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生病古代醫生怎樣處理

中藥製劑:湯、丸、散、膏、丹

孩子生病了, 一般古代醫生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就是服藥。 古代中醫對小兒的藥, 有特殊的要求。

1) 不能特別苦, 因為太苦, 孩子就不愛喝。

2) 藥量不能大。 大多數都是一錢, 或者幾分這樣的量, 它非常輕。 因為小孩的臟腑是清零的, 不能用重藥和猛藥。

3) 藥性不能特別偏。 藥性要是一偏的話, 孩子的身體受不了, 就是所謂的霸藥。 像附子這類藥在兒科的藥裡是很少見的。

當然, 古人把這個中藥也分為很多種, 有的是直接熬湯藥, 有的是把它做成小顆粒的藥丸, 然後給小孩喂服,

Advertisiment
還有是散劑, 把它打成粉末, 用水沖著喝。 還有膏劑, 就是把這些藥熬好了之後, 再加濃縮, 然後再放上蜜, 或者是阿膠等等, 把它收煉成凝脂一樣的膏。 如糖漿類藥。

這些就是中醫的丸、散、膏、丹, 一直延續至今。 還有一種是把這個藥混在這個食物裡, 就是藥打成粉之後, 混在如糯米, 麵粉裡, 蒸成糕, 做成點心一樣的東西, 這種東西在清代特別多。 如清代有一個著名的方子叫做健脾八珍糕, 就是為皇太子們的身體健康所製作的。 這類東西可口香甜, 孩子愛吃, 能補養腸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