要用熱毛巾

1、體溫上升期的表現:發現孩子發燒後, 每隔15分鐘量一次體溫, 如果體溫持續升高, 說明孩子正處於“體溫上升期”。

Advertisiment

2、那這個時候, 家長就千萬不能用冷毛巾去敷了。 體表本來就需要熱量, 你再用冷毛巾去爭奪熱量, 那只能讓中樞神經下達更“嚴厲”的命令, 孩子的體溫肯定會升得更高了。

3、所以, 孩子處在發燒的體溫上升期的時候, 一定要用溫熱的毛巾, 給孩子擦擦肚窩、腋下、腿窩這些大血管分佈的區域。 這樣的話, 孩子的體溫可能還會上升, 但是不會一下子升得太高而出現高燒, 甚至是驚厥、抽風了。

冷體溫穩定期、下降期可用冷毛巾

1、當孩子的體溫處在穩定期的時候, 比如說, 發燒在短時間內一直維持在39℃, 這說明發燒中樞介質釋放完畢或暫告一段落。

2、這時, 家長可以用冷毛巾或者冰袋給孩子敷一敷頭部, 或者用冷毛巾擦一擦腋窩、脖子、腿窩等大血管分佈的區域。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3、另外就是體溫下降期,也就是身體慢慢散熱的時期可以用冷毛巾,這段時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佔優勢,致熱源在體內的作用逐漸消失或者減弱,產熱開始減少。孩子的體表皮膚血管開始擴張,這時候會大量的出汗。

4、就像小時候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長輩們會說“蓋著被子睡一覺,發發汗就好了”,就是這個道理,出汗的時候,大多情況說明發燒在緩解。這個時候用冷毛巾,可以幫助散熱,讓燒退得稍快一些。

TIPS體溫穩定期、下降期,不要用藥

有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物理降溫後,看到孩子燒退下來了,還想給孩子來點退燒藥,想讓孩子一下子恢復健康,這樣心急的心情是需要理解的。

這樣的行為是多此一舉,只要孩子體溫沒有持續升高,就多觀察,謹慎用藥。抗生素藥物退燒是快,如果老想讓孩子迅速恢復,就給他吃藥,這對小孩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最後提醒家長:體溫上升期用熱毛巾,體溫穩定期、下降期用冷毛巾,這是給孩子物理降溫的智慧,可別用反了哦!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降溫退燒,也可以避免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

3、另外就是體溫下降期,也就是身體慢慢散熱的時期可以用冷毛巾,這段時期的特點是散熱過程佔優勢,致熱源在體內的作用逐漸消失或者減弱,產熱開始減少。孩子的體表皮膚血管開始擴張,這時候會大量的出汗。

4、就像小時候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長輩們會說“蓋著被子睡一覺,發發汗就好了”,就是這個道理,出汗的時候,大多情況說明發燒在緩解。這個時候用冷毛巾,可以幫助散熱,讓燒退得稍快一些。

TIPS體溫穩定期、下降期,不要用藥

有很多媽媽在給孩子物理降溫後,看到孩子燒退下來了,還想給孩子來點退燒藥,想讓孩子一下子恢復健康,這樣心急的心情是需要理解的。

這樣的行為是多此一舉,只要孩子體溫沒有持續升高,就多觀察,謹慎用藥。抗生素藥物退燒是快,如果老想讓孩子迅速恢復,就給他吃藥,這對小孩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最後提醒家長:體溫上升期用熱毛巾,體溫穩定期、下降期用冷毛巾,這是給孩子物理降溫的智慧,可別用反了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