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 有天回家說老師要求做個遊戲——和父母做角色互換, 體驗一下做父母的辛苦。 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可以讓孩子體驗做父母的辛苦。

晚飯後, 我和女兒做起了遊戲, 我扮演“孩子”, 女兒扮演“媽媽”。 從幼稚園一回到家, “孩子”就要水喝, 要東西吃, 還要上廁所, 把“媽媽”忙得團團轉。 我在心裡偷著樂, 看著女兒撅著小嘴在屋子裡跑來跑去。

女兒的額頭已經有了汗意, 我想讓她知道做父母的不易也就可以了。 我叫停遊戲, 也好讓女兒歇息一下, 看會兒電視。 沒想到, 女兒堅決不同意, 她說:“我還沒做完遊戲呢。

Advertisiment

這我倒奇怪了, 不知道女兒還有什麼可以繼續做下去的, 索性聽她的話, 繼續玩下去, 看看她還會有什麼表演。

女兒對我說:“你現在是孩子, 對不對?”我忙點頭稱是。 女兒用手一指我, 高聲說:“你現在趕緊去把老師今天教的字再寫一下, 收拾好明天去幼稚園的東西。 別老是坐在電視前, 總看電視把眼睛都看壞了。 ”

“快點, 我對你說了半天你為什麼還不動?”女兒又是一頓狂吼。

我坐在那裡驚呆了!這些話完全是我或者妻子心情不好時訓斥女兒的話, 現在女兒一字不落地還給了我, 連說話的語氣都很像。 女兒並沒有停止說話, 把平時我們訓斥她的話一股腦兒地全說了出來。 當初我說這些話的時候, 並沒有考慮到女兒的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Advertisiment
現在孩子反過來把這些話再說給我聽, 我只覺得臉上一陣尷尬, 原來這些話聽起來是那麼難聽。

我猛然意識到, 平時總以為訓斥小孩子是為了讓她聽話, 即使語言有些過激也沒什麼。 這時我才發現, 孩子正在成長期, 她會全盤接受你對她所說的話, 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 以後遇到事情, 她也會把這些反射到別人身上——平時父母就是這麼對她說的。

那晚, 孩子睡著以後, 我和妻子認真談論了這件事情, 我們商議以後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 不能再訓斥孩子。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 你看到孩子, 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 也就是教育自己, 並檢查自己的人格。 ”孩子的言談舉止,

Advertisiment
反映出來的正是家長在孩子眼前的形象,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一次遊戲, 讓我意識到這一點。 文/王書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