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孩子有退縮性行為怎么辦

退縮性行為一般在5~7歲時才被發現, 因為更小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親人身邊生活, 不注意或較難發現適應上的異常舉動, 甚至有些退縮性行為往往被視為文靜聽話而得到贊美, 只是在進入幼兒園或小學以及遇到一些環境改變的情況下, 才發現孩子的行為不正常。 造成孩子退縮性行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孩子自身的素質。 孩子由于體弱多病, 常常被關在家里一個人呆著, 玩積木、看電視、翻圖書、缺少與同伴交往、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這樣的孩子容易出現退縮性行為。

2、爸爸媽媽或其他成人由于對孩子有偏見,

Advertisiment
在言行上流露出對他的冷淡和失望, 使孩子在心靈深處潛藏著一種極為可怕的不安全感, 并且對自己越來越缺乏信心。

3、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照顧過分周到的孩子, 具有強烈的依賴性, 寸步不離父母, 一旦父母不在身邊, 就會失去安全感。

4、父母行為怪癖, 家庭不和及意外事件也是造成孩子退縮行為的原因。

孩子有了退縮性行為, 怎么辦呢?

1、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質。 首先要保證孩子有健康的身體, 這是防止孩子出現退縮性行為的先決條件。 另外要幫助孩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2、改變對孩子的不良態度。 要用愛去溫暖孩子孤寂的心, 平時,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與孩子接觸、交流,

Advertisiment
尤其當孩子感到別人不理解他時, 爸爸媽媽能夠體貼關心他, 站在他的立場傾聽他的心聲。

3、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的適應力, 并教給他與人交往的方式方法。 爸爸媽媽要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玩, 同時鼓勵他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耍。 家長要與幼兒園聯系, 讓教師引導他參加集體和小組游戲, 注意發揮他在游戲中的作用, 培養興趣, 產生對同伴的信賴和情感的共鳴。

4、不能過分溺愛孩子。 要經常鼓勵孩子自己做事, 絕不要什么事都包辦代替, 以免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5、如教育訓練無效, 可找專科醫生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