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早教:由一次聚會引發的反思

作為完整的獨立個體, 沒有哪個孩子是沒有情緒的。 學齡前兒童控制情緒的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 時而笑時而哭的情況非常正常, 但這並不代表孩子有了負面情緒不需要處理。 然而這裡的處理, 不是說用語言或行為暴力阻止孩子發洩, 而是通過觀察、思考, 通過和孩子及時的交流溝通去幫助孩子, 及時走出負面情緒的漩渦。 這個過程, 不僅可以幫助孩子重建信心, 找回快樂, 同時也讓孩子學到了面對問題如何解決的技巧。

有一次, 我晚上帶女兒書睿去參加朋友組織的聚會, 七個大人七個孩子,

Advertisiment
都是幼稚園年紀、活潑好動的孩子。 這是書睿第一次同時和這麼多孩子、以及媽媽們一起聚餐、一起玩。 小傢伙很興奮, 追著哥哥姐姐們撒歡的跑, 又唱又跳。

吃飯的時候, 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上來米飯了, 碗很燙, 我就用勺子幫書睿舀了一團米飯放在她自己的盤子裡。 書睿突然很生氣, 大叫:“我不要媽媽幫我!我要自己弄!我要自己弄!”我解釋說:“這個碗太燙。 ”書睿絲毫不理會, 很急躁的揮舞著手臂打了我幾下, 我當時的心裡是很疑惑、憤怒和焦躁的, 疑惑的是她之前幾乎沒有這樣著急的打我, 憤怒的是我覺得她對我很不尊重, 焦躁的是身邊的朋友們都看在眼裡。 我控制住了自己要說教她的衝動, 說:“好吧, 媽媽不幫你, 你自己來。

Advertisiment
”然後就自己吃起飯來。

晚上回家, 我對書睿嚴肅的說起了這件事:“書睿, 媽媽知道你不想讓媽媽幫你舀飯。 這當然可以。 可是, 你不能像剛才那樣打我。 ”我看到她的眼神裡閃過一絲歉意, 於是松了松語氣, 說:“如果你想自己做, 你可以說‘我要自己來’。 但不能這樣對我揮舞手臂。 因為我感到你的不尊重。 我很生氣, 也很傷心。 ”書睿頓了頓, 抱住我小聲說:“媽媽, 對不起。 ”我摟了摟她以示回應, 接著說:“媽媽之所以當時沒有立即批評你, 是因為媽媽顧及到在那麼多人面前責備你會讓你難堪, 但這不代表我贊同你的行為。 我真的很生氣。 ”書睿這時候小聲嘀咕道:“那你可以深呼吸幾下。 ”我說:“我深呼吸了, 我沒有爆發, 那你呢?你做到深呼吸了嗎?”說到這裡,

Advertisiment
我止住了, 我知道太多的說教會讓孩子反感, 我總結性地說:“書睿很聰明, 媽媽相信你會處理好。 媽媽不多說了。 ”然後我就沉默了。 我安撫和整理著自己的心緒, 但自始至終, 我都是抱著書睿的。 過了一會, 書睿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 我永遠永遠愛你。 ”我知道, 她是真的感到了我的傷心了。

孩子睡著後, 我躺在床上, 想了很多, 靜謐的夜晚和短暫的休憩讓我更能理性的去想這件事。

對自我行為的反思沒有征得孩子同意, 自作主張地幫助她

有時候, 我們覺得那就是孩子需要的, 可是, 孩子真的需要嗎?沒有, 她反而可能覺得你侵犯了她。 她在實現和證實自己能力感的時候遇到了你的干擾, 讓她產生一種挫敗感,

Advertisiment
所以她惱怒。 從這個角度說, 我對孩子放手的還是不夠, 太多的擔心一些未知的潛在的危險會傷害到孩子。 我可以提醒她, 如:“書睿, 這個碗很燙, 小心”, 而不是直接幫她去做。 同時, 我對孩子尊重的不夠。 在這個她的自我體驗過程中, 我應該事先詢問並征得她的同意, 而不是自作主張的直接去做。

在人多的、公眾場合的時候, 我對孩子的行為沒有在家裡冷靜

我時常考慮的是簡單、直接的解決問題, 而不是充分權衡和尊重孩子。 這與我從小接受的棍棒式教育和獎懲機制有關, 讓我在意別人的看法, 依賴於外在評價, 這也是我一直試圖突破自己的地方。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 她時刻都在觀察和判斷著你的行為。 會不會就是因為感受到媽媽的不自在而使孩子產生了這些行為呢?這個過程中,

Advertisiment
我會不會表現出許多我自己都覺察不到的焦急、粗暴呢?

對孩子行為的理解她對我揮舞手臂就是對我的故意傷害和不尊重嗎?

或許不是, 她第一次這麼激動的玩, 精神處於亢奮的狀態, 行為上難免就會衝動。 成人都可能如此更何況孩子?她只是想表達情緒上的不滿, 而表達的方式過於激動罷了。 對於大腦機制沒有發育完善, 還不具備足夠語言表達和溝通技巧的孩子, 這種應激的反應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為什麼會偏偏在這樣的場合發生?

同樣, 在家中, 相對安靜的環境, 孩子的自控能力會更好, 不管是情緒管理還是溝通技巧。 而在令她激動的場合下, 她的這種自控力就會大大減弱,所以,這不是故意使大人難堪,而是一種可以理解行為。

既然如此,我該不該告訴孩子呢?

應該的。雖然孩子的行為可以理解,但並不代表不去處理。因為傷害的感覺是真實的,傷害的行為是存在的。我需要告訴她我的真實感受,我的想法和決定。這樣傾訴所帶來的思考能有助於她對自我行為的進一步管理,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誠實的傾訴自己的感受。這不僅是對我的尊重,也是對她的尊重。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和完美的孩子,任何人都可能犯錯。但是,直面和反思會使你更有可能在下次避免同樣的錯誤。這本身就是一個探索和突破的過程。所以,深呼吸,放輕鬆,相信自並告訴自己:明天你會做得更

她的這種自控力就會大大減弱,所以,這不是故意使大人難堪,而是一種可以理解行為。

既然如此,我該不該告訴孩子呢?

應該的。雖然孩子的行為可以理解,但並不代表不去處理。因為傷害的感覺是真實的,傷害的行為是存在的。我需要告訴她我的真實感受,我的想法和決定。這樣傾訴所帶來的思考能有助於她對自我行為的進一步管理,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誠實的傾訴自己的感受。這不僅是對我的尊重,也是對她的尊重。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和完美的孩子,任何人都可能犯錯。但是,直面和反思會使你更有可能在下次避免同樣的錯誤。這本身就是一個探索和突破的過程。所以,深呼吸,放輕鬆,相信自並告訴自己:明天你會做得更

相關用戶問答