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模仿能力差的原因是什麼

1 孩子模仿能力差的原因是什麼

1、小兒很喜歡模仿。 剛出生的寶寶, 就能模仿7-8個月的嬰兒, 已經會模仿簡單的發聲和動作, 例如聽到小貓叫, 他也會學著“喵喵”;看見電視中有人拍手, 他也會拍拍小手。 2歲左右的小兒就能模仿較複雜的動作, 如看到爸爸掃地, 他也會拿起掃帚掃一掃;看到媽媽給他洗澡, 他也想給玩具小貓、小狗洗個澡。 3-4歲的小兒, 由於活動範圍大了, 眼界擴展了, 模仿的內容就更豐富了, 如在街上看見商店裡賣東西, 小兒也會以遊戲方式賣糖果等等。

2、為什麼小兒更喜歡模仿爸爸、媽媽呢?因為爸爸、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

Advertisiment
小兒無選擇地喜歡他們的言行;又因為小兒和爸爸、媽媽接觸最密切, 也更有利於模仿。

3、常言說;“身教勝於言教。 ”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嬰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差, 知識又很淺薄, 對成年人的模仿是無選擇的, 因而父母的言行和榜樣的作用, 便顯揮更重要了。

2 如何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

1、應儘早給寶寶提供模仿的環境

寶寶能坐時, 用童車每天帶他到戶外2~3小時, 接觸空氣、陽光。 也可鋪一塊小毯子在草地上, 放些玩具讓他在毯子上挪動身體, 伸手抓物、自由活動, 這是模仿的早期準備。

2、寶寶不願在小圍欄裡玩時, 就要讓他出來

為, 寶寶在小圍欄裡最長玩至1歲左右。 基本認為寶寶到了9個月後仍圈在小圍欄中,

Advertisiment
對寶寶來說如同坐“監獄”。 實際上寶寶不高興在裡面玩時, 並不一定是指他哭鬧;小圍欄中玩久了就玩煩了, 也就根本不想玩了, 這就極大地阻礙了寶寶的模仿能力。 要盡可能提供給寶寶一方天地。 俗話說:“孩子歲半, 翻壇倒罐”, 也可能打破一些東西, 但這無所謂;玩髒了也不要緊, 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3、建立孩子角, 即供孩子存放玩具之類的地方

同時準備一些可以發展手腦並用的木夾子、硬紙盒、小錘、小木棍、圖釘、磁鐵、布片等材料, 應讓其能看、能摸、能拆、能琢磨裝配、能堆壘、擺設、借鑒、即帶有工具性、概括性和新穎性。 如1歲半的寶寶不會跳繩, 但他卻會拿著跳繩的木柄當話筒, 學電視中歌手的模樣,

Advertisiment
哼哼呀呀地搖頭擺尾。

4、正確引導孩子模仿

對孩子來說, 什麼都想模仿, 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極感興趣, 希望像成人一樣做各種事。 他們認為最感刺激的事兒也最願模仿, 諸如學電影電視中的壞人, 叼煙、打、殺、踢、鬥、戴墨鏡, 這時成人要正確引導, 使其模仿健康的東西。 如模仿醫生看病, 孩子會用椅子擺成醫院, 像模像樣地給布娃娃聽診、開藥;還會用小推車推著娃娃去公園玩;或模仿擺家家, 做家務活, 當服務員。 這種創造性模仿可增加生活知識, 學會生存, 從小樹立為別人服務的理想。

5、注意自己的言行, 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模仿對象

爸媽是孩子模仿的主要物件, 孩子2~3歲時, 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加強, 大腦結構日益完善,

Advertisiment
可以認識更多的東西, 這時是模仿的最佳時期。 此時孩子最需有伴, 爸爸媽媽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陪孩子玩十分重要。 孩子已不滿足於與小動物為伴, 他們會擺出“小大人”的樣子, 常常表現出“我自己來”, “我要那一個”、“你別動, 我會”……此時家長應增加模仿的難度, 比如進行律動表演, 可按樂感、調式、節奏、感情☆禁☆色彩等要求, 做十分豐富明快的動作, 孩子一般都會模仿得惟妙惟肖。

3 模仿能力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1、兒童最初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很多人眼裡看來, 模仿只是孩子在無意識的“複製”, 而已, 甚至是不乖, 調皮的表現。 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模仿是他們最初認識世界的手段, 是學齡前兒童主要的學習方式。 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為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兒童從生物人發展成社會人, 習得實際生活的本領。

2、幼兒發展語言

學習行為和規範的必要手段模仿學習理論認為, 認的大量行為都可以模仿而習得, 對於兒童的語言, 學習行為和規範等都是如此。 以語言為例, 語言雖然是人類天性, 語言環境仍是言語掌握的必要條件。 語言環境的作用在於開拓嬰兒的聽。 說系統。 在人際交往中, 在幼兒最初自發發音的基礎上, 幼兒會模仿成人的語言和詞語, 並經常受到成人的鼓勵。 重複與強化。 這種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如果受到敏感而熱情的父母的特別的關注和有意識教導, 幼兒的模仿行為在生理成熟的條件下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讓幼兒感受不同的情緒狀態

實現社會化幼兒通過模仿父母,同伴的不同情緒特徵,能夠體驗到情緒的豐富多彩。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寶寶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時,某大腦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使幼兒能夠推己及人,從而體會到父母的心情,從而體會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說,通過對身邊人表情的模仿,寶寶學會了善解人意。梅爾佐夫和普林茨指出嬰幼兒在模仿過程中學會了區分自我和他人,模仿能力的發展維繫並增進了兒童的社會化過程。

4、幫組幼兒提升心理能力

完整心理結構 模仿能力對於幼兒心理結構的整體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新生的幼兒不具備完整的心理結構,他們的心理反應是發散的,不連貫的,他們對自身完整性的認識來自於鏡像。他人,包括成人和同伴都是幼兒的鏡像。

實現社會化幼兒通過模仿父母,同伴的不同情緒特徵,能夠體驗到情緒的豐富多彩。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寶寶在模仿父母的表情時,某大腦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使幼兒能夠推己及人,從而體會到父母的心情,從而體會到父母的心情。也就是說,通過對身邊人表情的模仿,寶寶學會了善解人意。梅爾佐夫和普林茨指出嬰幼兒在模仿過程中學會了區分自我和他人,模仿能力的發展維繫並增進了兒童的社會化過程。

4、幫組幼兒提升心理能力

完整心理結構 模仿能力對於幼兒心理結構的整體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新生的幼兒不具備完整的心理結構,他們的心理反應是發散的,不連貫的,他們對自身完整性的認識來自於鏡像。他人,包括成人和同伴都是幼兒的鏡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